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芳 張鵬翥 鄧順國



摘 要: ??近年來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使用戶消費行為發生了較大變化,研究網絡消費行為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SICAS模型對傳統消費行為模型進行優化,突出消費分享的作用,重視消費行為的循環影響機制。為了研究基于SICAS模型的移動社交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論文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建立研究模型,通過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分析,發現SICAS模型與大學生社交消費行為關系密切,社交環境對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有重要的作用,并根據研究結果對移動社交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進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移動社交環境;SICAS模型;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
中圖分類號: ?F 49
文獻標志碼: ??A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SICAS Model in Mobile Social Environment
YANG Shufang1 ZHANG Pengzhu1 DENG Shunguo2
(1.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a,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users consumption behavior.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new model of network consumption behavior. SICAS model optimizes th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behavior model, highlights the role of consumption sharing,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circular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nsumption behavior. In order to study the network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obile social environment based on SICAS model, this paper collate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establishes a research model.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SICAS mod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consumption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consumption behavior in the mobile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mobile social environment; SICAS model;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consumption behavior
隨著移動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人們日常生活交往和購物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消費者對手機、PAD等移動設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目前較流行的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的用戶分布很廣,許多用戶成為潛在的網絡消費者。為了給消費者提供舒適方便的購物體驗,適應消費者的需求,社交平臺研發者開始重視用戶體驗,在平臺中嵌入“社交購物”“直播帶貨”及“轉賬”等模塊。同時,社交購物模塊也在不斷升級,社交電商帶來流量去中心化,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和相互分享所帶來的購買量是最穩定的,社交電商可能是未來零售的重要通道。
