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吳瑕 劉艷梅



“打開就診醫院微信公眾號,點擊注冊電子健康卡,系統就會自動關聯市民在重慶或四川的健康卡,讓市民在川渝兩地就醫實現‘掃碼就醫‘一碼通用。”3月23日,和記者說起“川渝電子健康卡”時,蔡林峰很興奮。
蔡林峰是中電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片區負責人。作為“川渝電子健康卡”規劃的參與者之一,他第一時間體驗到了“一卡走川渝”的便捷。
這三年,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個大數據實踐場上,川渝間的合作不斷加碼,川渝兩地以數字化能力建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建、共享、共贏、共融”,實現川渝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不斷增強“雙城記”信息支撐,促進大數據產業協同發展,邁出了川渝大數據協同發展的堅實步履。
交流互融川渝大數據協同“一盤棋”
?實踐路徑:川渝兩地在不斷完善協同發展工作機制的基礎上,逐步夯實交流合作基礎,不定期互訪交流合作事項、推動兩地聯盟加強合作、積極組織川渝兩地企業開展交流活動等,真正做到利用川渝大數據資源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合作場景:四川省大數據發展聯盟與西南數據治理聯盟;企業互訪交流等。
“重慶元宇宙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成果豐富”,“園區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值得我們借鑒”……3月30日,重慶市元宇宙生態產業園,現場交流的氣氛友好而熱烈。參加考察的四川綿陽、瀘州、達州、德陽等地大數據主管部門人員走進西南數據交易中心、重慶市數字經濟產業園,在邊走邊看中感受元宇宙產業的魅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川渝兩地間,像這樣的交流活動十分頻繁。“密切的往來離不開川渝‘一盤棋的謀劃。”四川省大數據中心數據資源管理處副處長劉雯說,四川省大數據中心與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協同推進跨省數據共享工作聯席會議機制,進一步整合數據資源,推動數據跨省共享。
在川渝兩地大數據領域交流合作中,行業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以四川省大數據發展聯盟、西南數據治理聯盟合作為載體,共同打造川渝大數據發展生態。”四川省大數據發展聯盟秘書長秦強子說。
依托該聯盟舉辦的數字經濟沙龍活動為兩地企業交流合作搭建起了重要平臺。3月24日,由四川省大數據中心主辦、四川省大數據發展聯盟承辦的2023年第二期四川省數字經濟沙龍暨人工智能助力四川數字政府建設分享會舉行,分享會上,“AI主播”小晴用多國語言開場,格外引人注目。
“深耕人工智能領域的多位企業家現場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未來我們還會根據不同主題邀請兩地企業深度參與。”秦強子說。
從聯盟到企業,川渝大數據領域交流合作、協同發展的鏈條不斷延伸。
作為四川省大數據發展聯盟成員單位的負責人,蔡林峰還說:“公司承接了‘四川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二期項目可研和初步設計編制任務,我們正在積極推動川渝醫療機構之間的檢查結果互認和醫療服務協同工作。”
“今年6月,四川省大數據發展聯盟、西南數據治理聯盟將組織兩地企業開展互訪活動。”從3月初開始,四川省大數據中心數字經濟服務處副處長張碩便積極與重慶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對接,籌劃新的活動。
暢通機制,打通信息“大動脈”,川渝兩地大數據領域交流合作的內容越來越實。
“政務+大數據”讓服務在“云”上跑起來
?實踐路徑:川渝兩地聯合行業主管部門探索川渝數據共享應用,建立川渝政務數據共享服務專區,聯合發布覆蓋兩地74個部門(單位)兩批次共計1167類政務數據資源的《川渝政務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同時,川渝兩地不斷拓展數據共享領域,服務便捷生活行動,在兩地公積金貸款業務審批、社保待遇認證、跨省查詢機動車和駕駛證信息等方面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辦”“網上辦”“一件事一次辦”。
?應用場景:“川渝通辦”服務專區。
3月1日,重慶市渝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一項來自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的營業執照辦理申請。辦理人員檢查無誤后,當日就審核通過,并在3個工作日內,將營業執照和一套印章郵寄到錦江區政務服務大廳。
