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愷
我國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積累的文化大國,經過朝代的更迭,人類社會得到了發展,文化、文明也得到了傳承和弘揚。有許多古建筑流傳到了今天,這些建筑無論是在形態上還是作用上都有其獨特之處。也正是這些古建筑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時間的流逝,見證了國家的發展和文明的繁衍。對于今天而言,這些古建筑代表了我國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同時,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政治、自然、環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下,許多古建筑并沒有完好地保存至今,即使是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一些古建筑仍在不斷遭到破壞。所以,為了將它們保存下來,讓它們所代表的文明、文化繼續流傳下去,相關專業人員應該不斷地研究更加科學的保護、修繕措施,通過提高古代建筑的修繕技術,打造更加完善的古建筑修繕和保護系統。避免因一些客觀或人為因素破壞古建筑,否則這將成為人類文明永遠的遺憾。現旨在深入分析古建筑修繕技術的要點,從古建筑修繕保護的原則著手,從現階段古建筑修繕中存在的問題切入,切實提高古建筑修繕技術,保證古建筑修繕施工和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也希望能夠保護我國的古建筑,讓更多的人一睹古建筑的風采,保護這些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瑰寶。
生活中的藝術隨處可見,建筑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是藝術的載體。建筑承載著每一個時代的文化、文明和使命,所以透過古建筑,人們能夠感受到的不僅是藝術的形式,更是優秀的歷史文化內涵。古建筑于我們而言也應是一種文物,是承載著歷史重量的文物。我國建筑文化源遠流長,但同樣也是因為時間的流逝,許多古建筑受到了蟲蛀、風雨等的侵蝕,逐漸風化,而且受技術問題、保護措施不當等影響,大量古建筑無法保持原有的風貌,受損較為嚴重。甚至如今已有許多優秀的古建筑徹底消失,我們再也不能親眼見到它壯麗的景象,而只能通過圖片來瞻仰它千年前的風貌,這對于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遺憾。國家曾出臺過相關的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也在古建筑修繕管理等相關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目前,我國古建筑修繕、保護措施日漸完善,相關古建筑的保護也小有成效,但是仍有許多古建筑沒有得到良好的修繕保護。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開展,不斷完善古建筑修繕技術在修繕過程中的選用和實施,充分挖掘其科學性、專業性,將不斷發展的技術結合到古建筑修繕技術中,落實科學、可靠的修繕工程管理措施,提升修繕水平。從古建筑修繕的原則入手,從現今古建筑修繕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切實提高古建筑修繕技術,以此來實現對古代建筑的修繕與保護。
古建筑修繕的原則
保證修繕的古建筑能夠維持原狀
我們必須要明確古建筑所具有的歷史價值,在進行修繕和保護的過程中,不能隨意改變古建筑的形狀及細節,而應該將詳盡的歷史資料、準確的時代背景以及建筑的主體結構等作為古建筑修繕的依據。在修繕的過程中,對于被破壞的成分要進行可靠的分析,以此來恢復因自然、人為因素等造成的改變和殘缺。選擇最合理的修繕方法,盡最大的努力復原古建筑最初的形狀設計以及藝術特征等,切實做到古建筑修繕,以此還原古建筑的歷史風貌。只有保證修繕的古建筑維持原貌,才能讓人們看到古建筑最真實的模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現古建筑的文化價值[1]。
保證修繕的古建筑具有真實性和完整性
在修繕古建筑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往往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古代建筑,而這些建筑所需要的修繕技術以及需要修復的部分都是不同的。并不是說一套修繕策略、修繕技術適用于所有古建筑。所以,應該在修繕的過程中充分分析古建筑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修繕策略,選取最恰當的方式對古建筑進行修繕。在這一過程中,要保證古建筑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盡量避免在修繕后顯露出痕跡,而且要做好還原度的管控并選擇科學合理的修繕方案,否則古建筑的藝術性會大打折扣,同時也會極大程度地降低古建筑的文化價值[2]。也只有保證修繕的古建筑的真實完整,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底蘊,并將其傳承下去。
古建筑修繕過程中對現存面貌的保存
