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從信,十堰市鄖西縣關防鄉沙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他突破性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使村容村貌大為改善、農民收入大幅提升。
沙溝村位于十堰市鄖西縣關防鄉,與陜西省交界,素有“陜南第一關、楚北第一門”之稱。
曾經的沙溝村基礎設施落后,群眾增收渠道狹窄,貧困發生率高達36.5%,是湖北省重點貧困村。近年來,我帶領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以創建“共抓大保護、當好守井人”黨建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為抓手,著力打造“農耕文旅·田園沙溝”,實現了基層組織強、村容村貌美、生態環境優、綠色發展旺、社會風氣好,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長期以來,由于農村環境缺乏管理,村民習慣于隨地亂倒,致使大量的生產生活垃圾堆在公路邊、倒在溝渠里、漂在池塘上,阻礙了村民生活品質提升。為解決這塊“心病”,我們從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切入,積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建立了簡易可行的“三化”“兩類四分”垃圾分類方法,讓村民先按照可腐爛、不可腐爛兩類對生活垃圾進行初次分類,村上的垃圾處理中心集中收運后,再按照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四分”,整村垃圾減量80%以上。同時,建立環境衛生評比機制,一月一檢查、一月一評比、一月一公示,并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讓垃圾分類可持續、管長久。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組織召開多場院落會、小組會、瓜棚會,征集到復原碾米坊、水磨坊、豆腐坊以及重現房前良田、田外長堤古貌等建議。于是,我帶領村“兩委”干部、黨員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邀請專業設計單位實地踏勘村、組點位,現場征集群眾意見,經過3個月的反復論證,最終形成“一河四帶”“一灣一景”以及涵蓋古坊恢復、水文化和農耕體驗、特色民宿等項目的總體規劃,實現“村民想要”和“村里想做”雙向精準對接。
在建設過程中,我們沒有大拆大建,而是發動群眾就地取材、變廢為寶,使用舊瓦、青磚、陶罐、石磨、樹樁、竹材等材料,美化庭院,建設生態河堤,留住了鄉味、提升了鄉韻、記住了鄉愁。
產業發展方面,按照“共抓大保護、當好守井人”黨建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要求,村集體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產業,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模式,培植冷水稻、烤煙、香菇、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46個,打造了“關防冷水米”“雙低油菜”等品牌,產品通過電商平臺俏銷武漢、西安、北京等地,帶動300余戶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切實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我們瞄準“短途游”“微度假”等新型旅游方式,組建村投公司——仙河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動員260戶村民以房屋入股、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勞動力入股等方式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公司資產歸村民所有,實行實體化、市場化運營,日常運營管理由村干部、黨員群眾代表、合作社以及專業運營團隊負責,讓村民土地流轉得租金、務工投勞得薪金、入股分紅得股金,2021年公司實現收入80萬元,為村民分紅17萬元。
“舊村”變“新村”,舊貌換新顏,變的是境界、是格局?,F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我作為一名村支書,將繼續當好領頭雁,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沙溝村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