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總站
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和重要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40.2%,松林面積5000余萬畝,集中成片分布在攀西地區、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區等重點生態區。我省自2004年首次發現松材線蟲病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由分管副省長任指揮長的四川省重大植物疫情應急指揮部,將其防控工作列入省林長制督查考核重點工作任務。全省以疫情監測、疫源管控、疫情除治和聯防聯控為抓手,以攀西地區、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區等重要生態區域為重點,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區域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奮力推進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2022年全省實現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病死株數、縣級疫區、鄉鎮疫點”四下降,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基本遏制,攻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
堅持依法防控、精準施策、系統治理的工作原則,及時調整防控思路,從被動防疫轉變為主動預防,科學劃分疫區和預防區,針對不同區域采取不同防控策略。一是分區分級抓好預防工作。將全省121個有松林分布且未發生松材線蟲病的縣(市、區)劃分為36個重點預防區和85個一般預防區。將成功拔除疫區的縣(區、市)納入重點預防區名單并實行動態管理。加強資金保障,每年統籌安排防治補助資金,保障重點預防區工作落地,2021年以來累計向重點預防區下達資金3689萬。印發《關于加強松材線蟲病重點預防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每年防控關鍵節點,派出工作組調研指導預防區工作,保障預防工作落地見效。二是精準施策抓細防控工作。重型疫區采用“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全面攻堅”實現疫情整體可控的策略,輕型疫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集中殲滅”限期消滅疫情的策略,預防區采取“全面監測、嚴防輸入、快速處置”嚴防疫情輸入的策略。制定《四川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細分重型疫區、輕型疫區、預防區各區域目標任務,指導各區域協同運用監測、檢疫和防治手段,將區域防控策略落實落細。三是分片施策抓實防控工作。根據松林資源分布情況和生態功能區劃,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和措施,在全省分片開展五大攻堅戰。秦巴山區“阻擊戰”,扎實開展疫木清理,檢疫阻截,枯死松樹和媒介昆蟲監測預警,有效阻擊疫情擴散蔓延。攀西地區“保衛戰”,強化監測預警和檢疫阻截,加強云南松病蟲害防治,提升松林自身防御能力,有效切斷疫源。川中丘陵“殲滅戰”,加大除治力度,統籌生態建設項目,開展健康松林建設,有效拔除疫點壓縮疫情面積。川南地區“壓縮戰”,結合區域林業產業發展,將疫情防控納入工程治理,有效壓縮疫情發生范圍。川西地區“防御戰”,將防治工作重心前移,注重監測預警和檢疫監管,有效遏制松材線蟲病疫情入侵。

檢查疫木無害化處理加工企業

復檢省外調運輻射松
堅持將制度建設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推動全省疫情防控規范、科學、有序、安全開展。一是完善制度體系,保障防控規范。2022 年12 月制定并出臺《四川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工作制度》,詳細規定疫情精細化管理、防控進度管理、疫木燒毀處理、山場除治監管、省級評估等各環節,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為基層工作劃定了界限與底線。二是加強工作指導,保障防控成效。2021 年以來先后下發《關于加強松材線蟲病重點預防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治工作的通知》《防火期間嚴禁在林區焚燒松材線蟲病疫木的通知》《關于抓好今冬明春疫木集中除治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安全生產的緊急通知》《全省林區重點工程檢疫監管專項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科學指導各地規范管理疫區和重點預防區,協同推進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三是強化督導考核,保障責任落實。建立以林長制為核心的疫情防控責任制度,將松材線蟲病防控納入林長制年度和規劃期考核內容,松材線蟲病防控年度目標任務完成率占林長制考核1.5-2分,對引起重大有害生物災害的在林長制考核中扣除2-5分,運用督查考核結果,層層壓實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防控責任,將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問題納入問題清單,向疫區政府發送提示函,采取“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方式,做到發現一件整改一件銷號一件,推動解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配合國家林草局包片蹲點機制,在疫情防控關鍵時間節點,深入基層一線,對重點區域防控工作開展蹲點指導,形成問題清單,針對存在問題舉一反三,要求全省疫區對照自查,加強問題排查和整改,切實提高防控成效。

