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夷平 李 華

開展檢疫聯合執法行動

核實伐樁數量及處理標準
在省林草局的關心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告》(2023年8號)文件,綿陽市撤銷了涪城區、平武縣松材線蟲病疫區,也率先實現了省內市級松材線蟲病疫區撤銷。在松材線蟲病呈蔓延擴散的嚴峻形式下,綿陽市采取了嚴密科學的防控手段使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防控期間未發生過安全問題,為全市生態安全做好了保駕護航。
自2016 年發生松材線蟲病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按照全省統一要求成立了市重大植物疫情應急指揮部,在市林業局成立了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同時建立了省級認定的首個市級松材線蟲病檢測鑒定實驗室,受省林草局委托,具體負責川北片區松材線蟲病樣本的分子生物學鑒定工作。
在全市林業主管部門和指揮部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江油市疫區于2019 年撤銷、涪城區和平武縣疫區于2023年初撤銷,提前完成了國、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對綿陽市的要求,2020年和2022年該市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被省林草局評為先進。
幾年來,各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市級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積極行動,穩步推進防控工作,在做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基礎上,按照“先撤點、后撤區”的防控理念逐步壓縮發生范圍。全市現有松林面積105.2萬畝,主要分布在江油市、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安州區等地,由于地理環境差異較大,給監測、防治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全市累計投入資金2500 余萬元,全市累計除治松樹27000余株、防治作業面積5萬余畝次、涉及作業小班900余個。得益于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控制,以較少的代價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成效。
一是嚴密監測,在監測過程中使用二維碼等技術手段對枯死松樹實現單株定位管理。嚴格按照國省技術要求對全市松林進行全覆蓋調查,系統規劃調查時段、合理分配調查人員,運用無人機、地理位置標記、集成信息軟件平臺等高效手段開展監測工作,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枯死松樹。

檢查媒介昆蟲誘捕情況
二是強化檢疫,建立了省級認定的松材線蟲病檢驗鑒定實驗室。切實加強了林業有害生物傳播擴散源頭阻截,抓好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防止松材線蟲病疫木及其生產的電線電纜托盤、包裝箱、墊腳木等木質包裝材料等產品在我市境內非法流通。使用實驗設備對可疑樣本進行形態、DNA鑒定,快速確認疫情來源并加以銷毀,防止其擴散蔓延。
三是科學除治,全面采用噴藥、誘捕、注干等防治方式開展系統性防控。針對該市實際情況,按照“從外到內、注干隔離、多次少量”的模式開展科學化、系統性防控,重點采取懸掛誘捕器、加強擇伐強度、選擇優勢木進行打孔注藥、在重點區域開展人工地面噴藥防治等防治手段,逐步減少媒介昆蟲數量和壓縮發生面積。
一是高度重視,提高站位。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國、省決策部署,把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市林業局重點專項工作,進一步強化工作舉措,進一步強化對縣市區工作的督促指導。
二是落實責任,齊抓共管。建立以林長制為核心的疫情防控責任制度,按照“黨委領導、黨政同責、部門協同、屬地負責”的要求,將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完善部門間協調聯動和重點周邊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結合實際部署攻堅行動,狠抓責任落實,全面推動實施。
三是加強保障,強化科研。加大資金、項目支持力度,積極做好防治工作人財物保障。依托高校和專業單位完成松材線蟲病檢驗鑒定實驗室擴建工作,提高檢測水平和鑒定范圍。充分發揮實驗室及團隊的平臺作用,推動產學研形成合力,加強應用技術研究和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松材線蟲病精細化監管平臺,引領和推動新藥劑、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發、推廣、應用。
四是強化監管,嚴格執法。采取督導檢查、明查暗訪和交叉互檢等措施,對疫情監測、檢疫監管、山場除治、疫木處理等關鍵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管。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充實專業化執法人員,提高檢疫設施設備配備水平,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綿陽市林業局將按照國、省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責任、落實工作措施、嚴格技術規程,嚴防松材線蟲病再次入侵和擴散,為成渝經濟副中心建設貢獻林業力量。

綿陽市實驗室建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