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李溢 胡家福 圖/ 黃雨建

油茶果實

更新造林生態修復馬尾松林
榮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屬自貢市管轄。東鄰威遠、貢井,南界宜賓,西連井研、犍為,北接仁壽。地處長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之間的低山丘陵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縣主要樹種為馬尾松、油茶、巨桉、竹。其中松林41.05萬畝、油茶18萬畝。2013年以來,自貢市富順縣、自流井區、貢井區先后被確定為松材線蟲病疫區,毗鄰宜賓市的翠屏區、敘州區和樂山市中區等已是疫區,樂山市犍為縣、內江市威遠縣等周邊區縣也出現大量疑似松材線蟲病枯死松樹,形成包圍之勢,防控形勢嚴峻。為切實抓好松材線蟲病預防工作,榮縣搶抓“保障國家糧油安全、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契機,統籌松材線蟲病防控和油茶產業發展,有效保護區域內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
按照“黨委領導、黨政同責、部門協同、屬地負責”的要求,榮縣將松材線蟲病防控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對五級林長的考核,并將邊界鎮、東佳鎮等劃為松材線蟲病重點預防區(12個)。
根據油茶的生長習性,適宜馬尾松林栽植的土壤也適宜油茶種植。80年代初期,采取馬尾松林混交油茶的形式開始種植油茶,經過幾十年的油茶發展,油茶產業已成榮縣林業的支柱產業,種植油茶也深受老百姓喜愛。省、市、縣各級大力開展油茶項目,推動油茶產業的發展。為有效地預防松材線蟲病,推動油茶產業發展,積極創新,將松材線蟲病更新造林生態修復項目與油茶產業相結合,改造松材線蟲病重點預防區松林、對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及低效茶園等各類非耕地發展油茶,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按照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與油茶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思路,鼓勵松材線蟲病重點預防區的群眾采用更新造林生態修復馬尾松,形成生物隔離帶,采伐范圍為邊界相鄰3 公里,新造林首選油茶,既推動油茶產業發展,又做到了松材線蟲病預防。
鼎新鎮是最早出現零星枯黃死亡松樹情形的,且每年松材線蟲病秋季普查數量逐增。2020 年開始更新造林生態修復馬尾松并改造油茶。目前發展油茶近1000畝。每年松材線蟲病秋季普查,枯黃死亡松樹株樹都在20株以下,初檢都未發現松材線蟲。
位于度佳鎮白坡村的油茶高產栽培示范點位(科研園),面積1200畝,更新馬尾松林改造油茶,該點位目前已發展成榮縣“川榮”系列油茶良種區域試驗點、油茶產量測定點、油茶雜交育種試驗、高產穩產試驗點、輕簡化管理試驗點、京東油茶農場數據采集點等多個示范點位。
位于保華鎮五皇村半邊山的油茶新造林點位,面積45畝。原林地以馬尾松和雜灌為主,土壤瘠薄,亂石多,畝均收益不足100元,經濟效益低下。2020 年采取“家庭農場+農戶”的合作模式種植油茶,2021年間種茶葉,以短養長。該點位改種油茶栽植成活率達到98%以上,長勢良好,70%已試花,少部分已掛果,茶葉成長良好。
資金支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并整合資金,吸收利用社會資本。縣級統籌更新造林生態修復采伐設計費。近兩年油茶產業發展爭取上級財政資金近兩千萬元。
政策支持。更新造林生態修復采伐,采伐限額指標保證,同時林業項目重點傾斜,優先安排油茶產業發展、森林撫育、造林補貼項目等。縣級積極向上爭取項目,保證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近三年,更新造林生態修復主要在鼎新鎮、東佳鎮、新橋鎮開展,累計采伐1.1萬畝,蓄積5.2萬立方米。現有油茶面積約17萬畝(含四旁),占全省油茶面積30%,占全市油茶面積75%,為全省第一。油茶產值由2億元增加到4.2億元,占全省油茶產值的54%,占全市的85%,為全省第一。
榮縣松材線蟲病防控和油茶產業發展任重道遠,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上級領導的重視、各單位的協同配合下,榮縣的松材線蟲病防控和油茶產業發展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榮縣油茶現代林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