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娟 施娟 李恒飛 徐阿根



一、體育大單元教學的概念和提出的意義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大單元教學是指對某個運動項目或者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系統和完整的教學”的概念,并指出“設計專項運動技能的大單元教學”[1]。只有進行大單元教學,讓教師深入思考,才有利于教師理解學科育人的本質,理解時間與學習的關系,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觀念。[2]因此,對于每名體育教師來說,需要樹立以下3個意識: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已步入“深水區”,必須直面解決面臨的問題;要滿足學生體育學習的需求;要走實專業發展的道路,改變我國絕大多數學生上了12年體育課但一項運動技能都未掌握的現狀。[3]
二、對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依據的思考
大單元教學設計不僅是原有中小單元的簡單組合與排列,而是將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作為大單元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將核心素養的培育貫穿在單元與課時等各層次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評價中。在具體的設計實施時,要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性質、學科規律、教材特質、學生需求、教師的教學特點和風格等,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三、對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基本要求的思考
(一)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指向核心素養的整體性
學習目標中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具有教學內容的特點。[4]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特點不同,對學生培育的品質也不同,健康行為可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進行特定調整。學習目標中運動能力目標設定的高低與教學內容也有所差異,如果教學內容為運動項目的關鍵技術,通過一個大單元的學習不能達到完全掌握關鍵技術的程度,需要依據學情和實際情況調整大單元學習目標。有的運動項目對于學生僅為體驗,不需要18課時大單元的課時量,在單元中可能會包含多種體驗項目。另外,運動能力包括的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也需要根據運動項目和學生年齡段身體生理增長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高。
(二)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關鍵要素之間要有相關性
1.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相關
教學內容是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支持之一,而每節課教學內容的連續性,構成完整的運動技術的掌握路徑,同時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也在教學內容的“教會、勤練、常賽”過程中得到發展。研讀教學內容,厘清《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相關內容,整理可以利用的資源和器材,確定相應課時數,分析教學內容中學習目標的運動技能、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要求,才能設計出較為合理、有邏輯的大單元教學計劃。
2.教學方法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相關
教學內容的特性決定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課堂參與學習會有所不同,如,講解示范法需要學生找到最佳的角度觀察教師的動作示范,游戲法需要學生主動參與游戲,最優的教學方法會促進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效率,也會幫助學習目標的實現,所以說教學方法設計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有相關性。
(三)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有階梯性
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有階梯性,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運動技術學習要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具有比賽情境的運動技能學習,從體育運動的基礎到進階,活動的設計要體現循序漸進原則。大單元與大單元之間連接起來,便會形成運動技能學習和掌握的路徑與線路。大單元中每個課時的設計需要兼顧上一課時和下一課時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與發展情況。運動技能學習活動的設計需要有階梯性,保證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和健康技能。每課時中活動環節的設計也是以掌握或發展運動技能而設計。學習新的運動技能或者技術時,教學活動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運動能力和所學運動技術是否可以進行運動技術遷移;下一活動環節的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跨度要拾階而上,也要注意階梯不宜過大,需要符合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規律。
(四)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有綜合性
