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晨席 趙鳳偉 馬浩 林德生
[關鍵詞]水土保持;后續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深圳市
[摘要]由于缺少對水土保持后續設計的相關審批要求,因此深圳市水土保持后續設計落實率嚴重不足,導致水土保持措施完整性和可行性較差、施工期水土保持設施管護不到位、水土保持專項經費無法保證等。2020年深圳市率先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后續設計相關工作,深圳市水務局組織編制了《深圳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業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指引(試行)》。針對當前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水土保持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要點,并從設計、資金、措施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后續設計相關要點,以期深入推進深圳市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S157[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0-0941(2023)04-0059-03
1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深圳市生產建設項目數量日益增多,導致人為水土流失問題不斷加重。“十四五”時期,深圳市將面臨更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及更新建設項目,人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依然嚴峻。水土保持方案作為生產建設單位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水土流失防控技術性文件,屬于生產建設項目前期報建的必備條件。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廣東省水土保持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水土保持條例》、《深圳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管理規定》等均對水土保持方案作出了明確規定,但是水土保持方案設計通常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深度不足,難以精細化指導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導致水土保持措施完整性和可行性較差、施工期水土保持設施管護不到位、水土保持專項經費無法保證等,可見水土保持后續設計至關重要。
目前,由于缺少對水土保持后續設計的相關審批要求,因此生產建設單位在取得水土保持方案批復文件后,對水土保持初步設計及更進一步的水土保持施工圖設計疏忽懈怠,使得深圳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后續設計落實率不足50%。水土保持后續設計的缺失導致生產建設項目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難以達到預期效果。2020年,深圳市率先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后續設計相關工作,水務局組織編制了《深圳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業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指引(試行)》(以下簡稱《設計指引》),“查問題、補短板”,推動水土保持后續設計有法可依,確保水土保持措施可落地、可操作。
2水土保持后續設計原則
水土保持后續設計應遵循“因地制宜、分區防治,統籌兼顧、注重生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與主體工程相銜接、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總體原則,充分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水土保持措施設計。根據施工期場地豎向變化及施工范圍變化,針對性布設分期、分區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劃分匯水單元,布置施工場地臨時截排水系統,做到清水截排,泥水沉淀;按照先截后挖、先攔后棄的施工時序,布置開挖回填區域的截排水系統,采取棄土(石、渣)攔擋措施;針對裸露地表、松散堆積土進行覆蓋或綠化,雨旱分防,做到邊施工、邊防護。
3水土保持后續設計要點
3.1初步設計要點
《設計指引》提出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業初步設計,可明確主體工程概算中水土保持工程投資,為生產建設單位、投資審批部門等審定、批復水土保持專項經費提供科學依據,是落實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礎。
初步設計階段的水土保持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為獨立篇章,無須單獨進行審批。初步設計要點主要包括:①簡要說明水土保持方案批復(備案)的主要結論性意見,分析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有無變化,若水土流失防治責任發生變化,則需說明原因,并依據最新的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設計水土保持措施。②分析開挖回填量的變化情況,土石方的調配是否合理,土石方的綜合利用是否有優化空間,復核臨時堆土位置是否合適。③依據工程布局、施工擾動特點、施工時序、地形地貌特征、水土流失影響等劃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區,進行分期、分區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體系布設,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及臨時措施設計,明確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設位置、規格、材料及主要技術要求。④繪制施工前、后的匯(排)水路徑,進行匯水分區,并對比說明匯(排)水路徑變化情況;針對各匯水單元,復核截排水措施過流能力是否達標。⑤根據工程建設進度安排,明確水土保持措施實施的時段及進度要求。⑥進行水土保持監測設計,明確水土保持監測范圍、時段、內容、方法、頻次和監測點位,提出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要求。⑦針對點式工程,繪制場地縱、橫向水土保持措施剖面圖;針對線狀工程,根據沿線地貌類型,繪制典型段水土保持措施剖面圖,準確反映各施工階段重點部位、關鍵時段水土保持措施豎向布置的關系。⑧繪制水土保持措施圖紙時應標明各類水土保持措施的尺寸、材料、規格、型號等。⑨匯總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并進行投資概算。
