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飛 陳驊


從重慶城市發展的“時間軸”來看,發展的基石在制造業,發展的后勁也在制造業。
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比上年全年加快2.8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這一數據,增強了重慶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的決心,也展現了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雙輪驅動下,一座由制造業帶動經濟發展的現代化新重慶正在加速崛起。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必由之路,是加快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增強產業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
由此可見,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是重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著力點、落腳點。
創新驅動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
“2022年,魚復新城累計生產68萬輛汽車,產值達972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新能源汽車達17.6萬輛、同比增長292%?!敝貞c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達宣稱。
數據顯示,2022年重慶汽車產量為209.18萬輛,也就是說,全市每生產3輛汽車,差不多就有1輛“魚復造”。
產業園區,是承載制造業和企業主體的物理空間,魚復新城何以走在全市汽車產業前列?
對此,魚復投資公司給出關鍵詞:“創新驅動”和“新陳代謝”。
在周達宣看來,魚復新城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前期打下的扎實基礎,“通過我們的努力,這里聚集了長安汽車、賽力斯、長安新能源、瑞馳、阿維塔汽車五大整車龍頭企業,以及近百家配套企業”。
近年來,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長安汽車選擇進行第三次“創業”,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最新研發的車型——深藍SL03,斬獲2023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金獎;賽力斯在整車電驅動智能互聯等領域取得多項技術創新成果,獲得專利超過1000項……
在整車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下,園區內眾多上下游企業千帆競發,馳騁在研發創新的賽道上。
在2022第二屆明月湖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上,園區企業——重慶云潼科技有限公司憑借“車規功率半導體成功產業化項目”獲得一等獎?!拔覀兊漠a品就像電動汽車的心臟一樣,所有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運作必須有功率電子開關,控制運動機械單位。下一步,我們將深耕這一硬核科技領域,著力建成一個千億元市值的車規芯片企業?!痹其萍伎偨浝砹喂獬判臐M滿。
大量創新成果成功轉化投向市場,魚復新城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得以不斷增強。與此同時,魚復投資公司還多措并舉,努力盤活園區閑置廠房。
在魚復新城渝冠大道225號,有一棟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廠房,重慶太藍新能源有限公司便坐落在這里。這是一家專注于新型固態鋰電池及關鍵鋰電材料的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公司。該公司的成功落地,補齊了重慶新能源產業缺乏動力電池企業的關鍵一環。
“從2021年7月項目簽約,到2022年10月項目投產,僅僅只用了15個月的時間?!睂τ谶@個速度,太藍新能源負責人直呼沒有想到。
速度的背后,是魚復新城利用存量資源實施二次招商。
“魚復新城有不少園區自建的標準廠房,通用性強,產權清晰。即使之前的‘租客退租,也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可以為后續入駐的企業節省大量建設時間和成本?!敝苓_宣坦言,太藍新能源所在的廠房,就曾先后被兩家汽車配套企業租用。
先進制造業集群是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的高級形式,擁有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制造強國的重要標志。
重慶緊扣這一主題,著力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立足現有基礎,放大特色優勢,構建“四梁八柱”,即聚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3大萬億元級主導產業集群,升級打造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軟件信息服務3大五千億元級支柱產業集群,創新打造新型顯示、高端摩托車、輕合金材料、輕紡、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型儲能6大千億元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聚焦未來產業和高成長性產業培育壯大18個“新星”產業集群。
智慧賦能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走進重慶金橋機器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整潔、高效”是這里的主旋律: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當天的生產計劃、生產效率等信息,多條生產線有序運行,產品接連下線。
“但在以前,車間混亂得像小作坊?!惫军h支部書記、總經理胡清華調侃道。
金橋公司是一家傳統的汽摩零部件配套企業,也是一家典型的離散型生產企業——生產過程被分解成多個加工環節,生產效率低。
基于多年的辦企經驗,金橋公司的管理者逐漸達成共識:提高制造環節智能化水平,建立智能化管理體系。“我們從2013年就開始了信息化探索,搭建自動化生產線、在生產中注入信息化技術等?!焙迦A說。
然而,這條“智”轉之路卻并不好走。
隨著公司產品的升級換代,自動化生產線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各個信息系統自成體系,反而形成了“信息孤島”。就在金橋公司迷茫之際,施耐德電氣綠色智能制造創新中心介入進來,為企業“把脈問診”。
“近幾年,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致力于提升產業發展的數字化水平,先后引入施耐德、博世、IBM等物聯網企業,設立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助力轄區傳統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敝貞c高新區改革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坦言,這次金橋公司和施耐德的合作,正是重慶高新區從中牽線搭橋。
在施耐德的助力下,金橋公司的轉型升級之路走得愈發順暢:新購自動化生產設備69臺,改造自動化設備45臺,制作改良工裝、夾具500多套,全面完成所有生產線和機加區的建設;MES生產計劃執行系統充分發揮“大腦”功效,推動各個環節順暢運行。
“這套智能解決方案相當于給公司裝上了‘數智大腦,以前車間排班需要4個人用半天時間才能完成,現在1個人花10分鐘就可以解決。”車間的變化讓胡清華贊不絕口,完成智能化改造后,金橋公司的生產效率提升42%,生產周期縮短87%。
