朱小棣
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故事早已被千萬人傳頌,本容不得我再來絮叨,可是看了一本書名叫作《李叔同談人生》的書后,還是想再說上幾句哪怕是廢話的閑話。首先書名有所誤導,其內容是輯錄了大師李叔同1901—1942年間的書信,哪里是什么談人生。書的封面上除了印有“李叔同著”四個字以外,竟還又添上這樣幾句:“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后計其利。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這些格言又豈能是在大師的日常書信里輕易可見?
固然文不對題,畢竟開卷有益。信手翻看弘一法師的書信,偶見幾處地方別有妙趣,大都出我意料,特筆錄如下,或對當今讀者略有啟示。
1941年在寫給竺摩法師的信中,弘一法師與之探討“與女說法”(即與女性講解佛法)時寫道:“大小乘佛典中,雖有似輕女性之說,此乃佛指其時印度之女性而言,現代之女眾不應于此介懷。”“大小乘佛典中,記述女人之勝行圣跡甚多,如證初二三四果,發無上道心,乃至法華龍女成佛、華嚴善財所參善知識中亦有示現女身者。”
以上數語,表現出弘一法師細察歷史、與時俱進、不因循守舊、體貼善斷的一面。雖然那已是他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最后一年,能為我們留下這點片言只語,亦實屬珍貴。
今人常視李叔同的遁入佛門為看破紅塵之舉,仿佛他自此守于青燈古佛旁,而不再關注寺外社會與國家層次的大事,實則又不然。我今見到他于1927年3月寫給蔡元培、經亨頤、馬敘倫等人的信中言及“整頓僧眾之事”,完全是深度介入當下社會,唯恐聽者不能立即照辦。他在信中言之鑿鑿地指出:“對于服務社會之一派,應如何盡力提倡(此是新派);對于山林辦道之一派,應如何盡力保護(此是舊派,但此派必不可廢)。對于既不能服務社會,又不能辦道山林之一流僧眾,應如何處置;對于應赴一派(即專作經懺者),應如何嚴加取締。對于子孫之寺院(即出家剃發之處),應如何處置。對于受戒之時,應如何嚴加限制。如是等種種問題,皆乞仁者仔細斟酌,妥為辦理。俾佛門興盛,佛法昌明,則幸甚矣。此事先由浙江一省辦起,然后遍及全國。弘傘法師現住里西湖新新旅館隔壁招賢寺內。太虛法師現住上海(其住址問弘傘法師便知)。謹陳拙見,諸乞垂察,不具。”
這一大段文字,不僅表露出弘一法師關心全國佛事的一片拳拳之心,而且有立場有態度,論事語氣鏗鏘,求人情真意切,雷厲風行、始于足下,全無夸夸其談,細致到了提供弘傘法師的詳盡地址以及要通過他找到太虛法師一起來共行大事。字里行間,透露出十分機敏與干練。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已是1927年,距離他本人于1918年剃度出家為僧,眼看快要十年之久,依然沒有把自己放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普通小和尚的地位來行事與思考。
當然,除了國家層面的大事,小事方面他也盡責盡善、誨人不倦,往往現身說法,洞察細節于萬一。在1940年寫給郁智朗的信里,針對對方想要悄然出家不辭而別的念頭,弘一法師寫道:“前來書所謂潛行出走,朽人竊以為不可。若如是者,將來必不免糾葛。宜先向家族諸陳明,至要至要。朽人出家以前,亦先向眷屬宣布。其他友人有潛行出走者,多無好結果。若妻室來尋覓,以于當面自殺而迫喝之。將任其自殺歟?此事不可不預慮及,慎之慎之。”
此外,還有一封寫給林奉若居士的信里提及飲食健康。今日閱后亦大得其趣,獲益匪淺,故恭錄全文如下:
關于食物之事,略陳拙見如下,乞為轉陳執務者,為感!
依律,食物亦名曰藥,以其能調和四大,令獲康健,俾能精進辦道。但貪嗜甘美之物,律所深呵。常食昂價之品,尤為失福。故以價廉而適于衛生之物最為合宜也。
豆類,含有蛋白質,為最重要之滋養品,但亦不能多食,多食則不消化。(與常人食補藥者同,須以少量而每日食之,但不可一次多量,若過量者,反致增疾。)
蔬菜之類,且就本寺現有者言之,菠菜,為菜中之王,含有鐵質及四種維他命,為滋補最良之品。
白蘿卜(俗稱菜頭)亦甚能滋補。紅蘿卜亦然。
白菜,亦甚佳(或白色或綠色皆佳),若芥菜、雪里蕻,則性稍燥。不可常食。
花生,含有油質,食之有益。(但不可多食。)
且以拙見言之,菜食一盂之中,約以蔬菜占五分之四,豆類及花生等占五分之一,乃為適宜也。
近來本寺送與朽人之菜食,其中豆類太多,蔬菜太少,未能調和,故陳拙見,以備采擇。
再者,前朽人云,不愿食菜心及冬筍者,因其價昂而不食,非因齒力不足也。菜心與白菜相似,而價昂數倍。冬筍價極昂,西醫謂其未含有何種之滋養質也。
又香菇亦不宜為常食品,明蓮池大師曾力誡之。
煮豆類,花生及蔬菜之湯,亦不可棄,其中含有多份之滋養料。倘棄其湯,而唯食其質,猶如服中國藥者,棄其藥湯而唯食其藥渣也。
朽人齒力尚健,以刀切蔬菜時,不妨切大塊,咀嚼甚易也。
以上種種拙見,乞為執務者講解其義,令彼了知,至用感謝!謹陳不宣。
此信寫于1939年底,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現代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但好像弘一法師信中所云一切均未過時,甚至愈顯其重要與適切。這不僅對于個人養生保健有益,而且對于社會時尚以及個人道德行為的規勸,亦是言之諄諄,今天的我們可不要聽之藐藐喲。
最后,還想要奉勸讀者諸君的是,請大家切記弘一法師他讓我們不要“貪嗜甘美之物”,特別是他所說的“常食昂價之品,尤為失福”。那些腰里頗有幾個銅板、一擲千金的大佬們可要當真,小心失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