3.2施工圖設計要點
《設計指引》提出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業施工圖設計,可作為工程施工招標中水土保持工程標的依據,對水土保持措施的量化落實和精細化管理具有明確指導作用。
施工圖設計需按照施工要求,依據開挖下墊面情況分期、分標段進行具體設計。施工圖設計要點主要包括:①施工前的匯水分析應對項目區及周邊區域現有排水溝、渠道、河道、水域(池塘、人工湖)、市政雨水管網等進行詳細調查,明確排水途徑。②施工期的匯水分析應仔細梳理施工場地內的匯水情況,結合匯水分區布設臨時截排水系統,確定臨時排水設施規格,并復核排水設施的承納能力,明確排水接駁位置。③根據場地豎向變化,按照不同施工階段分別繪制水土保持措施平面圖,例如點式工程一般劃分為場平施工期、基坑施工期、建筑(綠化)施工期等。平面圖應按照不同施工期進度設置的進出口、臨時道路、施工區域、臨時堆土區等分別繪制。④水土保持措施圖紙應標注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線及特征點坐標、位置和高程,周邊區域現有雨水管網及其流向、管徑,水土保持措施的長度(數量)、尺寸、型號、坡降、控制坐標信息,重要節點需要控制標高。⑤根據施工需要,水土保持措施平面圖、縱剖面圖等需要標明措施的工程結構尺寸、材質,并附材料表;標明植物配置形式,說明植物措施的種類、種植方法、種植時間;標明臨時覆蓋材料的規格、數量、鋪設方法等;此外,圖紙說明應包括措施的構造、尺寸、構配件相互關系、建筑材料和施工要求等。⑥依據施工圖詳細計列水土保持工程量及其他相關費用,進行工程預算。
4水土保持后續設計落實要點
4.1設計落實
針對當前存在的水土保持設計深度不足、技術標準支撐不足、生產建設項目類型多樣等問題,提出以下建議:①轉變觀念,設計單位應按照《設計指引》要求,規范開展水土保持專業設計工作,提升水土保持后續設計深度;②創新設計,依據現行標準和規范,不斷提升水土保持設計質量,把握深圳市水保理念和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創新設計切實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體系;③針對項目實際情況,結合生產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水土流失時空變化這一關鍵點,強化水土保持措施的針對性、完整性、可操作性;④遵循行業要求,規范從業管理,營造健康的水土保持后續設計市場環境,滿足不同生產建設項目類型的水土保持需要。
4.2資金落實
水土保持專項經費是落實各階段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保障,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水土保持專項經費落實率不足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①在工程可研估算階段,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單位應加強與主體設計單位的溝通,避免出現費用漏項、不足等情況,發改部門以水土保持方案作為主要依據,研究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保持經費的合理性;②在初步設計概算階段,設計單位完成水土保持初步設計專篇,并納入主體初步設計成果,一并申報發改部門進行概算審批;③在施工圖審查階段,設計單位需完成水土保持專業施工圖,同時保障施工圖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完整性,與主體施工圖一并審查;④在施工招標階段,生產建設單位應將水土保持工程納入施工招標內容,并在施工合同中體現水土保持實施要求。
4.3措施落實
針對當前施工場地存在裸土覆蓋工作不到位、臨時堆土防護不到位、排水沉沙措施布置不到位、綠化和植被養護不到位、水土保持設施管護不到位等問題,提出以下建議:①強化主體責任和監管工作,提高生產建設單位對水土保持后續落實重要性的認識;②生產建設單位應建立水土保持施工管理組織,如專門的水土保持工作領導小組;③由施工單位組建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小組,負責施工場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布置工作,并結合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及時調整;④水土保持設計、監測、監理單位應協同監管施工現場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設情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⑤加強重點項目水土保持度汛方案及應急防控措施的落實;⑥生產建設單位應組織各參建單位,針對水土保持設施的質量情況、完成情況、管護情況、功能效果等開展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嚴格落實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法定義務和責任。
5結語
隨著城市建設發展,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不斷開拓創新,率先開展水土保持后續設計相關工作,組織編制了水土保持后續設計指引,以期從不同方面推動深圳市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一是指導行業發展,推動生產建設項目各參建單位更好地落實水土保持后續相關工作;二是規范設計,實現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后續設計規范化,保證后續設計落實率達到100%;三是保障資金,指導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項經費的批復,推動水土保持專項經費的全面落實;四是指導施工,保障施工階段水土保持措施的完整落地和持續發揮功效;五是示范推廣,不斷積累相關經驗,查找當前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問題,并不斷彌補不足,打造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名片”,形成示范效應并在全國推廣。新時期,深圳市應繼續秉承“高標準、嚴要求”的原則,積極落實生產建設項目全過程水土流失防控工作,在工程領域遵循水土保持相關管理要求,加強多部門聯動協作,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真正實現“平治水土、人得安居”。
[作者簡介]黨晨席(1981—),男,青海海東人,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和監測工作。[收稿日期]2022-12-25
(責任編輯李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