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軒
在我的家鄉,有一位家喻戶曉的農民科學家,在他的父輩和他的努力下,油菜煥發新生。他就是“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沈昌健。
我與沈伯伯相識于2017年,我們作為臨澧縣“全民消防我代言”119大型公益行動消防宣傳公益使者初次結緣。時隔6年,今年3月下旬,懷著對油菜花、對科研的好奇,我在學校科技指導老師匡昭澤的帶領下,在油菜科研基地再次見到了沈伯伯。
科研基地里,五彩斑斕的油菜花在陽光下盡情搖曳。我不禁驚嘆這神奇的景象!
經過常年的研究,沈伯伯發現油菜花的白色對黃色為不完全顯性,而不是隱性。白花與黃花雜交后,子一代呈粉黃色,子一代再次雜交后,子二代中白色、粉黃色、黃色之間的比例接近1∶2∶1,這就很好地解釋了油菜花色一般為黃色的原因。目前,油菜科研基地培育出了桃紅色、粉色、橙色等顏色的油菜花,姹紫嫣紅,甚是好看。
要想培育雜交油菜,就得有雄蕊發育不良的親本。
沈伯伯書柜里的23個筆記本,是一家人進行試驗的見證。翻開最早的一本,扉頁上寫著“1978年秋,沈克泉”。1978年,沈爺爺在貴州放蜂時發現了幾株天然雄蕊萎縮的油菜,經檢驗,竟是一種全新的不育系!
沈爺爺、沈伯伯雖然只是普通的農民,卻有著培育出高產油菜的夢想。貴州的這次發現讓沈爺爺一家人走上了雜交油菜的漫漫科研路。
一盞馬燈支在地頭,不知經歷了多少個寒來暑往、多少個披星戴月、多少次的攻堅克難……專業知識不足,就買來書籍徹夜研讀;缺乏專業分析儀器,就靠肉眼觀察,憑記錄總結規律。
2004年,沈爺爺繁育的“貴野A”不育系材料油菜獲發明專利;2007年,沈家的巨型油菜“獨闖”在第十二屆國際油菜大會上引起轟動。如今,“貴野A”已發現多個恢復系,成為世界第四大不育系。
沈爺爺和沈伯伯通過雜交育種還培育出產量高、莖粗、分枝多、抗倒伏、抗病蟲害、抗冰凍強、莢長角密、籽多飽滿的優良品種。
在油菜科研基地我偶然發現,油菜花的花柱和柱頭仍矗立在子房上,并沒有隨花瓣等一起凋落。
然而,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學》一書中寫道:“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構成,子房內含有胚珠……花授粉后,花瓣等結構逐漸凋落,胚珠發育成種子,整個子房發育成果實……”當花朵授粉完成后,花的大部分結構都脫落,其中就包括花柱和柱頭。
我當即請教沈伯伯,他說,油菜花的柱頭最終不會脫落。觀察到的現象、教材中的描述、專家的講解這三者有出入,該如何去驗證?這是我今后要思考的。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像沈伯伯那樣,以“處其實不居其華”的樸實,“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神,“一往無前向虎山”的毅力,接過科學探索的接力棒,踏上圓夢新征程。
油菜花開了又開,散發沁人的芬芳;油菜籽芽發了又發,蘊藏著世代相傳的堅守……
莫畏前方行路難,油菜追夢且徐行!(指導老師:匡昭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