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硯
為聚焦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強化體育課,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組織開展了2022年江蘇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優(yōu)秀課評選活動(以下簡稱評選活動),著眼于研讀和落實《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著重對以下4個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
一、關注立德樹人,設置著力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本課程是普通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基礎教育,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在本次評選活動中,所有選手都非常重視如何設置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目標,都能充分考量學校體育獨特的育人價值,在認真研究教材、分析學情,以及綜合考量場地器材等因素的基礎上,合理制訂課時學習目標。
首先,課時學習目標是全面、完整的,應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3個方面。本次評選活動中,選手們都能緊緊圍繞核心素養(yǎng),并針對3個方面的10個維度進行綜合考量。其次,課時學習目標應明確、具體,是模塊學習目標的下位目標。應該明確、具體,達到可操作、可觀測、可評價的要求。本次評選活動中,參賽選手能夠根據(jù)《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要求,綜合考慮“條件、行為與表現(xiàn)、結果”3個要素,制訂符合上述要求的課時學習目標。如,《羽毛球:正手發(fā)高遠球》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同伴之間相互合作和糾錯練習,做到發(fā)球基本到位,并完成50次以上。”做到了目標明確、具體,能較好地引領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最后,課時學習目標的表述應是科學、準確的,底線要求是適切性和針對性。對于學習目標的3個方面,“健康行為”往往容易被忽視,而“體育品德”則容易大而空,因此,科學、準確地設置學習目標還須認真研究和探索,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空間。
二、關注學以致用,進行結構化教學
《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要避免在課堂上孤立、靜態(tài)地進行單個知識點或單項技術的教學,每堂課都應該讓學生進行多種動作技術的學練,參加形式多樣的展示或比賽,增強知識點之間或動作技術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重視問題導向,注重活動和比賽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在面臨真實的活動或比賽情境時能運用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本次評選活動中,參賽選手都能較好地重視并指導學生進行結構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運用。
首先,所有選手的教學內(nèi)容都不是只教一項單個的動作技術,而是注重組合動作技術的學練,注重學練過程中的對抗練習、展示或者比賽,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能重視運動項目教學內(nèi)容組成的結構化。《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明確提出,作為必修選學的任何一個運動項目,其學習內(nèi)容都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戰(zhàn)術運用、專項體能與一般體能、展示或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這和以往所認識和理解的教學內(nèi)容有了很大變化,它不僅要求學生懂運動、會運動,而且能欣賞運動、評價運動。如,《縱箱分腿騰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指導學生進行展示,還指導學生通過現(xiàn)場舉牌亮分,對同伴的展示進行評價。
三、關注“學、練、賽”結合,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應避免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注重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設計學習和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方面;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理運用學生獨立學習、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在本次評選活動中,參賽選手都特別重視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嘗試、體驗、練習、比賽。
首先,參評選手注重“學、練、賽”的有機結合,較好地利用比賽或展示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活力四射、精彩紛呈。其次,在本次評選活動中,選手們能結合項目的內(nèi)容特點和高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選用教學方式方法,并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進行問題導向的多樣化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如,《啦啦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視頻、圖片、教師示范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掌握創(chuàng)編方法。同時,采用問題串的形式,對教材進行剖析,隨著問題的逐一化解和學練的逐步推進,以及教學方法的疊加運用,最終達成了預定的學習目標。
四、關注學生體能發(fā)展,合理設置運動負荷
為了促進學生體能的發(fā)展,《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每節(jié)體育課的群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個體運動密度應不低50%,運動強度應達到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并提出“每節(jié)課最好安排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本次評選活動中,參評選手都能把學生體能發(fā)展放在突出位置,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情況科學設置運動負荷。
首先,參賽選手所上體育課的運動密度都達到了規(guī)定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根據(jù)學生情況組織學練活動,減少頻繁的隊伍調(diào)動和頻繁的集中講解,確保每一名學生都有充足的練習時間和機會,同時提高學練活動的趣味性、健身性和競爭性,在由易到難的練習過程中,既提高了技能又發(fā)展了體能。其次,參賽選手在課堂教學中能通過優(yōu)化熱身活動、精選練習方法、提高比賽效能等提高課的運動密度。最后,課堂教學中參賽選手都安排了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如,《肩肘倒立接單肩滾翻成單膝跪撐平衡》一課中,巧妙安排了雙人踩單車、卷腹擊掌、雙人深蹲、俄羅斯轉(zhuǎn)體擊掌等多種體能練習,學生興趣盎然、學練情緒高漲。
五、感受與方向
此次評選活動已經(jīng)結束,但圍繞這次活動的回顧、總結和反思仍在繼續(xù)。主要有如下三點體會。
1.強化體育課永遠在路上
課程改革以來,江蘇省先后組織開展了7次全省高中體育與健康優(yōu)秀課評選活動,本次評選活動在總結此前經(jīng)驗的基礎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從制訂評選規(guī)程、層層選拔申報、研制評審細則、組建評委團隊、評選教案和錄像課,到結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要求的現(xiàn)場展示,都精心安排、嚴密組織、責任到人,在線觀摩評選活動人數(shù)接近10萬人次。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一直在推進強化體育課的工作。首先,著眼于以賽促研、以研促教,提升了優(yōu)秀課評選活動的作用和品位。堅持問題導向,結合當時的熱點和焦點,開展課題研究,推出了一批精品論文。其次,著力于層層選拔優(yōu)秀課和線上直播,擴大了體育研究和培訓的受益面,吸引更多觀摩教師躍躍欲試,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研究中來。最后,著重挖掘評選活動的價值,拓展強化體育課的渠道,將體育課堂教學列為江蘇省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的重點項目,推薦省獲獎優(yōu)秀課參加全國優(yōu)秀課展示,將備課和上課融合起來開展了以反思和改善為重點的“二次備課”活動。此外,還與上海、浙江合作,開展了以研究體育課為主要內(nèi)容的長三角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這一切都不斷地推動著“強化體育課”的與時俱進,從而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教師教育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強化體育課永恒的主題
《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強化了育人導向,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了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實施的導航,是學業(yè)質(zhì)量評價的依據(jù),只有圍繞核心素養(yǎng)“強化體育課”,才能將貫徹執(zhí)行《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落到實處。
3.將“學、練、賽”進行有機融合是強化體育課的有效途徑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zhì)特征從理論上闡明了“學、練、賽”的重要性,而課程實施過程則從實踐上驗證了“學、練、賽”的有機融合是“強化體育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抓手。首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練、賽”的情境,鼓舞和激勵學生參與運動,通過學習、體驗和探究,將學會的結構化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生活和運動中去。其次,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和學情,用多樣化、系列化的練習形式提高“練”的趣味性、有效性,并達到規(guī)定的運動負荷。再次,體育課上要安排每名學生都參與的、有利于鞏固和拓展“練”的成果的教學比賽,真正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最后,要重視指導學生完成體育課外作業(yè),加強課內(nèi)教學和課外鍛煉的有機結合,探索學校、家庭、社區(qū)的多元聯(lián)動,創(chuàng)設“練”與“賽”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作為學校體育工作者,應該將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理想追求和責任擔當,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zhì)、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把握好“強化體育課”的方向,努力形成課程目標引領下的“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