大學生是網絡消費中的重要群體,其發展潛力不可忽視。 在社交環境下年輕大學生消費行為主要有五個特點,分別為消費特征、技術、心理、用戶黏性和用戶類型。另外,在移動社交環境下,移動社交消費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和優勢。移動社交消費集中了社交平臺的移動性、社交用戶黏性等優勢,使得移動社交消費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也將進一步促進移動社交消費的發展。因此,本研究以廣州大學城學生為對象,結合社交媒體、移動社交、網絡用戶行為、社交消費用戶行為等研究,運用SICAS模型從多視角梳理和剖析移動社交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探索移動社交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特性,為移動社交平臺的管理者、研發者、廣告策劃員等提供科學依據,也為移動社交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消費模式和網絡信息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1 文獻回顧
1.1 SICAS模型的相關研究
1.1.1 SICAS的理論來源與發展
SICAS(Sense、Interest & Interactive、Connect & ?Communication、Action與Share)模型由AIDMA與AISAS模型發展而來,是隨著社會化媒體與消費者行為而不斷發展的,集中體現當下消費者行為的新特點。
第一階段是以AIDMA模式為代表的傳統媒體時代。1898年,美國廣告學家劉易斯提出AIDMA消費者行為模式,該理論提出,消費者形成購買行動之前會經歷五個步驟,分別是引起注意、引起興趣、喚起欲望、留下記憶和購買行動。
第二階段是以AISAS模式為代表的互聯網信息化時代。2005年,日本電通廣告公司(Japan Dentsu Group)提出AISAS模型,由引起注意(Attention)、引起興趣(Interest)、進行搜索(Search)、購買行動(Action)和用戶分享(Share)所構成。
第三階段是以SICAS模式為代表的社交網絡時代。2011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提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化消費模型(SICAS模型)。SICAS模型由體驗感知、引起興趣和互動、聯系和溝通、購買行動以及社交分享這五個階段構成,此循環最后一步的分享是關鍵。此外,在 SICAS模式下,品牌-用戶互相感知是消費者通過社交平臺與動態感知網絡,跨越時空建立聯系。產生興趣-互動包括與品牌產生互動,及品牌互動的話題、方式、內容等,此階段的關鍵是跟隨、響應、理解用戶的興趣和需求,這也是社交媒體逐漸具備消費影響力的關鍵。建立連接-交互溝通是在新型網絡模式下,形成消費者、品牌間的從弱至強的連接。行動-購買基于社交媒體,此階段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產生在O2O、應用程序、電子商務網站、社交網絡等。體驗-分享是無形的營銷手段,進一步提高消費者分享購買信息等意愿是這一階段的關鍵。該模型出現是由于消費者出現了越來越高的購買體驗需要,社交媒體的兩個特征使零散的消費者體驗產生自發的動態聚合,經驗和分享不是購買決策行為的終點,而是新購買決策行為的起點,其成了消費生產力的重要來源。因此,SICAS模式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更注重消費者主觀感受,使得關于網絡消費行為的研究更加科學化、人性化。
1.1.2 SICAS模型研究現狀
國內外文獻在SICAS模型基礎上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企業為中心的產品營銷策略、以圖書館為中心的圖書推廣方面,探索了以SICAS模型為基礎的營銷策略及運營模式、傳播機理、消費者行為體驗及圖書推廣等。
在營銷策略方面,主要是網絡社交平臺營銷策略、數字營銷策略。實施SICAS營銷模式提供系統化服務、創建立體化營銷網絡、升級用戶感知體驗度、用戶購買力挖潛轉化及實現多主體跨界協同,其實質是基于SICAS模型指導產品營銷的一種現代銷售新思路。比如企業微博營銷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企業微博進行營銷活動的核心驅動是基于連接的對話,強調用戶產生興趣與互動的重要性。此外,在傳播機理上,寧海林基于用戶行為消費SICAS模型,揭示短視頻新聞在智能互聯時代的傳播消費機理。在消費者行為體驗上,在信息碎片化的大環境下,以SICAS模型為基礎,研究不同商業模型下的消費者體驗及其變化,關注消費者本身的主觀感受及每個階段的行為變化。由此可見,企業等在制定營銷策略時,應該以消費者體驗為基礎,結合現代社交媒體及傳播機制,注重多方互動,進而關注消費者主觀感受及其分享行為,不斷改進營銷方式。
在圖書推廣方面,依據SICAS消費行為模型探索閱讀推廣活動,從高校圖書館用戶行為變化、新媒體技術環境支持等角度探索SICAS模式下圖書館移動閱讀推廣的可行性,構建高校圖書館移動閱讀推廣模式。此外,對高校圖書館分級數字閱讀推廣進行有針對性的劃分,建立雙向互動的動態感知網絡,提高閱讀推廣活動的效率和輻射面,提升圖書品牌感知度和影響力。因此,知識推廣應與時俱進,借鑒社交媒體環境下的新特點,改進圖書推廣模式,以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綜上所述,國內外基于SICAS模型的消費行為研究總體上比較少,主要結合企業營銷與圖書推廣等進行探索,且現有文獻研究群體類型相對比較單一,研究缺乏綜合性、統一性。
1.2 網絡消費行為的相關研究
網絡消費行為起源于網絡的普及與快速發展。目前,關于網絡消費行為的研究主要結合其他相關方面。國外關于網絡消費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響某個具體領域的因素及消費過程分析,如網絡消費行為影響因素主要為消費者主觀因素與客觀消費環境因素。國外網絡消費行為影響因素及相關研究主要從特定場景切入,有序地建立模型及驗證,深入地分析并得出結論,比如節儉等維度。
國內主要對網絡消費行為特征、影響因素及消費策略等進行研究,在網絡消費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仍處于不斷發展階段。國內主要是對網絡消費行為影響因素進行歸納總結,使用的理論源于國外,因此需要繼續深入結合特定場景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
