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勇 陳天藝 陳金燕
廣東省廉江市婦幼保健院 524400
支氣管哮喘是氣道慢性疾病之一,兒童發病率隨社會發展、環境變化逐年遞增。有研究報道顯示,我國支氣管哮喘患病率為0.4%~5.0%[1],而既往的20年內,城鎮兒童支氣管哮喘發病率約為3.02%[2],患兒臨床表現為喘息、氣急、胸悶、咳嗽等,進一步發展可引起氣道高反應、可逆性氣流受限,且因其具有反復性,患兒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疾病發作期可致使患者死亡[3]。現階段,臨床治療以藥物為主,包括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茶堿類等,其中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已成為常用治療方式之一,可快速緩解哮喘,但部分患兒控制效果不理想,存在反復發作、急性發作等現象。經文獻查證[4],人體血清維生素水平與哮喘的發生發展存在相關性,維生素D作為一種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其對患兒的骨骼發育、特應性疾病治療均具有影響。目前,國內針對糖皮質激素聯合維生素D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文以支氣管哮喘患兒為觀察對象,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基礎上聯合維生素D滴劑治療,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選取2021年4月—2022年2月我院哮喘門診82例患兒,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1例。觀察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7.34±1.52)歲;體質量指數(16.17±2.23)kg/m2;過敏史:有26例,無15例;兒童哮喘控制測試(C-ACT)評分(16.31±1.52)分。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7.01±1.81)歲;體質量指數(16.42±2.34)kg/m2;過敏史:有28例,無13例;C-ACT評分(16.24±1.25)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臨床研究對于基礎性資料的要求。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2016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相關標準[5];②年齡4~12歲,總病史1~3年;③入組前未接受過規范化治療;④患兒臨床資料完整,監護人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同意電話隨訪;⑤研究上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符合Belmont的尊重、有利、公正原則。(2)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無法接受肺功能檢查者;②合并其他疾病導致的鈣磷代謝異常者;③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疾病者;④合并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呼吸衰竭疾病者;⑤入組前3個月內有免疫調節劑、維生素D制劑服用史。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對癥綜合治療,包括:控制感染去除誘因、營養心理支持、飲食指導、運動干預等。治療周期均為15d,以電話方式隨訪患兒6個月。對照組患者行布地奈德(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40475,規格:0.2mg/支)霧化吸入治療,2支/次,于早晚進行,均采用氧化驅動,吸入時間15~20min,氧流量控制在6L/min。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維生素D滴劑[國藥控股星鯊制藥(廈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1450,規格:400U×24s],于晨起服用1粒。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控制:臨床癥狀完全緩解,偶爾輕度發作可自行緩解;顯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需糖皮質激素或支氣管擴張藥物治療;好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需糖皮質激素或支氣管擴張藥物治療;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有加重趨勢。總有效率=(控制+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臨床癥狀:對比兩組患兒的哮鳴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以及治療后3個月的日間癥狀評分、夜間癥狀評分。日間癥狀評分:無喘息、氣喘、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為0分;癥狀輕微為1分;癥狀頻繁發作、嚴重為2分,影響日常生活。夜間癥狀評分:無喘息、氣喘、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為0分;1次憋醒、早醒為1分;2次憋醒、早醒為2分;2次以上憋醒、早醒為3分;失眠為4分。(3)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檢測儀(德國耶格MasterScreenTM PAED)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峰值呼氣流速(PEF)進行檢測。(4)哮喘發作次數:采用電話隨訪或門診復診的方式搜集兩組患兒6個月內的哮喘發作次數,分別于1、3、6個月各記錄1次。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χ2=7.405,P=0.007<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比較 觀察組患兒哮鳴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3個月的日間癥狀評分、夜間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比較
2.3 兩組患兒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FVC、FEV1、 PEF)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FVC、FEV1、 PEF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肺功能比較
2.4 兩組患兒哮喘發作次數比較 隨訪1、3、6個月,觀察組患兒的哮喘發作次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哮喘發作次數比較次)
近年來,社會工業化發展腳步加快,大氣污染、飲食結構變化等導致人類哮喘等氣道疾病發生率直線上升。支氣管哮喘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患兒表現為呼吸困難、喘息、胸悶等,導致患兒生存質量直線下降。哮喘患者的日益增加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公眾衛生問題。既往臨床針對支氣管哮喘多給予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但仍存在反復發作的情況。維生素D是一種環戊烷多氫菲類化合物,可促進小腸黏膜細胞對鈣與磷的吸收,從而提升血鈣、血磷的濃度,有利于新骨的生成與鈣化[6-7]。兒童攝入維生素D可促進骨骼發育,預防佝僂病。且有研究證實[8-9],維生素D在兒童特應性疾病治療中具有一定價值,尤其是哮喘與免疫功能方面。哮喘作為一種慢性炎癥疾病,對患兒的免疫系統有一定破壞性,可加重氣道疾病的惡化程度。基于此,本文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口服維生素D,結果顯示,其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聯合維生素D治療可提升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效果。維生素D是人體必備的微量元素,在胎兒時期維生素D可刺激免疫系統的發育,在孩童時期可促進骨骼發育,調節鈣離子、磷離子的濃度,并抑制炎癥反應的發生[10]。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哮鳴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后3個月的日間癥狀評分、夜間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維生素D能夠參與在人體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免疫調節中,其作為一種選擇性免疫調節劑,其受體可激活B細胞,進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達,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上皮細胞,預防特應性疾病的同時控制病情的發展,將其與布地奈德聯合應用,縮短患兒各項癥狀的消失時間。此外,本文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肺功能優于對照組;隨訪1、3、6個月,觀察組患兒哮喘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提示維生素D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具有協同增效作用,能夠進一步發揮藥物抗炎效果,提升患兒免疫力的防御功能,降低患兒的變態反應,恢復患兒肺功能,改善哮喘反復發作的情況。
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患兒應用維生素D滴劑與布地奈德聯合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提升臨床效果,縮短癥狀消失時間,恢復肺功能。但本研究仍存有一定局限性,并未對患兒的血清炎性因子以及遠期哮喘發作率進行觀察與分析,其結果有待進一步證實,以待后續樣本數量更大、范圍更廣、時間更長的研究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