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有綜合性,主要體現學科性質的綜合性。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德育在體育課中體現在各個環節,如,課堂常規中隊伍整理與調動的“快、靜、齊”就有體現。智育與體育的結合在技能方法的學習中較容易體現,如,拋物線在投擲項目、籃球投籃中的應用。美育在體育課的體現有姿態美、韻律美等,如,武術動作中弓步沖拳便可以體現出武術的勁力美。勞動教育在器材的回收和整理中體現較多,如,前滾翻教學中,需要一定數量的體操墊,由于體操墊較沉重,擺放和整理中會體現勞動教育。因此,在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要體現綜合性。
四、對體育大單元教學中單元名稱和課時設計的思考
(一)體育大單元教學中單元名稱的設計
體育大單元設計的學習方案需包括以下6個方面:單元名稱與課時、單元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作業與檢測、學后反思,其中單元名稱可以根據單元的特性,用大任務、大項目、大觀念或大問題命名。[2]體育大單元教學中單元名稱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運動項目特性,用單元問題鏈確定單元名稱和內容。如,水平三專項運動技能之“新興體育類運動——極限飛盤”,該單元的學習任務本身就是個大情境與大任務,能引發學生深度理解單元大觀念的“基本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運動中的“體育精神”和“比賽勝負”?我們可以立足于“極限飛盤Let,s play”這個主題,根據“基本問題”設計2~4個“單元問題”,這些問題可以促進一系列具體單元活動的開展,并能導向對基本問題的思考。如,如何組織一場校園極限飛盤比賽、你能制訂一份極限飛盤的訓練計劃嗎、極限飛盤的獨特魅力是什么,把這3個“單元問題”可以分成多個基于事實、易于操作的“內容問題”,相應地形成3個及以上的學習單元,如,極限飛盤有哪些基本技術、它們的動作要領分別是什么、極限飛盤的比賽規則有哪些、極限飛盤的精神是什么、極限飛盤的體能訓練有哪些主要項目、制訂一份極限飛盤的訓練計劃有哪些基本要素、極限飛盤的比賽賽制有哪幾種等,這樣該單元就可形成多個小單元,每個單元再按知識技能的重要性或地位分配課時。這樣,就有效保證了每一個學習單元都圍繞課程核心素養展開(表1)。
(二)體育大單元教學中課時的確定
根據每個體育大單元教學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分配相應的課時數,確保課時數可以保證實現學習目標。如,十步拳動作相對比較簡單,學生也有五步拳的練習基礎,課時安排可以相對較少;武術器械:棍術,對于初學者而言,會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學內容包括棍術基本動作、棍花和棍術套路等,安排18個課時進行教學可能會具有一定難度,可以適當增加課時,或依據教學安排增加學習單元,以保證學生可以學會、學精一項技術。
五、對體育大單元教學內容設計的思考
教學內容是貫穿大單元設計思路的線索,教學內容設計的合理、邏輯正確是保證體育大單元教學取得良好課堂效果的前提。體育大單元教學內容設計一定要遵循學習進階的規律——對某一單元的學習需要注意階段性,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是對前一階段學習成果的延伸或擴展。使學生在特定的時間跨度范圍內,學習與探索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逐漸實現思維的進階與思維方式的連貫性和深入性。以下筆者就進階提點建議。
(一)要符合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的進階
1.以知識體系為基礎
無論單元教學怎么進行,也不能顛倒運動技能知識結構,傳統的自然單元是遵循運動技能知識形成的規律。如,學生學習跳高的順序是先認識跳高、再學習跳高中的技術,這些都是符合知識生長特點的。運動技能學習中,知識體系學習具有規律,但有時候運動技能的學習可能需要結合實際教學。如,籃球基本教學中,先教學生運球、行進間低手上籃步伐,還是先進行投籃教學,都是籃球基礎,不一定必須先進行哪個技術學習,所以實際教學中可以依據真實教學進行調整。
2.以技能體系為核心
以技能體系為核心,就是將技能知識聯系放在一個固有的單元體系內思考,這樣比較好操作,如,排球的墊球教學,有準備姿勢、手型、擊球點、擊球部位、接發球、墊吊球、墊扣球等,如果一個一個進行教學則失去了聯系性,這時可以將這些技能知識進行重組,將基本方法和對墻墊球、自墊球、二人或多人互墊球等放在一起學練,能凸顯墊球技術基本規格之間的聯系;將接發球、墊吊球、墊扣球等放在一起學練,能凸顯墊球技術基本規格隱性要素高的價值。當然,以技能知識聯系為核心,還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
3.以方法體系為重點
以方法體系為重點,就是在教學的時候關注學生動作技術方法。體育運動項目中,要使學生掌握一項運動項目,方法最關鍵,如,羽毛球比賽中,后場高遠球無法回到底線,對手之間會殺球,結束比賽,回合數少,技術方法主導比賽。在中小學羽毛球比賽中,也是如此,回合數少、失誤多等,導致比賽觀賞性不強。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中,運動技能方法應為設計的關鍵點。
(二)要符合相關能力的進階
1.運動能力非運動技能
運動能力是課程核心素養的三大組成要素之一,“運動能力包括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術運用、體育展示或比賽三個維度,主要體現在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掌握與運用”。[1]而運動技能是指通過學練形成的操作活動方式。如,前后滾翻技能,跑、跳、投的技能,自由泳技能等,這種運動技能又可分為初級操作技能和高級操作技能兩類。運動技能指通過一定練習或模仿形成的仍帶有明顯意識控制特點的技能,運動能力是指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
2.注重運動能力進階
由于運動能力并非運動技能,所以能力進階指向的是運動能力。運動能力包括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基本運動技能中需要先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然后逐漸進階,如,先掌握前滾翻,再學習遠撐前滾翻和魚躍前滾翻,有利于基本運動技能的發展。體能發展也要不斷進階,先具有一定的體能基礎,才可以依據一定的發展目標重點提升專項體能。如,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短距離沖刺能力,為保證網球比賽中的體能,可以根據網球運動特點,鍛煉3~5米的交叉步、并步等快速移動能力,逐漸發展體能。專項運動技能中能力的進階最為突出,運動過程中必須先掌握基本專項技能,才能逐漸學習進階技術,如,羽毛球原地高遠球技術的掌握,是移動高遠球技術的基礎,也是羽毛球中殺球和吊球的基本。因此,基本專項技能是基礎,也是主要專項技能的進階,吊球的學習中要先學習打吊,再學習劈吊等更高級的技術。運動能力進階在3個方面都有體現,但是專項運動技能最為凸顯,在發展學生運動能力的時候需要具有能力進階意識。