不只是金橋公司,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轉被眾多傳統企業當成了破解人工成本高、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生產效率低等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在重慶禾裕田精密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線,無人機械手臂來回揮舞,偌大的生產車間,只有寥寥數人在有條不紊地操作著。
“我們通過將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智能設備與信息技術、軟件深度集成融合,實現車間內設備全線聯網,降低運營成本19%,提高生產效率18%?!焙淘L锒麻L賴連鍫介紹。智能化升級改造后,禾裕田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并于2020年成功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重慶已實施5578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設認定127家智能工廠、734個數字化車間,示范項目建成后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8.9%,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5%,產品不良率平均降低40.7%。
前瞻布局推動工業軟件和制造業深度融合
軟件,被稱為“工業的靈魂”。
從產品層面看,大大小小的機器裝備,都少不了軟件這一最基礎的“零件”;從研發層面看,所有工業產品的設計,都是以軟件為工具。
因此,軟件產業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
敏銳捕捉“風口”、增創發展新優勢,重慶著力培育和發展軟件產業。
《重慶市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重慶軟件產業發展將聚焦工業軟件、新興技術軟件等6個方向,均與制造業發展密切關聯;《重慶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2022—2025年)》強調,要“加快形成中心城區全域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滿天星發展態勢”。
“以工業軟件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從而帶動全市軟件行業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笔薪洕托畔⒒瘑T會軟件處負責人表示,工業軟件是工業制造的“大腦”,而且重慶工業門類齊全,能夠為工業軟件提供豐富且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瞄準高端制造與高技術行業,通過發展工業軟件為其賦能,重慶市已有不少企業展開行動并取得成效。
中冶賽迪信息技術(重慶)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3月,中冶賽迪信息為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的一套智能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鋼鐵冶煉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現場之一,高爐內不斷旋流的鐵水溫度高達1500攝氏度,比火山爆發時噴涌出的巖漿溫度還高。”中冶賽迪信息相關負責人稱。
傳統冶煉鋼鐵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生產的各個環節依賴操作工人經驗,生產效率及穩定性都缺乏保障。高爐作為煉鐵的主要設備,其內部的運行狀況難以監測,被業內稱為“黑匣子”。
“我們設計的這套系統擁有‘火眼金睛,可以代替人工‘看現場,并且實現毫秒級的檢測速度和99.5%以上的準確率。”該負責人介紹道。
作為國內冶金智能制造的開創者和技術引領者,中冶賽迪信息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在國內外工業數字化轉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打造了一系列標桿工程,已發展成為重慶市最大的軟件企業。
“重慶完全有能力憑借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市場需求,打造成為西部軟件產業高地,甚至成為中國軟件研發和應用的高地?!敝袊こ淘涸菏孔T建榮曾如此評價道。
據統計,今年以來,重慶已培育7個產品(或項目)分別入選工信部優秀工業軟件產品、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區塊鏈典型應用案例、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項目;簽約禾賽科技、東軟睿馳等軟件項目169個,落地騰訊西南總部二期、科大訊飛AI+產業園等項目61個,合同投資額超過500億元。
無處不在的軟件,正帶動產品、業態、模式不斷創新,開啟數字經濟發展新圖景。
要素供給激發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動能
5月19日,一則消息傳來——總規模達2000億元的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成立。
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的成立,猶如一顆“巨石”投向投資圈和產業界。
“這令人振奮,預示著人才、資本、資源正加速登上重慶開往高質量發展的‘列車。”一位得知消息的創投機構負責人難掩心中激動。
基金強,則資金聚;投資強,則產業興。
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的成立,旨在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充分發揮基金放大資本和撬動產業作用,即借此2000億元母基金,力爭通過放大形成超6000億元的產業基金集群,并帶動超萬億元的重慶先進制造業投資。
“在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不單純強調高收益,而是追求合理收益;不強調做普通合伙人,只強調產業賦能能力,以展現重慶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誠意和魄力。”基金管理人重慶渝富資本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
發揮產業基金的引導和杠桿效應,鏈接全國乃至全球的優質資源。早在2015年,重慶就開始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引入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投向電子核心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2年1月,重慶和四川10家國企協作聯動,共同設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重點培育集成電路、智能制造、新型顯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大健康等產業,成效明顯。
而這只是重慶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舉措之一。除此之外,重慶還出臺了更多實打實的舉措——
印發《重慶市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實施方案》《重慶市“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專項行動方案》等,推動助企紓困政策落地,幫助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組織實施“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以擴投資、促消費激活市場需求;
鼓勵企業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積極申報國家相關人才項目支持,持續實施“重慶英才計劃”,累計評選出30余名重點產業領域創新領軍人才……
唯實爭先、埋頭苦干。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如今的重慶正闊步邁向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