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衡南縣江口鎮江新街22 號,佇立著一座創建于1985 年的學校——江口聯合學校中心小學。這里環境優美、書香浸潤,素有“耒水河畔一枝花”的美譽,并于2021 年被省教育廳評為“湖南省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5 月25 日,記者走進該校,以實地見聞來記錄農村學校閱讀教育的有效探索。
A 閱讀“藏”在校園文化里
目之所及,你總能在江口聯合學校中心小學的校園里遇見經典語錄、唐詩宋詞、名人名言等文化標識,它們依托典雅的設計,巧妙地出現在走廊上、樓梯間和行道旁,裝點著這所農村學校。
下課鈴響,語文教師劉小聰收拾好課本教具走出教室,與幾個在走廊上駐足討論名人名言的學生擦肩而過,見幾人對詞句意思有些不解,劉小聰顧不得課間喝水休息,回到孩子們身旁,給他們解釋起字面意思和背后深意。
這樣的場景,在學校出現的頻率頗高,只要學生有興趣肯鉆研,老師的教學場合可謂隨時隨地。“學習從來就不局限于課本里,也不限制在教室內,整個校園就像一座知識的寶庫,浸潤著孩子們美好的童年時光。”劉小聰深知農村學子養成教育和樹立自信的重要性,因此只要有空,便會以書為媒,帶領他們暢游字里行間,博覽中外名篇。
值得一提的是,自學校2021 年開展課后服務以來,閱讀也以多種形式走進孩子們的多彩“三點半”。
B 閱讀“安”在學子們心間
“老師,你覺得詩集的封面用哪種顏色更合適?”下課后,四年級(4)班學生謝蕓(化名)輕輕敲開辦公室的門,來到語文教師劉雅祺身旁。時值四月,語文課也進入了第三單元現代詩的學習,劉雅祺希望班里的孩子們可以借此機會自創詩集,感受詩歌魅力。
“謝蕓熱愛閱讀是我們在家訪中得知的,去到她家時已是傍晚,小姑娘就坐在飯桌前,邊等開飯邊翻看作文書,家長告訴我由于經濟條件困難,謝蕓的書桌上就那么幾本作文書,但早已被她看過無數遍。”看到這棵堅韌內蓄的“小樹苗”仍在向上拔節,劉雅祺也決心繼續付出,給予班里學生最適宜的閱讀成長空間。
“雖然我校地處鄉鎮,留守兒童居多,但我們堅持以閱讀點亮孩子們的心靈,把禮儀和經典誦讀融入到教育教學日常,讓孩子得到書籍的滋養。”學校校長廖冬平認為,閱讀并非轟轟烈烈地開發建設,它是厚積薄發的,是潤物無聲的,更是影響深遠的。
C?閱讀“常”在師生互動中
多年來對閱讀教育的堅持,讓江口聯合學校中心小學的優秀學子們登上了更大的舞臺。2022 年,教師劉小聰指導學生謝彤代表江口聯合學校參加“紅心頌黨恩喜迎二十大”主題演講,獲得全縣第11 名;教師王迪指導學生賀雨琦參加“新時代好少年強國有我”朗誦比賽,榮獲全縣第6 名,小學組第3 名。
“要不是王迪老師的堅持與悉心指導,我女兒也沒有這樣的機會鍛煉自己。”獲獎第二天,賀雨琦的媽媽特地從家里包好粽子帶來學校,以感謝老師的用心。
由于孩子小升初在即,賀雨琦媽媽擔心參賽會影響學習,起初是拒絕的。但班主任王迪不愿好苗子失去難得的機會,多次上門家訪與家長溝通,并承諾親自指導孩子備賽,這才換來家長的認可。
近20 天的備賽過程中,師生二人每天下午放學加練一個小時,周末加練一個小時,反復磨合音樂與朗誦節奏,終于在2022 年5 月登臺,與全縣各校20 名小學組學生競演。賽前,賀雨琦緊張得一夜難眠,王迪也同樣跟著緊張,好在日復一日的排練穩住了臺上的表現,他們最終收獲喜人名次,載譽而歸。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走出江口聯合學校中心小學的教學樓,記者耳邊時有瑯瑯書聲縈繞,閱讀如同為學子們鋪設的階梯,陪著他們向上,悄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