調研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
堅持將及時精準的疫情監測作為防控工作的首要任務,持續推進監測網格化管理,精確掌握松林健康狀況。一是建立日常監測網絡。依托40個國家級和35個省級中心測報點,構建覆蓋全省的監測網絡。以全省7.8萬余名生態護林員為基礎構建縣、鄉、村林業有害生物地面監測預警網格化管理體系,對未發生疫情松林實行常態化巡查,實現至少每2月巡查一次。建立有獎舉報制度,發動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疫情監測。二是運用專業化監測手段。我省積極推進無人機遙感智能識別病枯死樹等技術手段應用,2022年42%的疫區在秋季專項普查中運用了無人機監測,疫區通過人工踏查與無人機監測有機結合,讓專項普查更加高效精確,實現了空地一體監測。三是規范取樣鑒定工作,省林草局先后認定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綿陽市林業有害生物檢疫檢測中心、涼山州林業有害生物檢測鑒定中心為省級檢驗檢測機構,對全省范圍內松材線蟲病進行鑒定確認,印發《四川省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總站關于進一步規范松材線蟲病疑似松樹樣品送檢流程的通知》,規范異常枯死松樹采樣程序及送檢流程,對于異常枯死松樹做到應檢必檢,根據具體情況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調查指導。

飛機防治
堅持推動建立部門間,省際間,相鄰市、縣區域間聯防聯控聯檢機制,形成信息互通、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良好防控格局。一是強化省際間聯防聯控。加強與周邊省(市)緊密協作,進一步建立省際聯防聯控機制,圍繞云貴川渝藏青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工作,印發《2023年度云貴川渝藏青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行動方案》;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簽訂《川渝重大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合作協議》,印發《川渝松材線蟲病疫木聯合執法行動方案》,推動實現《植物檢疫證書》跨域互通互認、進口松木材檢疫結果互認、專職檢疫員互培互認。在原云貴川渝藏聯防聯治協作的基礎上,川黔、川滇、川藏相鄰地區簽訂聯防聯治框架協議,推進聯防聯治聯檢落地。依托國家秦巴山區松材線蟲病聯防聯控機制,推進與陜西、甘肅毗鄰區實現信息互通,聯防聯控有效運轉。二是強化區域間聯防聯控。基于國家林草局《秦巴山區松材線蟲病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秦巴山區四川片區松材線蟲病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基本構建秦巴山區四川片區市、縣、鄉三級松材線蟲病疫情聯防聯控體系,切實推動聯防工作落地見效,2021年以來簽訂市級聯防協議6份,縣級聯防協議11份,開展聯防聯控交流工作會10次,域內聯檢聯防和交叉檢查120余次。推動川南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協同開展,下發《川南5市松材線蟲病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工作方案》,指導建立川南區域內聯席會議、信息溝通、統防協調、聯合檢查、聯動執法、學習交流機制,2022年以來簽訂聯防聯控協議9份,舉行交流工作會27次,區域內聯防聯檢執法檢查11次。三是強化部門間聯防聯控。省林草局聯合海關部門管控進口木材關,提高進關抽檢和落地復檢比例,規范國內調運管理。聯合通信部門管控設備倉儲集散地,嚴格購入設備包裝手續,掌握設備包裝去向。聯合能源部門管控林區電力工程建設點,引導加大包裝材質替代,督促落實木質包裝清出林區最后一道關要求,實現全域阻擊,嚴防社會面傳入新疫情。為貫徹落實國家林草局聯合公安部和海關總署組織開展的“護松2023”打擊涉松材線蟲病疫木違法犯罪行為專項整治行動要求,省林草局聯合公安、海關等部門,建立協調機制,統籌推進“護松2023”打擊松材線蟲病疫木違法犯罪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加強松材線蟲病疫源管控。

注干防治
堅持綜合施策系統治理,緊盯關鍵環節,確保松材線蟲病防治措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一是注重方案統籌引領。省重大植物疫情應急指揮部印發《四川省松材線蟲病疫情應急預案》,每年秋季專項普查完成后指導各疫區根據當年普查情況規劃編制年度除治實施方案,并對方案進行審定后實施。二是注重探索防治舉措。鼓勵疫區購買第三方服務,引入專業化除治隊伍,開展疫木除治工作,根據疫情發生情況采用不同方式,對于重型疫區采用一年一招標的方式,對于輕型疫區探索開展三年績效承包責任。指導部分疫區探索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持續推廣打孔注藥、樹干注射、“立式誘木法”等綜合措施,2022年蒲江縣示范性防治4000株,實施防治面積150畝。積極探索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防治新技術,2022年在劍閣縣、朝天區2個疫區開展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生物防治試點,實施面積5.5萬畝。三是注重除治質量管控。嚴格執行《四川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嚴把疫木監管關,實行疫木全閉環管理,建立健全疫木定點集中處置和全過程跟蹤監管機制。嚴把除治進度關,實行除治進度周報制度,大力推行松材線蟲疫情防控監管平臺及其手機端app使用,疫木除治管理更加精細化。嚴把績效評估關,購買第三方服務,組織開展春季除治質量及秋季除治績效評價。評估成果作為疫區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質量評價、任務完成情況核定和問題整改等依據,進一步推進防控工作落地見效。

疫木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