很快,家住錦江區的鐘先生順利拿到了蓋有重慶市渝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章的電子營業執照和一套印章。“現在只需要線上提交申請材料,不用重慶四川來回跑,真的太方便了!”鐘先生喜笑顏開,為“川渝通辦”和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點贊。
鐘先生是成都本地人,準備在重慶開辦一家軟件開發公司。2月底,毫無頭緒的他來到錦江區政務服務大廳尋求幫助。在“川渝通辦”窗口辦事員的指導下,他通過四川政務服務網“川渝通辦”服務專區提交了異地受理申請。
提交申請后,鐘先生當天就收到了來自渝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最終審核結果。由于是異地刻章,為減少企業開辦成本,錦江區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在鐘先生提交申請后,積極與渝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接,最終幫助鐘先生申請到免費刻章的優惠政策。
“按照以往的流程,申請人會耗費大量時間在路程和填寫各類表格上,而現在川渝營業執照異地互辦互發,解決了市場主體和群眾兩地跑的問題。”錦江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申請人只需登錄“渝快辦”或“天府通辦”政務服務平臺,在“川渝通辦”專區按照流程準確填報信息,系統便會自動生成一套標準規范的申請材料。“簡單方便、綠色高效。”該負責人表示,“川渝通辦”有效節約了申請人的辦事時間與成本。
營業執照互辦互發得以快速辦結的背后,既是“川渝通辦”的不斷深化,也是兩地建立高效協作機制,構建跨省數據資源共享,拓展數據共享領域,服務便捷生活行動的生動寫照。
依托川渝政務數據共享服務專區,2020年以來,川渝兩地已實現發展改革、公安、交通等44個部門的317類數據資源落地共享,累計調用量達6000萬條,極大提升了政務服務工作質效。
打通數據壁壘跨省稅費征管“一體化”
?實踐路徑:川渝兩地在全國稅務征管系統“金稅三期”基礎上,打通兩地電子稅務局數據層和應用層,研發川渝高竹新區電子稅務局,率先在全國實現跨省域稅務數據系統歸集、共聯共享。
?應用場景: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
最近一段時間,川渝稅務人明顯感受到兩地稅務征管服務一體化進程在不斷“提速”。
3月1日,開通國內首個跨省級納稅服務咨詢專線;3月10日,成立“楓橋式稅費爭議調解室”;3月16日,一場經驗推廣會讓川渝稅務“高竹經驗”在毗鄰地區鋪開……短短半個月,川渝兩地稅務部門互動頻繁。
走進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大廳里的LED顯示屏上顯示的稅收分布情況、納稅人情況等數據清晰明了,旁邊的自助辦稅區、網上辦稅區、智能辦稅體驗區等辦稅設施一應俱全。
“以前辦稅要到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稅務局,開車來回需要半天。”3月23日,在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網上辦稅區通過電子稅務局辦理完退稅業務后,四川銀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財務人員戴正蘭直言這次辦理“省時省力、十分方便”。
便捷的背后是跨省稅務協同,而促成協同的關鍵,是數據。
“我們依托大數據、云存儲、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打破川渝兩地行政壁壘,在全國稅務征管系統‘金稅三期基礎上,建設川渝高竹新區電子稅務局,率先在全國實現跨省域稅務數據系統歸集、共聯共享。”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副主任周翔說,“簡單來說就是集成兩地的電子稅務局,讓兩地納稅人繳費人只需要登錄一個系統就可以辦理川渝兩省市的所有稅費業務。”
“無縫”,恰是川渝高竹新區電子稅務局帶給納稅人繳費人最明顯的感受。
優化辦理流程、創新納稅體驗……川渝兩地打破稅費征管的行政邊界、層級界限和空間分割等壁壘后,戴正蘭的感觸特別深:涉稅事項服務合并后,無論是四川的稅務事項,還是重慶的稅務事項,不出園區都能辦理。
如今,行走在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看得見的是辦稅的便捷,看不見的是稅收信息化帶來的快節奏和高效率,這些發生在納稅人繳費人身邊的點滴改變,其實是川渝大數據領域協同發展的體現。
“以應用場景需求為導向,川渝兩地還在不斷推進數據合作,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構筑起區域競爭新優勢。”周翔表示。
大數據的賦能讓川渝兩地發生著許多可喜的變化。未來,在“數字成渝”的背景下,智慧稅務還將持續提升川渝納稅人繳費人的辦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