綜上所述,在國內外研究文獻中,關于消費行為的研究比較多,且研究內容趨向多樣化、具體化,能為學者相關網絡消費者消費行為進行研究提供研究基礎。國內網絡消費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基礎理論研究相對不足。而國外在網絡消費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早,從互聯網開放時就有,現在已處于比較成熟的時期,且國外的推薦算法及優化相對成熟,能及時運用于網絡消費行為研究中,可為我們深入學習網絡消費行為及其內在機理提供良好的條件。
2 實證分析
2.1 研究模型假設
本文在查閱SPRINGER LINK、JSTOR、GOOGLE 學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等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動機理論、馬斯洛需求理論、Fishbein模型、計劃行為理論、技術接受模型及使用與滿足理論等,構建研究模型,以收集到的問卷為基礎,經過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得出基于SICAS模型的移動社交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相關結論,為我國大學生移動社交用戶領域研究提供借鑒。
SICAS模型為全景模型,消費者及其行為在SICAS循環中形成多維互動的過程,并不是單向遞進的過程。此外,SICAS模型與移動社交相結合,使得消費結構更趨向于科學合理,比如在旅游業中就顯示了兩者結合的不可替代的優勢。
通過分析與總結,本研究將分別從大學生移動社交消費行為的社交應用消費功能、網絡環境、消費信息,與SICAS模型的Sense(品牌-用戶互相感知)、Interest & Interactive(產生興趣-互動)、Connect & Communication(建立連接-交互溝通)、Action(行動-購買)、Share(體驗-分享)對移動社交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進行研究。
2.1.1 社交應用消費功能對網絡消費行為的影響
社交應用消費功能為網絡消費行為提供了基礎條件,關于此主要研究社交媒體應用對網絡消費行為的影響。在移動社交媒體視角下,智能手機社交購物應用的使用和發展情況與網絡消費行為密不可分,與社交媒體也有密切聯系。社交媒體的使用和在線人際關系與購買意愿有著顯著的積極關系。如微信是比較典型的社交與購物一體化的社交媒體應用軟件,在微信購物中,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主要有商品特征、微商服務能力、關系情面、第三方監管四方面因素,微信朋友圈購物行為的感知收益是影響大學生購買意向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信任、態度、主觀規范、感知行為控制、熟人間的信任及感知風險等。在關于消費者視角方面的研究上,消費者以社交驅動為基礎的社交購物應用的購買意愿及交互性,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網絡消費行為。
由此可見,基于智能手機社交購物功能的應用軟件研究主要體現在商品屬性、商家服務屬性和消費者屬性等方面。移動社交購物應用與消費者的社交性及進入門檻高低對網絡消費行為影響比較大。此外,關于社交購物應用對網絡消費行為影響的研究未深入結合消費過程的各個階段。結合上文梳理,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1a: ??移動社交環境下社交應用消費功能對品牌-用戶互相感知有正向影響。
假設H1b: ??移動社交環境下社交應用消費功能對產生興趣-互動有正向影響。
假設H1c: ??移動社交環境下社交應用消費功能對建立連接-交互溝通有正向影響。
假設H1d: ??移動社交環境下社交應用消費功能對行動-購買有正向影響。
假設H1e: ??移動社交環境下社交應用消費功能對體驗-分享有正向影響。
2.1.2 網絡環境對網絡消費行為的影響
網絡環境對網絡消費行為的影響較大,主要分為安全性、風險與網絡購物流暢性等。消費者在線購物行為主要受網站安全性、可靠性和時效性的影響,也包括社交網購風險認知和風險承受能力。
在社交應用軟件上購物風險比較明顯,比如內部監管系統、法律監管、支付方式、評價機制、信用擔保、第三方交易平臺等相對不足,但是由于社交購物以智能手機為依托,可以利用比較零散的時間完成購物,使社交購物具有虛擬性更強的特點,相較于傳統網購有更大的風險。因此,網絡環境中的安全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消費者本身應該以發展的視角對網絡環境安全因素進行綜合感知。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中的安全問題不只是存在于某個時期,而是存在于網絡消費的每個階段,需要根據不同消費階段進行不同的安全隱患分析。通過整理,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2a: ??移動社交環境下網絡環境對品牌-用戶互相感知有正向影響。
假設H2b: ??移動社交環境下網絡環境對產生興趣-互動有正向影響。
假設H2c: ??移動社交環境下網絡環境對建立連接-交互溝通有正向影響。
假設H2d: ??移動社交環境下網絡環境對行動-購買有正向影響。
假設H2e: ??移動社交環境下網絡環境對體驗-分享有正向影響。
2.1.3 消費信息對網絡消費行為的影響
在消費信息方面,與購物等消費活動相關的信息對網絡消費行為影響較大,且與消費行為的變化密不可分,主要體現在消費模式、方式(網上購物)、過程的變化等方面。具體包括:消費者的主動信息需求;推送關于消費者在不同物理位置的信息;基于社交購物類軟件的互動信息與分享信息;基于社交軟件的即時交換信息。
