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印斌
資深媒體人,政邦智庫研究員,多家媒體特約評論員。
2023年入春以來,一種被稱為“特種兵式旅游”的新玩法火了。青年人紛紛下場參與自不待言,有關這方面的討論也是熱熱鬧鬧。
啥是“特種兵式旅游”?其實就是更有效率的旅游打卡。用網上的一個實例說,一個網友從四川坐火車到北京,一天時間,天安門升旗看了,故宮角樓拍了,東交民巷到了,大柵欄前門瞧了,天壇祈年殿去了,什剎海游了,鼓樓經過了,煙袋斜街五道營去了。厲害吧?里邊的重點,就是用有限的時間逛更多的風景。
時間緊湊,還得省錢,就不可避免地與外部世界發生碰撞。2023年五一期間,“海底撈一門店睡滿人導致無法用餐”沖上熱搜。夜宿門店的就是“特種兵式旅游”的大學生,為了省錢,他們用餐后就在店堂桌子上趴著瞇一會。不少人就此批評這些年輕人,認為這種過度占用商業資源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此外,還有不少人對“特種兵式旅游”表示擔憂,認為高強度打卡會導致青年人精神不振,建議他們平衡好娛樂和學業云云。
人們關注青年、操心青年并沒有錯,若是在飽覽山河的同時兼顧一下其他種種,把事情做得更妥帖一些,確實就更“乖”了。只是,這事遠沒有那么簡單。這不沒辦法嘛,若是兜里錢還可以,時間也相對寬松,誰不愿意把節奏安排得更從容一些?
與其習慣性地指指點點,不如給青年人一些切實的幫助。現實中,很多城市口口聲聲要打造“青年友好”城市,卻似乎只是喊喊口號就算完事。住宿也好,出行也罷,還是景區門票等等,很難說對青年有多么“友好”。就說在餐桌上趴一會兒吧,人家商家還沒說什么,就有人出來說這說那,這算“友好”嗎?
其實,我們的城市、景區完全可以更柔和一些,為什么不能多一些性價比高一點的青年旅館?景區門票也可以對青年學生更優惠一些呀。
而當下的學校在學業安排、學生管理上,也缺乏必要的彈性與包容。除了法定節假日,學生鮮有時間出去玩,只能選擇節假日去做“特種兵式旅游”。學校能否做些積極的探索,允許合理的游學?
青年的生命本來就該是活潑潑的,青年的游走本身就是一種“增廣見聞”的方式。當一個壯碩的孩子每天微信能收獲三五萬步時,成人世界應感到由衷的喜悅,盡量減少或免于各種說教。
我現在回想自己的青年時期,多虧了抓緊一切機會的“窮游”,那種身臨其間的現場感,絕對是讀書或者聽人轉述無法比擬的。知識因為“在場”而被激活,性靈也因為體察而愈發活躍。那種穿越時空的觸感,會讓你感覺到成長的充盈。
總是指指點點,總是沉穩凝重,總是這也不行那也不好,我們到底希望孩子們如何成長?其實,一個社會總會有些不那么主流的生活方式,只要是有益身心的,為什么不樂見其成呢。
青年們自己找到了屬于他們的快樂,找到了安頓身心的方式,這個社會應該微笑著贊美他們:年輕,真好!畢竟,他們才是未來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