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濤
摘 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基本要求,重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情感教育,通過有效的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
關鍵詞:情感教學 小學 思想品德教育
一、將情感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適合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受到身心發(fā)展階段性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維及邏輯概念的發(fā)展相對緩慢,在學習過程中多表現(xiàn)出具體形象思維與感性思維為主的特點。那么教師在組織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引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普遍案例的同時,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共鳴,增加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并在積極情感的熏陶作用下,逐漸將所學內(nèi)容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具備的思想素質(zhì)。
目前,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還是重課堂、輕課外,在教學的方式上也是以教師說教為主,課堂實踐與學生參與和戶外鍛煉的機會很少,對小學生這個群體的效果很不明顯,容易挫敗小學生的積極性,甚至出現(xiàn)厭學現(xiàn)象。小學生作為一個年齡段較小的特殊群體,其學習的動力主要源于興趣而非責任和志向,因此,情感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深入了解學生,給予適當及時的引導
將情感教育引入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之中。例如:在學習《拉拉手,做朋友》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做自我介紹交朋友的方法進行,教師做表率,以真誠的態(tài)度向?qū)W生介紹自己,內(nèi)容包括自己的優(yōu)缺點、特長愛好等,讓學生也通過這一方法自我介紹,使教師對班級學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融入學生日常生活,拉近師生關系
情感教育有效實施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學生愿意走近教師,喜歡與教師溝通交流,把教師當作自己的朋友,愿意聽從教師合理的意見與建議。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以外的時間也需要多參與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之中,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兩者之間的感情,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必要的基礎。例如:在剛剛步入小學階段時,讓學生明白自己長大了,熱愛學校是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融入學生生活,帶領他們感受小學生活的快樂,建立深厚的情感,逐漸引導他們愛上小學生活,通過集體活動的時間帶領學生參觀美麗的校園,并向他們介紹校園每一個角落,激發(fā)他們對美麗校園的熱愛。在課余活動時間組織班級組織拔河比賽、跳繩比賽等多種娛樂活動,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和他們一起游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式不僅能達到學生對小學生活的喜愛之情,還可以有效幫助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深厚的感情,在潛移默化之中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二)以情感體驗為基礎,引起學生共鳴,促進問題解決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與知識內(nèi)容學習質(zhì)量的好壞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教師將情感教育引入教學活動過程中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上體驗不同的情感,并找出消除疑慮的方法,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上學了,我能行》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為學生出示一幅圖片,圖片中的小女孩背著書包在門口抓著媽媽的衣角哭不停,讓學生觀察圖片中小女孩的表現(xiàn),并讓他們設想小女孩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xiàn)。有的學生說因為怕媽媽放學不來接她,因為怕學校沒有好朋友還有人欺負她等,在這些假設里可能摻雜著學生自己的真實想法。
(三)教師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小學階段,教師在學生的心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和地位,教師自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應做好表率,以自己良好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以自己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例如:在學習《我認識的老師》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讓學生來說說自己認識的教師,選出他們最喜歡的一個老師,并說一說他為什么,這位老師身上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品質(zhì)。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將自己最優(yōu)秀的一面展現(xiàn)給學生,成為他們喜歡模仿的對象,促進學生自身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
三、情感教學的應用方式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多偏重于理論知識講授,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體,忽視學生的情感。情感教學要求教師轉(zhuǎn)變思想,樹立主體教育觀念,注重學生的情感,只有把學生當作是引起、展開、參與和評價各種學習活動的主角,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采用趣味性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因此,教學的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思想品德教育本身的理論性比較強,如果只是機械的照搬課本知識點,讓學生背誦,只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趣味性問題即問題情景,就是借助提問來創(chuàng)設情景。從教學的需要出發(fā),引入、制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恰倒好處地提出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總之,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是密不可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是作為一個有感情的人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對于學習效果的能動作用。
(二)靈活運用多媒體,增強情景真實性
在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其信息量大、直觀、形象的特點被廣泛運用。多媒體課件綜合利用了聲音、圖形、文字、動畫等媒體,變抽象為具體,顯得形象直觀,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例如在學習孔融讓梨、女烈士劉胡蘭等事跡時,可以利用動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