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移交時大家都感覺沒有‘家’了。現在不僅有了新的‘家’,這個‘家’還越來越溫暖了。”潛江市廣華寺街道廣北社區老黨員徐運清動情地說。
2019年,江漢油田完成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及其他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潛江市廣華寺街道接管了油田的49個小區,成立12個城市社區,廣北社區便是其中之一。
廣北社區下轄3個小區,3900余名常住居民多為江漢油田職工及家屬。原家屬區與企業剝離,由原來企業大包大攬所有事情變為移交社區管理,這是油田老職工的“陣痛”,也是這個新社區面臨的挑戰。
能否接好擔子,完成從“企業管”到“社區辦”的無縫對接,重點在于社會管理是否到位。
如何破題?廣北社區黨委書記田青雲坦言:“居民的期盼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跟進到哪里。”
“三供一業”改造施工過程常有居民反映工程質量、不安全施工等問題。于是,社區黨委牽頭組建由社區安全員領隊、居民代表和駐社區單位工程建設公司黨員共同參與的“義務施工監督組”,針對施工安全隱患、質量把控等方面促改39起,將矛盾及時化解在基層。
“水電費原來有辦事站一站式解決,現在東奔西跑找不到門路!”“我們家一下雨就漏水,找誰解決?”……為實現群眾“零跑腿”,社區黨委協調相關部門派駐工作人員到社區現場辦公,為居民提供幫辦、代辦等便民服務。
“認準了的民生實事,就要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一年接著干。”田青雲介紹,圍繞居民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社區黨委采取居民點單—鄰里議單—干部領單—社區評單—公示曬單的“五單法”,真正把實事辦實,讓群眾得實惠。
著眼老年人養老難題,社區構建“階梯互助+日間照料”養老體系,籌資建成潛江市首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招募低齡、富有愛心的中老年志愿者照護高齡老年人;建立社區診所,讓小區居民“小病”不出社區;引進市場主體探索“無煙食堂”統一配餐模式,有效破解老年群體“舌尖上的難題”,日接待居民400余人次。
一件件辦到群眾心坎上的實事,變成了打開群眾心扉的鑰匙,也激發了大家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
廣北社區都是老舊小區,大部分樓棟存在年久失修、線路老化等問題,電路故障、水管滲漏也時有發生。“廣北幫幫基金會”應運而生,社區黨委招募有一技之長的居民“達人”加入,以低于市場價的收費為轄區居民提供電路檢修、水管補漏、上門理發等便民服務,每單抽取一定比例的盈利捐贈給基金會,用于幫扶困難家庭、公區維修等公益項目。
服務清單簡潔明了,應急搶修快速響應,費用收支公開透明……依托“廣北幫幫基金會”,社區居民遇事有人管、件件有著落,幸福感穩步提升。
“讓居民在自我服務中實現從‘企業管理的受惠者’到‘和諧社區的建設者’轉變,我們還組建起紅日志愿服務隊、銀發志愿服務隊、廣北藝術團、江漢義工志愿服務隊廣北分隊等多支居民自治隊伍。”田青雲表示,社區黨委將深化共同締造持續完善基層治理模式,更加主動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