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
學校圖書館應該是什么模樣?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我們為什么需要或愿意去圖書館。
第一,在圖書館里可以找到想要的“孤獨感”。人是需要偶爾孤獨的,校園里必須留有師生可以享受孤獨的場所,圖書館就是最好的去處,可以讀書,可以做作業,也可以毫無目的找個靠窗的座位呆坐一會兒……
第二,在圖書館里能享受到高水平的知識服務。“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世界上任何一個有文化有品位的圖書館、書店、書吧,都會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主題文化講座。這是圖書館文化品位的象征,也是文化知識傳播的公益途徑。
第三,在圖書館里最容易獲得“附庸風雅”的滿足感。坦率地說,一般而言,風雅都是從“附庸”開始的。一個人愿意借用一種高雅來“自欺欺人”,久而久之,這種高雅就會從起初的刻意滲透到內心深處。基礎教育階段高尚高雅的情操教育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從幾分“強求”開始到刻意模仿再到自愿自覺,最終內化于心。
因此,圖書館必須做好與“人”的連接。
首先是時間上的連接。圖書館應該是全天候的,包括寒暑假和周末。
其次是空間上的連接。圖書館的位置以及出入口,既要方便本校師生使用,又要考慮對外開放的安全管理需要。
此外,還有功能上的連接。圖書館應該是一個多功能場所:藏書、借書、讀書之外,還可以做演講、聽講座、開沙龍、辦展覽,還可以提供一個角落供人坐下來歇歇腳、喝杯茶……功能越多,來的人就越多;來的人越多,圖書館的價值就越大。
當然,也不能忘了情緒上的連接。人們的情緒很容易受“標語”影響。圖書館墻上的文字大抵有兩類,一是關于圖書館使用的管理規則和紀律要求,二是關于鼓勵閱讀的文化宣傳標語。
校長如果真心想吸引和鼓勵學生來圖書館讀書,其實很簡單,自己在圖書館里找個角落坐下來讀書,每天去,什么話都不用說,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