(三)要考慮學生學習經驗的進階
1.注重體育學習經驗的積累
體育學習經驗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與鍛煉的重要基礎,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往往沒有直接基礎,其間接經驗往往是構成直接經驗的基礎。體育學練過程始終是一個將已有知識和已有經驗投入一個新的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理解了體育健康知識,掌握了運動技能,還積累了活動經驗、得到了情感體驗。所以說,體育學習活動就是一個積累探究經驗的過程。因此,單元教學一定要考慮這個比較隱性的進階——解決問題而積累的經驗進階。這也是進行單元重組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只重視知識間的融合,不考慮思維和經驗的進階,是很難使學生有實質上的提升的。
2.注重問題解決經驗的進階
這里的問題解決是以一個個學練問題驅動整節體育課的進程,使學生在每節課中有較強的學練目的性,同時還要有策略與方法。這些都是進行單元教學要考慮的事情。如,在《排球的移動墊球》一課,學生經歷的操作過程是從移動方向、步法、手型開始體驗,然后再進行2人左右移動對墊球、4人跑動對墊球、6人隔網對墊球。學生通過這3個練習經歷,形成的經驗就體現了進階性,即在復雜條件下如何移動墊球的經驗的進階,所形成的經驗對以后探索學練接發球有較大幫助,體現了經驗的進階。
以六年級《羽毛球正手擊打高遠球》大單元教學內容設計為例。大單元教學設計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和整體規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減少不必要的疊加。如,六年級《羽毛球正手擊打高遠球》(18個課時)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整合了運動項目以下6個方面的內容要求與學習運用: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引導學生開展單個及多個技戰術的組合運用,使學生掌握羽毛球正手擊打高遠球的核心知識與技能,增強對所學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與深度理解,有效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見表1)。
六、體育大單元教學評價的思考
在教學設計中,評價是置于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橋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接目標,各評價元素的背后指向應是學習目標;下連學習過程,評價觀測點、測評點嵌入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按教、學、評一致的思路設計教學評價。同時,教學評價是學生完成本單元學習任務后,對其學習質量和結果進行考核、評定和反饋。單元教學評價的設計應包括學生學練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和單元任務內容完成后的終結性評價。
(一)過程性評價的設計
過程性評價中的評價要點應圍繞課程核心素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方面設計單元評價標準,運動能力主要體現出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每次課可以依據教學內容重點與難點確定本課次的評價標準,課堂中運動能力的評價方式可以選擇自我評價、學生兩兩之間口頭相互評價,需要兼顧評價的操作性與便利性,保證過程性評價的真實落地;對于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的過程性評價,體育教師可以依據整堂課的實際表現直接進行語言評價,也需要保證評價的操作性。對上節課、本節課和下節課評價內容要點縱向查看時,應體現出教學內容的學習和發展過程。小單元過程性評價之間也需要具有聯系性,體現出大單元教學內容的整體學習和發展過程。小單元結束后依據情況花費一定時間讓學生記錄小單元內數次課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方面的整體表現,形成過程性成長記錄(圖1)。
(二)終結性評價的設計
終結性評價的設計,一要體現課程核心素養。評價的設計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運動能力中,身體素質、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需要達到的層次或者水平;健康行為中,更多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體現出的、便于觀察的評價點;體育品德中,在課堂教學內比賽、學練中體現出的體育精神等,如,比賽失利、比賽壓倒性勝利時體現出的精神狀態和品格等;各要素之間占比可依據學習目標、學生學情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調整(圖2)。二要體現對應水平的學業要求。評價設計中各評價點要符合對應水平的學業要求,合理確定檢測標準,難度系數不宜過高,若過高了,學生再努力也難以達到,會失去信心;難度系數也不能過低,若過低了,學生很容易獲得高分,不利于正確的體育學習觀的形成。
體育大單元教學使學生的能力進階更加系統化。當運動知識技能連成線結成網,能力和經驗的形成不斷進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一定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地前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崔允漷.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2):11-15.
[3]季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突出的重點與主要變化[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10):54-59.
[4]劉亞茹.高中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