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燕,王黎梅,戴夏紅,王柯尹
嘉興市第一醫院,浙江嘉興 314000
口腔護理是臨床中的基礎護理,正確選擇口腔護理液是保障口腔護理效果的重要環節。臨床上常應用碳酸氫鈉溶液進行漱口防治口腔真菌感染[1]。目前,臨床采用的是靜脈應用的碳酸氫鈉注射液,其瓶蓋由橡膠塞、聚丙烯塑料封口組成,用于靜脈輸液時只需打開其頂部封口,再將輸液器針頭插入橡膠塞內即可使用。用于漱口時則需要撬開整個瓶蓋,而撬開瓶蓋沒有合適的工具,護士一般會選擇頭部尖銳而鋒利的工具,這個過程極易造成護士手部損傷,增加被感染風險[2],打開的藥液瓶口沒有合適的瓶蓋,藥液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易導致藥液外溢及浪費,并降低患者的滿意度。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設計研制了一款多功能防漏瓶蓋(專利號:ZL 2020 2 0723221.2),其臨床應用效果較好,現介紹如下。
材料為醫用聚丙烯和醫用橡膠。多功能防漏瓶蓋主要由底部、中部、頂部3個部分組成,三者之間固定連接,多功能防漏瓶蓋結構示意圖見圖1。除了底部的彈性橡膠頭和中部的彈性密封層由醫用橡膠材質制成外,其余部分均由醫用聚丙烯材質制成。

1.底部;2.圓形凹槽;3.內置針頭;4.活動板;5.彈性橡膠頭;6.T型螺紋桿;7.螺紋槽;8.圓柱體1;9.圓柱體2;10.圓形開關;11.連接軟管;12.多個瓣膜;13.密封瓶塞;14.頂部;15.密閉組件;16.開關連接桿;17.連接通道;18.插槽。
底部由圓柱體1、螺紋槽、T型螺紋桿、活動板、圓形凹槽、內置針頭組成。其中圓柱體1的外徑為4.5 cm、高為3.0 cm,圓形凹槽內徑為3.9 cm。圓形凹槽底中間固定連接有長度為2.0 cm,直徑為0.6 cm的內置針頭。圓形凹槽的內腔邊緣設置有三個呈環形陣列分布的活動板,活動板設置為弧形結構,內弧側固定連接有彈性橡膠頭,活動板的外側中部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T型螺紋桿。圓柱體1的側壁上開設有與T型螺紋桿相適配的螺紋槽,T型螺紋桿遠離活動板的一端貫穿螺紋槽并延伸至圓柱體1的外側,T型螺紋桿水平部分長度為1.0 cm,垂直部分長度為0.7 cm,直徑0.2 cm。
中部包括圓柱體2、密閉組件和限流開關(限流開關由外側的圓形開關和中間的開關連接桿組成)。圓柱體2外徑為3.0 cm、高為1.5 cm,內部設置有密閉組件,密閉組件內設有連接通道。連接通道一端與內置針頭相通,另一端與頂部的連接軟管相通。密閉組件的中部兩側均開設有插槽,插槽內設置有開關連接桿,開關連接桿長為1.5 cm,直徑為0.3 cm。開關連接桿的內側端兩側均粘貼連接有彈性密封層,彈性密封層位于連接通道內,尺寸與連接通道相匹配,通過旋轉圓形開關,可以打開和關閉連接通道。外側圓形開關直徑為0.8 cm、厚為0.2 cm,圓形開關表面標有兩條對稱凸起刻度線,分別標有“開”“關”字樣。