目前,關于消費信息分類的研究比較多,可以將消費信息分為信息技術因素、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及信息環境因素等方面。其中,信息技術因素包括感知易用性與感知有用性,信息人因素包含使用者的創新性和健康知識素養,信息因素包括信息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信息環境包括顧客教育和參照群體,這些均可對消費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消費信息對消費行為影響的研究,主要分為商家和消費者視角。在商家層面上,主要集中在廣告等方面,這是由于廣告聚焦著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產品信息;在消費者層面上,主要包括消費者的關注點、好奇心及信息素養等方面。
在商家層面上,品牌廣告設計與消費者在消費前的認可度、基于視覺的廣告策略及信息技術促進性等對消費行為有影響。品牌標識是商家對品牌信息進行傳遞的關鍵價值,有利于提高市場競爭力,品牌標識的設計方式與消費者對品牌功能性、象征性等特征的認知有正相關影響。由此可見,消費信息對網絡消費行為影響的研究只是基于一部分理論知識在特定人群進行探索,沒有綜述理論知識,也沒有對其發展過程進行深入研究。
在消費者層面上,消費者注意是指消費者將有限的注意資源集中在少數信息上并對其進行優先處理。消費者對消費信息的興趣點、關注點對網絡消費行為的影響同樣較大。此外,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在平面廣告信息加工動機上的差異、消費者的搜索及評論記錄[34]及消費者對商品價格方面信息的關注對網絡消費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消費者好奇心方面,好奇心可以推動在線信息消費,新穎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可作為驅動好奇心的關鍵指標。關于消費者信息素養方面,消費者的信息素養是能準確地把握所需信息的內容、獲得途徑并解決問題,信息素養有可能會導致共享型社區網絡。
綜上所述,消費信息對網絡消費行為影響的研究主要以商家與消費者視角的形式呈現出來,但商家對廣告等的分析在消費者整個消費過程中仍然不夠完整,并未真正形成一個循環,因此可以基于不同場景對網絡消費行為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
通過整理,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3a: ??移動社交環境下消費信息對品牌-用戶互相感知有正向影響。
假設H3b: ??移動社交環境下消費信息對產生興趣-互動有正向影響。
假設H3c: ??移動社交環境下消費信息對建立連接-交互溝通有正向影響。
假設H3d: ??移動社交環境下消費信息對行動-購買有正向影響。
假設H3e: ??移動社交環境下消費信息對體驗-分享有正向影響。
2.2 數據分析
2.2.1 樣本相關行為特征描述分析
本研究以網絡與紙質問卷調查形式進行,問卷被發放給大學城的在校學生,包括分享給同學、朋友、群組和朋友圈等方式來獲取問卷結果。本研究共獲取673份問卷,對問卷進行統計、整理,刪除無效問卷,最終得到628份有效問卷。
從表1可知,樣本中大部分調查對象均有在移動智能終端上進行過社交APP消費的經歷,比例是89%。另外,調查的樣本每天在社交APP上花費的時間更多在1小時以上,約占九成。從研究樣本每天進行社交消費的時間上看, 絕大多數處于0.5~1.5小時。除此之外,大部分研究樣本使用社交應用購買商品的費用在100元以內,比例是44.9%,還有29.6%的研究樣本用社交應用購買商品的費用介于100到200元之間。從當前研究樣本選擇網上購物的原因上看,大部分研究樣本認為“方便快捷”是主要原因,比例是50.2%。最后,從我國當前網上購物的規章制度上,有近五成研究樣本認為其不健全,但也有39%的研究樣本認為其比較健全。
2.2.2 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變量間的相關程度,探索研究變量間有相關及其緊密程度。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可用相關系數來衡量。通過相關分析研究大學生移動消費行為和SICAS模型之間的關系,以便為之后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做好準備。
由表2可以得出,從社交應用消費功能與品牌-用戶互相感知、產生興趣-互動、建立連接-交互溝通、行動-購買、體驗-分享的相關關系來分析,得到社交應用消費功能與它們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466、0.387、0.481、0.609、0.352,說明社交應用消費功能與SICAS模型的5個研究變量之間都具有正相關關系。網絡環境與SICAS模型五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是0.554、0.478、0.532、0.660、0.470, 說明網絡環境與SICAS模型的五個研究變量之間都具有正相關關系。消費信息與SICAS模型五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是 0.669、0.593、0.709、0.779、0.545,說明消費信息分別與SICAS模型的五個研究變量之間都具有正相關關系,且相對較為緊密。
綜上所述, SICAS模型涉及的五個變量之間均有正相關關系,且SICAS模型五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著共線性問題,這需要在接下來的SEM模型中進行考慮。因此,大學生移動消費行為與SICAS模型之間均有正向相關關系,且較為緊密。
2.2.3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大學生移動消費行為與SICAS模型之間均有著顯著的正向相關,本研究利用SEM結構方程模型研究移動消費行為對SICAS模型的影響,并且對大學生移動消費行為進行分析。
