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煒 亢劉超 周建平 唐奇



摘 要: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分析了數字經濟發展通過影響地區市場潛力繼而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中介效應。研究發現:(1)數字經濟發展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市場潛力在數字經濟發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過程中的傳導作用得到了實證支持。(2)從全國整體來看,市場潛力構成數字經濟發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中介變量。分組回歸發現,市場潛力的傳導效應主要在西部地區和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較高的地區得到支持。(3)數字經濟發展通過影響城鄉居民收入的鏈式中介效應和多重中介效應影響城鄉收入差距。
關鍵詞: ?數字經濟發展;城鄉收入差距;市場潛力
中圖分類號: ?C 93
文獻標志碼: ??A
Wil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Narrow theUrban-Rural Income Gap? From the Perspectiveof Market Potential
YUAN Zhiwei KANG Liuchao ZHOU Jianping TANG Qi
(School of Economic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 cities from 2011 to 201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on urban-rural income gap by influencing regional market potential.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helps to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the transmission role of market potential in the process of narrowing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has been supported. (2) From a 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market potential constitutes 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to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Group regression shows that th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market potential is supported in western regions and regions with high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index. (3)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ffects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rough the chain intermediary effect and multiple intermediary effect that affect the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 ?the digital economy; urban-rural income gap; market potential
近年來,縮小居民收入差距,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成為政策制定和學術研究的重要方向(羅楚亮等,2021)。城鄉收入差距過大是我國整體居民收入不平等問題的重要構成(Teng et al.,2010;Lagakos,2020),而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嶄新驅動力(張勛等,2021)。本文從市場潛力的視角出發,研究數字經濟發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內在機理,探索數字經濟發展能否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提供理論和經驗支撐。
1 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說
1.1 數字經濟發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
數字經濟發展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渠道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第一,數字經濟發展能夠促進地區企業發展,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數字經濟發展打破了地區勞動力市場原本存在的信息壁壘(陳文和吳贏,2021),有利于農村勞動力就業水平的提升,提升農村勞動力收入,幫助發揮農村地區勞動力要素的比較優勢,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第二,數字經濟水平提升,數字普惠金融的觸達性增強,緩解了農村地區面臨的金融排斥效應(周利等,2020),從而有效刺激農村地區的創業水平,為農民創收帶來新機遇,促使農村地區居民收入提升,進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第三,數字經濟發展為農村地區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產品帶來了新的銷售渠道,滿足了周邊地區對農村特色產品的需求(段博等,2020),充分發揮了農村地區產品的比較優勢,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綜上,可以提出以下假設。
H1: ?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1.2 市場潛力的中介作用
數字經濟發展使得地區面臨的市場需求規模擴大,擴大的這部分既包括由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派生出來的新消費需求,也包括原本因信息滯后而未能被發掘出來的需求,地區面臨的市場需求規模擴大會帶來地區市場潛力的擴大(劉修巖等,2007)。值得關注的是,由于農村發展水平更為落后,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地區派生的新消費需求和原本因信息滯后未被發掘的市場需求,更多來源于較為落后的農村。
一方面,大數據、 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信息傳遞的效率和精準度、減少產品信息的獲取成本,不僅豐富了農村特色產品的展示方式,還拓展了農村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使得農村的個性化產品擁有更廣闊的市場,擴大了地區的市場需求規模,進而提升地區市場潛力。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能夠賦能農村產品,發揮農村地區的比較優勢,催生出創意農產品、觀光農業、新農村文化等新產業模式,新產業模式帶動地區的市場消費規模提升,從而提升了地區的市場潛力。數字經濟發展更多地拓展了農村產品的銷售渠道、催生了農村地區的新產業模式,從而擴大地區市場需求規模,帶來地區市場潛力的提升。
