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俠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雙減”政策的落地,讓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效”“提質”的有力保障和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重要方式。因此,設計高效、有趣、有針對性的多元化作業,是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減”政策帶來的新變化,而設計“好吃又有營養“的作業顯得尤為重要。
一、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1.作業設計不合理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重視新授課,而忽略作業的設計,大多數教師上完新課,根據新授內容布置相對應的課時練上的習題,形式單一,而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造成學生作業較多或作業負擔。
2.作業缺乏思考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會布置大量的書面作業、重復性作業,不能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設計,布置作業時一刀切,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掌握程度的不同,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
二、作業設計的思與行
在設計作業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多樣化的形式設計,從根本上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
1.課前作業。
課前作業,重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帶著研究的成果、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走進課堂,學習會更深入。
例如,《平行與垂直》的課前作業:
1.拿兩根小棒擺一擺,會有哪幾種情況?并用兩條直線表示兩根小棒,把你擺的情況畫下來。
①?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④
⑤? ? ? ? ? ? ?⑥? ? ? ? ? ? ? ……
2.仔細觀察自己記錄的幾種情況,你可以把它們分分類嗎?分成了幾類?
第一類:
第二類:
……
2.課中作業。
課中作業,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體現數學知識的本質。
例如,《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變化》的課后作業:
一、口算。
1.02×10=? ?1005÷1000=? ?3.006×10000=? ? 0.04÷10=
25.8÷1000=? 0.96÷10=? ? 164÷100=? ? ? 0.042×10=
二、解決問題。
1.每1千克小麥可磨面粉0.85千克,1噸小麥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3.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一方面進行鞏固練習,另一方面,進行綜合應用和拓展提升。
例如,《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課后作業:
1.直接寫得數。
0.43+0.57=? ? ? ? 10-4.5=? ? ? ? ? ? 4.1-3=
4.8-3.9=? ? ? ? ? ?2.05+1.5=? ? ? ? ?0.77-0.29=
2.脫式計算。
15.64-1.47+8.63? ? ? ? 6.84+(63-45.07)
(1)3.實驗小學在“學雷鋒,樹新風”活動月中提出倡議:和環衛工人到博愛街撿拾垃圾,并對垃圾進行分類。
(2)比一比,哪一種垃圾的質量最多?
(2)估一估,他們一共撿拾了多少千克垃圾?
(3)說一說,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會有哪些收獲?
總之,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增加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恰當地設計作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真正落實 “三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