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本文主角:醫學影像學
專業類別:臨床醫學類
適合人群:對醫學事業充滿熱忱,能耐得住學習的辛苦;擁有較強的毅力與堅定的決心;不想與病人產生太多直接接觸的同學
醫院里面的X光片可能是大多數人對醫學影像學的唯一印象。對于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學子來說,雖然拍X光片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但其實對各種成片進行診斷才是我們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專業的名字結合起來看,我們是不是有些“不務正業”呢?接下來,就讓我來分享自己在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學習心得,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它吧。
醫學影像學專業學些什么?
醫學影像學(Medical Imaging)是研究借助某種介質(如X射線、電磁場、超聲波等)與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把人體內部器官結構、組織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現出來,讓醫生根據影像提供的信息進行診斷,從而對人體健康狀況進行評價的一門科學。
換個角度來理解,醫學影像學是現代物理學在臨床醫學方面的產物。在古代,因為人們沒有辦法直觀地看到體內的病變,所以在疾病的診斷上存在著很大的困難。而醫學影像學的興起和發展,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能夠將體內的病變以圖像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出來,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做出診斷。在目前的臨床應用上,醫學影像學相關技術有時也用于直接治療疾病,如可視化放射治療等。
臨床醫學專業要學的,我們醫學影像學專業同樣也要學。比如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內科學、外科學等,就我們學校而言,這些科目的授課老師、考核要求和臨床醫學專業是一樣的。
可能有人會問,有學習這些科目的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學子未來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拍X光片及對成片進行診斷,如果想要對病癥做出正確的診斷,就必須掌握相應的臨床醫學知識。另外,我們學校對醫學影像學專業的課程是這么安排的:同學們會先在學校進行兩年半的學習,后面的兩年半是去醫院進行見習和實習。見習、實習和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子一樣,我們不僅僅會待在放射科,也要在其他的科室輪轉。
醫學影像學專業的日常是怎樣的?
醫學生都有一個通病,我們稱之為“多疑癥”——總覺得自己身體哪里不正常。每當老師上課講到“如何結合影像特征與身體癥狀進行診斷”時,臺下的同學都會慌張地與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比對,沒有相同癥狀的同學,往往長舒一口氣;而有相同癥狀的同學,下課后就纏著老師為自己檢查,再三確認自己身體沒問題才放過老師,有時老師也被我們弄得很無奈。
正所謂“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在課堂之外,我們經常會遇到親戚或熟人,纏著你問和身體健康相關的問題。在他們眼里,你就是一個經驗豐富、無所不知的醫生,其實我們只不過是剛剛入門的“醫學小菜鳥”罷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也只能尷尬地笑笑,搖搖頭說不懂,然后坦然地接受他們的質疑:“真是奇怪了,你學了這么久,怎么什么都不知道?”——這也不能怪我們不努力學習,只能怪醫學真的是太博大精深了。
現在回想起我第一次走進醫學院,第一次在國旗下以《醫學生誓言》宣誓,第一次穿上潔白且神圣的白大褂……很多難忘的場景,都好像發生在昨天。我記得第一次走進人體解剖實驗室時,映入眼簾的是四具捐贈者的遺體(我們稱之為“大體老師”)和各種被肢解開來的器官。不得不承認,第一次目睹這樣的景象,對我心靈的沖擊還蠻大的,我不免有點害怕,連看他們都不敢,更別說去觸碰他們了。但是后來課上老師的一番話,讓我省悟了:“他們愿意成為你們的大體老師,不就是為了讓你們更好地學習知識嗎?現在在大體老師身上你們都不敢上手,那以后在病人身上,你們又該怎么辦呢?”
的確,大體老師是如此的偉大,我們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只有在大體老師身上做了足夠多的實驗,才能避免以后在病人身上犯錯誤。我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在大體老師身上辨認器官,感受不同器官的大小、組織質地和軟硬程度。我對大體老師的情感也由恐懼轉變為敬重,在我眼里,“大體”不再是一具具冰冷的尸體,而是一位位無私親切的好老師。
醫學影像學專業的考試難不難?
最令醫學生害怕的,當屬令人頭皮發麻的考試月了。難怪常會有一些關于醫學生在考試月因過度勞累而暈倒的傳聞,這是因為我們一個學期需要學習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在考試月期間,往往比高三備戰高考還要辛苦。畢竟病人不會根據你畫的重點生病,因此每門科目的整本課本都是我們考試復習的重點。
在這里我想提醒一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報考醫學相關專業的。一是學醫真的很辛苦,如果你沒有堅定的決心,你可能真的堅持不下來。二是如果你沒有掌握好相關的醫學知識,馬馬虎虎,就算將來畢業,也難以為病人的生命健康負責。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五年的本科學習完成以后,很多同學的選擇是考研。其一是考研能夠更好地提高醫學生的能力;其二是醫院對于專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通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我們能有機會找到一份更加體面的工作。
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就業情況如何?
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就業壓力比臨床醫學專業要小一些,工作強度也沒有那么大,由于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在診斷室對著片子做出診斷,和病人并沒有太多的直接接觸,薪酬水平相對來說會比臨床醫生低一些。但任何專業都有優點和缺點,醫學影像學也不例外。就我個人而言,我選擇醫學影像學專業,能成為一名影像科醫生,很有滿足感和幸福感!
另外,隨著醫學相關領域人工智能的發展,一個新的問題產生了:在未來,我們影像醫生會不會被機器人所替代?我的觀點是:不會。除非有專業的影像醫生跟進,否則就算機器人設定好了診斷程序,也難以有效識別診斷變化莫測的各種疾病。因此,新的疾病的診斷以及機器人的更新還是離不開專業的影像醫生。有朝一日,若相關的機器人真的研制出來,它更有可能是替代影像醫生完成部分重復煩瑣的工作,而不是取而代之。
可能大家聽說過另外一個與醫學影像學相似的專業——醫學影像技術。這個專業與醫學影像學有哪些區別呢?醫學影像學專業是5年制,所學內容與臨床醫學專業非常接近,將來工作時需要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成為一名職業醫生,所從事的工作的主要內容是診斷,也就是通俗所說的“看片子”。而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則是4年制,所學習的主要是儀器技術方面的知識,在本科階段不能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書,但可以考取醫學專業人才技能等級證,成為一名影像技師,主要的工作內容即俗稱的“拍片子”。
兩個從名字上看起來差不多的專業,其本質卻相差甚遠。如果你想填報醫學影像相關專業,那么就應該要格外注意專業間的差別,根據自己對未來職業的期望與規劃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