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地區市場潛力的提升,而市場潛力提升更多地提升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水平以及農業發展水平,從而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一方面,在規模經濟遞增且存在運輸成本的情況下,地區市場潛力提升會促使企業集聚(劉修巖等,2007),豐富地區的就業崗位,使得農村的富余勞動力在城市中獲得就業的機會增加,勞動力會通過各類形式將勞動收益帶回農村,增加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進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在地區新涌入企業集聚帶來的高速發展產生的市場關聯、產業關聯帶動下(胡晨光,2013),農村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有利于農村家庭農業生產收入增加,提高農村家庭的整體收入水平,從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然而,市場潛力提升對城鄉收入差距變化的影響并非是單向的。市場潛力集聚效應的固化累積,可能會促使城鄉居民就業層級固化。在地區市場潛力增加繼而吸引企業進入本地時,具有勞動技能優勢的城鎮居民有選擇收入更高職業的傾向,而相對較低收入的崗位留給了農村居民,長此以往高收入崗位逐漸被城鎮居民所占據,造成就業階層固化,城鎮居民收入增長水平大于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水平致使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張澤義和何春麗,2017)。地區數字經濟發展能提升地區市場潛力,并通過市場潛力提升影響城鄉收入差距,而這種影響是縮小還是擴大,取決于市場潛力提升所帶來的就業效應、企業集聚對農村產業的帶動效應與就業層級固化力量的對比。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 ?市場潛力構成數字經濟發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中介變量,在數字經濟發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過程中起傳導作用。
2 研究設計
2.1 模型設定與估計方法
本文通過構建中介效應模型實證分析數字經濟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數字經濟發展通過影響市場潛力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中介效應。
lngapit=ci+α1 lndigit+δi Xit+εit (1)
lnmpit=ci+β1 lndigit+δi Xit+εit (2)
lngapit=ci+γ1 lndigit+γ2 lnmpit+δi Xit+εit (3)
城鄉收入差距用gap表示,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用dig表示,mp代表城市的市場潛力,X代表一系列控制變量,α、β、γ、δ為變量系數,εit為誤差項,ci為常數項,ln代表對變量取自然對數。模型(1)、(2)、(3)實證檢驗市場潛力在數字經濟發展影響收入差距過程中的中介效應。
本文在上述模型基礎上,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計量回歸,考慮到核心解釋變量dig、mp存在的內生性問題和回歸過程中存在的異方差問題,本文采用GMM和穩健標準誤的估計方法來處理。GMM的估計過程中需要找尋合理的工具變量,本文參考前人的做法(Wintoki et al.,2012;胡晨光等,2020),引入核心解釋變量的滯后一期以及其他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根據過度識別檢驗、弱工具變量檢驗和Hansen J檢驗篩選合理的工具變量。
2.2 數據來源和變量測度
本文選取中國地級市作為研究對象,考慮到面板數據的平衡性,剔除數據嚴重缺失的城市后共計195個研究單元。考慮到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在2012年后進入成熟發展期,本文的研究時期選擇2011—2018年。實證部分所用的數字經濟、市場潛力、收入差距以及各控制變量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數字經濟發展水平(dig)的測度借鑒了周建平等(2021)的研究,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數字普惠金融三個方面測度各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城鄉收入差距(gap)的測度借鑒了曹裕等(2010)的研究方法,選擇泰爾指數度量城鄉收入差距。市場潛力(mp)的測度借鑒了董艷梅(2016)的方法,利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城市之間的距離測算研究期內歷年各城市的市場潛力??刂谱兞康倪x取參考了王小魯和樊綱(2005)的研究,具體如下:①經濟發展水平(gdp):采用人均GDP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②對外開放水平(fdi):采用外商實際投資額(單位:萬美元)衡量對外開放水平;③高等教育水平(edu):采用每萬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人);④城市規模(pop):采用各城市人口總量(單位:萬人)來衡量。
3 描述性分析
根據本文的統計結果,從城鄉收入差距大小來看,西部差距>中部差距>全國差距>東部差距;從城鄉收入差距變動趨勢來看,全國及三大地區都呈縮小狀態,全國年均下降6.2%,東、中、西部地區年均分別下降7.4%、5.1%、5.8%。通過觀測東、中、西部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發現東部地區發展水平>全國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全國與三大地區的發展年均增速分別為20.1%、18.8%、21.7%、22.1%。由此可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保持著較高的增速,且中西部地區增速較東部地區更快,而地區間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呈下降和收斂趨勢。
4 實證分析
4.1 市場潛力的傳導效應分析
表1報告了全國地區市場潛力在數字經濟發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中的中介作用,假設1、2得到了實證支持,數字經濟水平提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總效應和直接效應顯著為負,說明數字經濟水平提升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顯著抑制作用;同時數字經濟發展通過提高地區市場潛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中介作用顯著。根據Mackinnon(1995)的研究可以計算,全國地區數字經濟水平提升通過提高市場潛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中介效應占總效應之比為42.5%。表2為分地區的市場潛力中介作用的回歸結果,東部地區的中介效應在逐步回歸法檢驗中并不顯著,參考溫忠麟(2004)的方法進一步計算Sobel檢驗z統計量為0.681,說明東部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相對于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更小,其農村地區產業發展水平、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居民就業水平可能本身就比較高,數字經濟水平的提升可能難以通 過落實農村居民就業、帶動農村地區產業發展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中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提升了地區市場潛力進而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原因可能是中部地區就業階級固化較強,超越了企業集聚所帶來的居民就業效應和產業帶動效應,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西部地區的估計結果與全國基本保持一致,說明數字經濟發展通過提高市場潛力繼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主要作用于西部地區。
4.2 進一步分析
4.2.1 分類回歸討論
