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1】
書香列車:助力全民閱讀“熱起來”
2023年4月13日,重慶圖書館設立“列車書屋”,打造了移動的個性化閱讀空間,火爆“出圈”。書香列車上不僅有圖書,還設有穿戴VR,乘客可以體驗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的豐富逼真場景,觀看科學探索、宇宙星空、人體奧秘、自然地理、地球生物等30多種科普資源。
此次重慶圖書館聯合重慶客運段打造的首個列車書屋,為旅客們提供了1000余冊精選圖書,包含人文、歷史、旅游、科技等多個門類。針對中學生旅客較多的情況,列車特意挑選了適合中學生閱讀的經典名著、科普讀物等,供旅客自由閱讀。列車書屋還根據旅客喜好,定時對圖書進行更新補充,同時免費提供海量線上閱讀資源,包括電子圖書、有聲圖書、視頻等,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解讀
列車書屋不僅可以幫助旅客擴大知識面,還能豐富他們的旅途體驗,讓乘客在旅途中也能讀好書。閱讀是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利用“慢火車”作為載體推陳出新,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必將推動全民閱讀事業更好發展。
【熱點2】
學生讀書行動:打好精神底色
近日,教育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等8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推動青少年學生閱讀深入開展,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閱讀是一項持之以恒、潛移默化的精神活動。學校組建學生讀書社團或興趣小組,帶動學生互助互促開展閱讀;實施師生共讀行動,引導教師與學生同書共讀、同學共進;實施名家領讀行動,邀請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專家學者和大國工匠、榜樣人物等進校園,開展領讀指導……讓書香彌漫在校園的每個角落,讓書香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好精神底色。
◆解讀
讓青少年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關鍵在于激發青少年的讀書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任何事情要有興趣驅動,才會全身心投入,閱讀亦是如此。這就需要一方面從青少年學生的角度推薦好讀物,根據青少年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引導青少年學生珍惜大好年華,充分利用閱讀黃金期,博覽群書、拓寬視野;另一方面充分調動青少年學生讀書熱情,在書籍的選擇上要少一點功利閱讀的禁錮,多一些放飛靈魂的興趣閱讀,倡導廣泛全面閱讀,引導青少年學生在讀書中享受樂趣、感悟人生、獲得成長。
【熱點3】
無處不在的書單:誰決定我們讀什么書
當下人們的閱讀越來越依賴書單。書單的種類、主題多種多樣,作用主要是指導閱讀。書單的本質是清單,可以分為實用清單、詩性清單。前者出現在日常生活里,將繁瑣的事物條理化以提高工作效率,或是幫人們記住不想遺忘的事情;后者出現在藝術生活里,呈現廣闊的精神世界,表達人們對多元、無限知識的追求。但如今無處不在的各種“網紅”書單、“潮流”書單讓閱讀變成一場比拼:誰先完成書單?誰能不斷更新書單?誰收藏更多書單?這讓讀書成為一種負擔,讓人陷入焦慮,久而久之,人們連書都不讀了,只收集書單。
◆解讀
伍爾芙曾說:“關于讀書方面,一個人能對另一個人所提出的唯一勸告就是:不必聽什么勸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運用你自己的理智,做出你自己的結論,就行了。”1925年《京報副刊》請各界名流為青年推薦十部必讀書籍,魯迅回復說:“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他以傳授閱讀經驗代替給青年開書單。作家阿來也說讀書講的是緣分和私人化閱讀體驗,書單沒有必要。但當下人們不光需要書單,甚至越來越依賴書單。面對一個知識膨脹、話語沖突的時代,人們感到迷茫,不斷經歷著各種信息、人性的反轉,于是開始從書籍這種穩固的形式里找尋意義的確定感。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閱讀,自己決定自己讀什么書。
各方觀點
讓閱讀為青春增色
◎徐 川
激發閱讀興趣,厚實青春底氣。閱讀是青少年獲取知識、啟迪智慧的重要來源,也是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必由之路。選一本好書入門,有助于激發閱讀興趣、喚醒閱讀活力,讓青少年愿意讀、喜歡讀、堅持讀。“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由閱讀興趣激發到閱讀習慣養成,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一陣”到“學一生”,青少年才能在博覽群書、日積月累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培養獨立思考、創新創造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志向,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煉自己、提高自己。
掌握閱讀方法,點亮青春燈塔。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閱讀既要學會讀“厚”,結合興趣志向不斷增加閱讀量,爭取廣聞博覽;也要學會讀“薄”,把閱讀所積累的知識融會貫通。“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閱讀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要保持“擠勁”“鉆勁”“韌勁”,在閱讀中享受樂趣、感悟人生、獲得成長,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至千里之遠、成江海之大。除了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閱歷感悟,以閱讀升華精神、濯凈心靈。
檢視閱讀成效,激揚青春風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在祖國大地上躬身踐行,讓青春在火熱的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在讀的廣度上,不但要從書籍中汲取知識,更要向他人、向社會、向實踐學習,注重讀、思、行結合,在實踐中經受磨煉、得到提升。在讀的深度上,不能把讀書學習狹義理解為學習知識,應該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擔當能力,激發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養科學思維方式和探究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3年4月20日)
把閱讀作為成長的重要途徑
◎王英華
認識并掌握事物的本質,需要知識,更需要智慧。智慧以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為基礎,體現著人類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等能力。閱讀能夠豐富人們的知識,更能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增進人們的智慧。浩如煙海的書籍中不僅蘊藏著各類科學文化知識,也書寫著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蘊含著大量智慧。我們要通過閱讀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智慧,增強科學思維能力,如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等。例如,通過閱讀增強歷史思維能力,我們就能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推進現實工作;通過閱讀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我們在面對矛盾時就能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克服極端化、片面化。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