由表3可知,模型的卡方自由度值高于5,且其余各項指標比如GFI、CFI、NFI、IFI等都沒有達標,而且明顯偏離標準范圍。通過分析MI指標系數可知,SICAS模型五個變量殘差項之間均有著較強的關聯性,MI系數均高于20,說明此五個變量之間有著關聯性,這與相關分析結論保持一致,因而結合MI系數進行調整,并且將關系結構繪置于模型中。模型構建后,將模型各項擬合指標匯總如表4所示。
根據表4可知,模型的χ2/df =3.350,小于5,說明模型擬合較好。RMSEA(標準化均方根殘差),其變化范圍在0到l之間,越接近0,則表明整體擬合度越好,若在0.08以下,則認為模型得到較好擬合。而此模型的RMSEA指標為0.061,小于0.08,也說明模型擬合得較好。CFI、NFI、IFI與TFI這四個擬合指標的取值范圍都介于0至1之間,越靠近1,那么說明模型擬合越好,若在0.9以上,那么認為模型得到較好擬合。本模型中此四個指標值都大于0.9,AGFI值為0.840,高于常見標準0.8。但在本模型中RMR值為0.065,低于標準0.1,在模型檢測時發現各項MI值已經較低,說明無法進行調整,且本模型其余各項指標均已經達標,因而此值可接受,最終說明模型整體擬合情況良好,各項指標均達到標準值。
從表5可以看出,卡方自由度值為1.999,小于5,說明模型擬合較好。RMSEA指標為0.069,小于0.08,另外CFI、NFI、IFI與TFI這四個擬合指標均在0.9以上,說明模型得到較好擬合。此外,AGFI值也高于常見標準0.8,并且RMR值為0.095,小于0.1。整體分析可知,本模型各項指標均在標準范圍內,說明整體模型構建良好,從而得出本研究的結構方程模型。
從表6可以看出,網絡環境對品牌-用戶互相感知、產生興趣-互動、建立連接-交互溝通、行動-購買、體驗-分享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616、0.534、0.616、0.731、0.529,均大于0,且呈現出0.001水平上的顯著性,說明網絡環境會對品牌-用戶互相感知、產生興趣-互動、建立連接-交互溝通、行動-購買、體驗-分享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對SICAS模型的五個研究變量均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樣本對于社會環境的認可態度越高,樣本對于SICAS模型的認可度也會越高,最終驗證H2所屬的五個假設均成立。
從表7可以看出,社交應用消費功能對品牌-用戶互相感知、產生興趣-互動、建立連接-交互溝通、行動-購買、體驗-分享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473、0.389、0.534、0.645、0.354,均大于0,且呈現出0.001水平上的顯著性,說明社交應用消費功能會對品牌-用戶互相感知、產生興趣-互動、建立連接-交互溝通、行動-購買、體驗-分享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
從表8可以看出,卡方自由度值為1.992,小于5,說明模型擬合較好。RMSEA指標為0.069,小于0.08,另外CFI、NFI、IFI、TFI這四個擬合指標均在0.9以上,說明模型得到較好擬合,AGFI值也高于常見標準0.8,且RMR值為0.096,小于0.1。整體分析可知,本模型各項指標均在標準范圍內,說明整體模型構建良好,最終得出本研究的結構方程模型。
從表9可以看出,消費信息對品牌-用戶互相感知、產生興趣-互動、建立連接-交互溝通、行動-購買、體驗-分享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758、0.667、0.831、0.87、0.619,均大于0,且呈現出0.001水平上的顯著性,說明消費信息會對品牌-用戶互相感知、產生興趣-互動、建立連接-交互溝通、行動-購買、體驗-分享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
綜上所述,大學生移動消費行為涉及的三個變量(即社交應用消費功能、網絡環境與消費信息),均會對SICAS模型五個研究變量(品牌-用戶互相感知、產生興趣-互動、建立連接-交互溝通、行動-購買與體驗-分享)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上述結果表明本次研究涉及的十五個假設均成立。
3 結論
社交平臺功能的不斷完善是移動社交消費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社交平臺使現代用戶隱形轉換為品牌的宣傳者,而社交平臺中的消費模塊具備很大發展空間。社交消費不僅對年輕用戶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對所有潛在消費者也有影響。因此,社交平臺的相關部門應該抓住發展機遇,創造機會,吸引更多的潛在消費者,掌握現有消費者;同時,注意結合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消費者的特征來建設社交平臺。針對移動社交環境下網絡消費的發展,商家及相關部門應該全方位、多層次發揮移動社交平臺的優勢,進一步完善移動社交平臺的消費功能,改善網絡質量,注重用戶體驗,提高社交用戶社交消費的積極性,不斷發現潛在消費者,進一步提高社交用戶轉換為消費用戶的能力。此外,相關部門應完善移動社交消費環節的法律法規,使相關政策等更具有針對性,也更加人性化,符合移動社交消費發展的客觀規律。
移動直播等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費方式與體驗,現場直播使消費者邊看邊買,同時可以與社交群的朋友分享消費體驗,形成新型社交購物場景。未來可以結合用戶的消費特征與移動社交媒體的社交特征,對移動直播等新媒體技術消費模式進行深入探索。