瓶蓋頂部包括連接軟管、瓣膜和密封瓶塞。連接軟管長為2.0 cm、外徑為1.0 cm,其內壁上固定連接有瓣膜,瓣膜數量>2個,多個瓣膜呈等間距分布。密封瓶塞由上下兩個實心扁圓柱體連接組成,兩個扁形圓柱體尺寸分別為直徑0.8 cm、高0.3 cm以及直徑1.0 cm、高0.3 cm,由此組成的密封瓶塞可扣在連接軟管上起到密閉效果。
使用時先將碳酸氫鈉注射液瓶蓋頂部的聚丙烯塑料封口去除;操作者手握多功能瓶蓋,底部朝下,將底部的內置針頭穿透碳酸氫鈉注射液瓶蓋橡膠塞,垂直插入至圓形凹槽最深處,此時多功能瓶蓋安裝完畢。
旋轉多功能瓶蓋密閉組件上的圓形開關,將刻度標記線旋轉至“關”狀態,即設置為關閉狀態,將藥瓶水平傾倒,此時藥液沒有從軟管內流出,表示瓶蓋密封性良好;再旋轉圓形開關將刻度標記線轉至“開”狀態,即設置為打開狀態,將藥瓶水平傾倒,藥液能夠沿著軟管從軟管口流出,表示多功能瓶蓋功能良好。檢查完成后蓋上軟管上的密封瓶塞,防止灰塵等雜質進入瓶蓋內。
先將軟管上的密封瓶塞打開,再旋轉圓形開關使刻度標記線轉至“開”狀態,將藥液倒出使用;使用完畢后再將圓形開關上的刻度標記線旋轉至“關”狀態,關閉裝置,最后蓋上軟管上的密封瓶塞即可。
2021年2月至12月收集使用碳酸氫鈉漱口的患者共90例,分別為使用多功能防漏瓶蓋前后各45例,其中使用多功能瓶蓋前由9位護士每人隨機選擇其中5瓶藥液操作完成,結果顯示未使用多功能瓶蓋導致護士手部受傷次數為5次,受傷率為11.11%;之后選擇相同的9位護士每人隨機選擇其中5瓶藥液使用多功能瓶蓋后,實驗結果護士手部受傷次數為0次。與此同時,需患者自行保存碳酸氫鈉藥液以便多次使用,在患者保存過程中,使用傳統的方法藥液無瓶蓋保護,45例患者中16例存在灑落的情況,漏出率35.56%;使用多功能防漏瓶蓋保存的患者藥液漏出例數為0,患者滿意度從使用前的82.40%提升至97.78%。
使用本研究研制的多功能防漏瓶蓋時,只需將碳酸氫鈉注射液瓶體頂部的聚丙烯塑料封口打開,再將裝置底部的內置針頭垂直插入藥液瓶蓋的橡膠塞,最后通過調節圓形開關即可使用藥液,避免了傳統的方法需要護士使用尖銳而鋒利的工具撬瓶蓋。多功能瓶蓋內將底部針頭部分設計在其底部的凹槽內,沒有外露,以避免醫務人員和患者接觸到針頭,避免了針刺傷發生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操作者可以較輕松將藥液打開,降低了護士手部受傷的風險。觀察結果顯示:護士手受傷次數為0。
提高患者就醫體驗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應當關注滿意度下降的關鍵因素,從而使患者獲得公平、及時、有效的醫療照護[3]。本研究研制的多功能防漏瓶蓋,通過旋轉裝置密閉組件上的圓形開關,刻度標記線旋轉至“關”狀態,即可關閉裝置,使用時如不慎將藥瓶傾倒,藥液也不會外流。當患者需要用藥時,可旋轉裝置密閉組件上的圓形開關,刻度標記線旋轉至“開”狀態,即可打開裝置,藥液能夠沿著軟管從軟管口流出,將其倒入容器中,患者就可用藥。避免了傳統的打開瓶蓋后,瓶蓋不可恢復,使用時不慎將瓶體傾倒后使藥液外流,造成藥液浪費,造成患者的滿意度降低。該設計在滿足患者用藥的同時,又能滿足取液后藥液良好保存的訴求,較大限度的保證了患者的用藥安全,患者滿意度得到提高。觀察結果顯示:患者使用多功能防漏瓶蓋后藥液漏出例數為0;滿意度為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