在開展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保存古建筑的歷史可讀性。所謂保存歷史可讀性,就是讓人們能夠通過古建筑看到所謂時代的變革,即不同歷史時期對其所做的修改。有許多古建筑在之前的朝代就進行過二次修建或加固維修等,在修繕的過程中,我們也要以現存的古建筑風貌為準,對各個歷史時期所修改的部分進行相應的修繕和保護,對需要進行加固和維修的地方進行合理的修繕,并將這些可讀的元素都保留下來,以供世人鑒賞。所以,在開展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過程中也要對現存面貌進行保存,而不是全盤按照最原始的歷史面貌進行修繕。
保證在古建筑修繕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用現代的古建筑修繕技術對古建筑開展修繕加固等工作,目的在于恢復原狀、保存現狀,使得古建筑的保存更加完整,讓古建筑存在的時間更長。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選擇恢復原狀還是保持現狀,都必須最大程度地保護古建筑,以充分發揮其價值。不同歷史時期的古建筑或不同類型的古建筑,其留下的歷史痕跡或需要修繕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關注不同歷史時期修繕時所增添的內容,認真思考在修繕過程中所做的添加或修改是否會對建筑主體的藝術表達和歷史價值造成破壞,會不會是畫蛇添足,并嚴格按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進行修繕[3]。
古建筑的施工工藝
木質結構的修復
在古代,許多建筑在構建的過程中所選用的原材料較為簡單。古建筑多以木質結構為主要框架,甚至有許多古建筑無論是框架,還是細節都大量地使用木材。在經歷漫長的歲月之后,就不得不面臨木質結構的腐朽、損壞等問題。而在古建筑修繕的過程中,在選擇修繕措施時必須根據木質結構的具體損害程度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在修復木質結構建筑的過程中,多會對腐朽或損壞的部分進行挖補和填充處理,這一過程對施工位置及填充材料的選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因為在古建筑修繕后,需要保證其穩定性、安全性以及還原其整體性、真實性。例如,腐朽程度較輕或只有表面損害時,在修繕時可以采用局部修補的辦法,充分結合補充和包鑲技術,用“小方法”,去“辦大事”。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節省人力、物力,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古建筑原有的結構,做到對古建筑整體的改動較小,甚至能夠保留木質結構古建筑的原有色澤。而對于劈裂或大面積腐朽的情況,首先要做的不是修補,而是分析此類損害產生的具體原因。如果是結構上的問題,要思考如何在改動最小的基礎上進行修補;如果是自然原因,則要思考如何在不破壞其原有形態的基礎上進行保護和加固;如果是人為原因,更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在進行修繕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隱蔽的位置,以便在不影響整體美觀度以及古建筑藝術特點和文化價值的基礎上對劈裂的位置進行處理[4]。當然,也可以采用緊箍的處理方式,來提升木質結構的承受力,避免加重對古建筑的損害。在接頭處也可以選用螺栓或一些特制的大帽釘進行加固,以此來修復裂縫。還是以裂縫的修繕為例,鉛絲、鐵絲、扎綁木條、嵌補、膠水粘固、澆筑加固等技術都能有效改善劈裂問題,這需要相關修繕人員結合古建筑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地使用。
屋面的修復
古建筑的屋面是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后受損最嚴重的部分,無論是風吹日曬還是打雷下雨,古建筑的屋面都需要直接承受。長時間不良氣候的影響會使古建筑遭到嚴重破壞,因此,在進行古建筑修繕的過程中,必須多角度考慮存在的不良因素,并且有效地將其去除。例如,要定時清理屋面上的積土、樹葉、枯草等,以保證屋面清潔干燥。對于屋面的一些低洼位置,要對其進行適當的填充和保護。因為這些低洼位置很容易積水,而雨水或潮濕對古建筑而言是最大的“敵人”,因此,必須避免長期積水的隱患。對于已經出現的裂縫、漏洞等問題,也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修繕,選擇最合適的修繕技術進行有效的修補和修復。
墻體風化等問題的解決
古建筑的墻體同樣暴露在環境中,不僅如此,墻體還承載著整個古建筑的重量,對古建筑起著支撐作用。長年累月下,古建筑的墻體往往會面臨風化酥堿的損害,墻體一旦受到損害,就會影響其內部結構的穩定性,這會使其出現承重問題,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古建筑坍塌。所以,修復古建筑墻體,不僅是對古建筑的修繕和保護,還是對相關安全隱患的剔除。在墻體的修復過程中,要注意保證墻體的穩定性。實際上,古建筑中的許多墻體都不具備承重能力,這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對整個建筑的承重進行全面、精準的分析,要找準隱患所在位置。在進行清理、替換、修補的過程中,不免要開展灰縫處理等相關工作[5],這就要求必須要保證砂漿的性能以及在實施注砂施工前對建筑墻體進行清理與養護,同時對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把控,通過進行水泥漿灌注等方法對古建筑墻體進行加固處理。