在前文的理論分析中,地區市場潛力提升帶來的就業效應是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地區就業崗位的誕生來源于地區新集聚的企業,市場潛力會引起企業集聚,而企業集聚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獲取更大利潤,當一個城市本身的產業結構側重于第三產業時,市場潛力提升所吸引的企業也相應偏向于輕工業和服務業,輕工業和服務業類型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資源,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創造了大批就業崗位,也讓部分農村家庭可以在保持農業生產收入的同時獲得額外收入,極大提升了農村居民的整體收入水平,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而當城市的產業結構并不側重于第三產業時,集聚企業難以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或者許多農村居民無法匹配企業崗位對職業技能的需求,此時市場潛力在數字經濟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中的中介作用可能難以保證。為驗證這種猜想,本文對樣本中城市的產業高級化進行衡量,參照袁航(2018)的方法,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的具體計算公式為:
ISit=∑ 3 m=1 yi,m,t×m,m=1,2,3 (4)
其中, yi,m,t×m表示i地區第m產業在t時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依據指數高低劃分高低值組,其中城市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高于中位數的劃為高值組,否則劃為低值組。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高值組三個方程的估計系數均顯著,與前文全國地區回歸保持一致,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20.4%;低值組市場潛力的中介效應不顯著,在進一步采用Sobel檢驗后同樣不顯著,這進一步驗證了上文的分析論述。
4.2.2 多重中介效應檢驗
本文對市場潛力影響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關系進行回歸,結果表明市場潛力促進居民收入提升的作用顯著,并且市場潛力提升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響系數大于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響系數。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帶來了地區市場潛力的提升,市場潛力的提升吸引企業在當地集聚并創造就業,進而對城鎮和鄉村居民收入水平產生不同影響,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上述機制可概括為數字經濟發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一條鏈式中介路徑: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提升市場潛力—影響不同居民的收入水平—影響城鄉收入差距。事實上,數字經濟發展本身也可能直接影響居民的收入, 如同前文所說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給農村居民帶來了更多收入,這意味著可能存在著另一條影響收入差距的多重中介路徑: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影響不同居民的收入水平—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為檢驗多重中介路徑是否存在,本文進一步構建模型5、6進行分析,模型5中di代表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回歸中利用rdi、cdi分別代表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其余變量與前文相同。多重中介效應和鏈式中介效應的存在以模型6中ρ3顯著為前提,結合模型1、2、3、5進行分析,π1 、π2同時顯著表明鏈式中介效應和多重中介效應同時存在;若只有π1顯著,則只存在多重中介效應;若只有π2顯著,則只存在鏈式中介效應。
lndiit=ci+π1 lndigit+π2 lnmpit+δj Xit+εit (5)
lngapit=ci+ρ1 lndigit+ρ2 lnmpit+ρ3 lndiit+δi Xit+εit (6)
表4報告了全國樣本下的農村居民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的多重中介回歸結果。結合表1回歸發現,數字經濟發展對于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不僅存在著上述鏈式中介效應,還存在著上述多重中介效應,在加入了農村居民收入的多重中介和鏈式中介后,數字經濟對于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系數絕對值下降了45%;而在加入城鎮居民收入的多重中介和鏈式中介后,數字經濟發展對于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系數絕對值提高至40%以上?;貧w結果表明數字經濟發展帶來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超越了城鎮居民,是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重要原因,上述多重中介效應和鏈式中介效應均存在。
5 結論
本文在理論分析基礎上,通過構建中介效應的分析框架,利用2011—2018年195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分析了數字經濟發展通過影響地區市場潛力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中介效應。研究表明:①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市場潛力在數字經濟發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過程中的傳導作用得到了實證支持。②從全國整體來看,數字經濟發展通過提升市場潛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分組回歸發現,中介效應主要在西部地區和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較高的地區得到支持。③數字經濟通過市場潛力和城鄉居民收入的鏈式中介效應和多重中介效應影響城鄉收入差距,數字經濟發展能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數字經濟發展更大地發揮了農村的比較優勢,且農村居民收入彈性大于城鎮居民,使得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
參考文獻:
[1] ?TENG S, YUE X, BJORN G.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inequality in China[J].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7, 53(5).
[2] LAGAKOS D. Urban-rural gap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does internal migration offer opportunit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20, 34(3): 174-92.
[3] 羅楚亮, 李實, 岳希明. 中國居民收入差距變動分析(2013—2018)[J]. 中國社會科學, 2021(1): 33-54,204-205.
[4] 張勛,萬廣華,吳海濤.縮小數字鴻溝:中國特色數字金融發展[J]. 中國社會科學, 2021(8): 35-51,204-205.
[5] 張勛, 萬廣華, 張佳佳, 等. 數字經濟、普惠金融與包容性增長[J]. 經濟研究, 2019, 54(8): 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