針對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未來進行深化與改進研究時,可以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充分研究移動社交、用戶消費行為、網絡消費行為的特征,分析研究出更加完善的研究調查,其中研究問卷、研究模型也為重點完善對象;第二,設計出地域涉及更加廣闊且問卷數量相對均勻的研究問卷;第三,將機器學習得到的數據與問卷數據相結合,對社交消費領域進行更加科學的分析。
參考文獻:
[1] ?莫岱青.《2016年中國消費者網絡消費洞察報告與網購指南》發布[J].計算機與網絡,2016 (21):10.
[2] 楊仕梅,周小波.信息媒介升級下消費者行為模式和營銷對策的變遷歷程[J].商業經濟研究,2020(6):67-69.
[3] 田龍過,楊征.全媒體融合背景下出版機構SICAS營銷模式探析[J].出版廣角,2019(21):40-42,84.
[4] 曹亞景.基于SICAS模型的食用菌產品營銷策略[J].中國食用菌,2020,39(6):161-164.
[5] PENG W. In Proceedings of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orts Medicine and Sports Management Vol. 1 Advances in Public,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eds T. Zhang & Q. Luo), 2013:476-480.
[6] 龍瓊,袁尉恒.企業利用微博開展互動營銷探析[J].商業時代,2013(24):32-33.
[7] 寧海林.基于SICAS模型的短視頻新聞傳播機理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41(2):56-58,62.
[8] 陳道志.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用戶消費行為模式探析[J].前沿科學,2013,7(4):36-44.
[9] LIN Y, CHEN H, LIN F, et al.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9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Vol. 314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ed L. P. Mun), 2019: 510-519.
[10] 于姝,姜曉,李桂華,等.基于SICAS模型的圖書館移動閱讀推廣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四川大學圖書館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26(6):34-42.
[11] 羅秀娟.基于SICAS的高校圖書館分級數字閱讀推廣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9(6):63-66.
[12] 黃春麗.基于SICAS模型的圖書社會化媒體營銷策略[J].中國出版,2018(3):59-62.
[13] 王芹.基于SICAS模式的體驗式廣告傳播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3(10):99-100.
[14] 張彩霞,畢昆麗.基于SICAS模型的云南旅游發布廳微博營銷對策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6(9):86-88.
[15] BEDARD S A N, TOLMIE C R. Millennials green consumption behaviour: exploring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8, 25(6): 1388-1396.
[16] 李少華,楊柳.C2C微信購物中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J].消費經濟,2015,31(5):55-59,50.
[17] 劉津芳,李本乾.理性化與個性化:大學生微信朋友圈購物行為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0,41(10):159-165.
[18] BADRINARAYANAN V A, SIERRA J J, MARTIN K M. A dual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of online multiplayer video games: the case of 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s (MMORPG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5, 68(5): 1045-1052.
[19] HSU C L, LIN J C C. What drives purchase intention for paid mobile apps? An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model with perceived value [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5, 14(1): 46-57.
[20] 朱逸,常健聰.影響網絡消費行為的組合要素探究[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1):83-89.
[21] 楊楠.服裝網絡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6(6):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