發揮古建筑技術作用的關鍵
保證傳統修繕方法與現代修繕方法相結合
我國古建筑修繕相關工作的開展已經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古建筑修繕工作包括從剛開始的測繪、調查、分析、研究到最后的修繕實施和保護,這整個過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傳統的修繕方法中,科學技術給古建筑修繕帶來的助力相對較小,大都需要依靠人工修補,因此其對修繕人員的專業技術,也就是修繕人員的手藝、工藝都有很高的要求,這就需要修繕人員掌握對傳統古建筑的修繕技術,并能根據古建筑的修繕需求進行選擇。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古建筑修繕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科技為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更多便利,也更有效地保護了古建筑的歷史風貌。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材料、新技術得到了研發和應用。就新材料而言,相較于傳統的修繕方法,新材料能夠為古建筑提供更有效的加固和修補,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古建筑造成的干預,也能有效地避免由材料選擇不當而給古建筑帶來的影響。就新技術而言,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更大的便利,有效地降低了勞動強度[6]。對部分修繕內容而言,使用科學技術修繕的內容甚至比人工修補的效果更好、更清晰,同時也更高效。但是要注意,古建筑的修繕不能完全依靠科學技術,不能放棄對傳統修繕工藝的使用,而且在使用科學技術的過程中,也需要對相關修繕人員進行培訓,要求其掌握修繕技術,并科學、合理地對其運用,以及將新型修繕方式同傳統修繕方式結合到一起。
增強對古建筑相關資料的收集并不斷優化修繕方案
通過增強對古建筑相關資料的收集,充分了解古建筑的時代背景、歷史原貌以及不同時期古建筑的修繕加固痕跡,不僅有助于相關工作人員充分對比古建筑的現狀及歷史原貌,還能夠充分了解古建筑的結構特點、藝術特點,也有助于其在施工的過程中保留古建筑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傳承。而且大量的資料對于后續施工過程中材料的選擇以及工藝的選用也有極大的幫助。只有選對材料,選對修繕技術,才能恢復古建筑原貌,保留歷史痕跡,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證古建筑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也要求古建筑相關修復人員結合古建筑的特點及其不同損壞程度,充分了解古建筑修繕過程中的需求,制訂科學合理的修繕方案。如此一來,才能充分發揮古建筑修復技術的作用,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歷史原貌,以及通過不斷的努力讓古建筑更長久地存在,供后人瞻仰。
綜上所述,在分析古建筑修繕技術要點的過程中,首先要從古建筑修繕的原則入手,充分了解古建筑修繕過程中的需求,并且對古建筑的結構進行拆分,明確不同結構有不同的修繕技術需求、不同的修繕技術手段。其次,要結合古建筑的形態結構、歷史背景、時代特點以及損壞情況、材料需求等因素,選擇適合的修復技術,并制定合理的修繕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古建筑修繕技術的作用,對我國的古建筑進行保護和修繕,以此來實現對相關技術和歷史文化的傳承,實現對古建筑的保護。同時也希望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術,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結合,了解相關新型修復技術、新型材料的使用方式,以此為古建筑修繕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大助力。
參考文獻
[1]李紫璇,鞏玉發.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古建筑修繕中的應用[J].住宅科技,2019,39(03):37-41.
[2]李承偉,汪鴻釗,何春容,等.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古建筑修繕中的應用[J].居舍,2020(26):63-64.
[3]韋婷孜.古建筑修繕技術要點和工程管理措施研究[J].文物天地,2021(03):55-57.
[4]王欣.以承德避暑山莊為例分析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技術[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21):103-105.
[5]聶磊.淺析古建筑彩畫修繕技術措施——以太原文殊寺油飾彩畫修繕保護工程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01):35-37.
[6]袁強亮,王倩雯.利用BIM技術修繕與保護古建筑的策略探析[J].收藏與投資,2022,13(0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