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林,唐宏偉,王健平,李 航,張雨辰,王 麗
(1.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天津 300061;2.天津市薊州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天津 301900)
農用無人機是指用于植物保護作業的具有載重功能的無人駕駛飛機,由飛行平臺(固定翼、單旋翼、多旋翼)、導航飛控、噴灑(撒施)機構組成,通過地面遙控或衛星導航飛控,實現噴灑藥劑、種子、粉劑或者顆粒肥等生產作業。隨著近幾年的技術升級,農用無人機操作智能化、適應性不斷提高,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不僅能噴灑農藥、播種,還可以撒施葉面肥和顆粒肥,逐漸成為與拖拉機、收割機一樣普遍使用的農業領域作業機械。由于適度規模化經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口老齡化以及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年輕人的減少,農業用工難、用工貴等矛盾進一步凸顯,未來農業生產必須依靠機械化和機械智能化來實現,而農用無人機作業具有高效、精準的特點,是農業領域植保作業應用的趨勢[1]。有研究表明,農用無人機在水稻、小麥返青分蘗期撒肥可縮短作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對秧苗的踩踏損傷,同時通過遙控或者衛星導航定位操控可實現精準(變量)施肥作業,避免重噴漏噴、無效噴撒,既能節省肥料和保護環境,又能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收[2]。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田間飛行作業試驗,測試農用無人機飛行作業的機具性能和作業穩定性,為農用無人機撒施顆粒肥在生產上應用提供依據。
試驗機具為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供試機具規格和技術參數見表1。
根據作業地塊地理情況,預先設置大疆T40農用無人機飛行高度、速度、作業幅寬、單位面積撒施肥料數量等參數。試驗共設置五個作業區域,每個作業區域面積不小于0.2 hm2,寬度大于理論作業幅寬7 m 以上,長度300 m 以上,每個作業區域間隔3 m 以上。作業預設農用無人機飛行高度為5 m,飛行速度8 m·s-1,撒施幅寬7 m,施肥量為10 kg·667 m-2[3],一個作業區域完成作業并采集數據后再進行下一個作業區域作業,單個作業區試驗中一次性添加肥料,中途不添加肥料。圖1 為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作業前添加肥料,確保作業中間不停歇;圖2 為大疆T40農用無人機一次性完成一個作業區域的飛行撒施肥料作業。

圖1 作業前添加肥料

圖2 飛行撒施肥料作業
為驗證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施肥作業的穩定性,每次作業飛行高度、理論作業幅寬、設定施肥量、理論飛行作業長度均保持一致。
試驗在天津市薊州區東施古鎮柳子口村稻麥連作地塊進行,上茬作物為春小麥。試驗地于2022年6月28 日進行機插秧,行距30 cm、株距12 cm,隨插秧側深施緩控釋復合肥35 kg·667 m-2。2022年7月18 日上午(水稻分蘗期)進行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撒施氮肥尿素作業。試驗前,農用無人機操控人員首先做好機具的各項檢查工作,包括電池電量或燃料量及飛行信號燈狀態是否正常的檢查,調試對講機,確保操控人員在作業期間溝通順暢;其次進行不噴肥模擬飛行,再進行正式作業試驗[4];最后查詢作業地塊的相關信息,包括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氣象信息,排除雷雨天氣影響。
1.4.1 施肥量調查 每個作業區域每次作業前清空農用無人機肥料箱,稱取添加的肥料數量,完成作業后清空肥料箱再次稱取剩余肥料數量,2次肥料數量之差為每個作業區域的農用無人機實際施肥數量。農用無人機完成施肥作業后測量肥料落地的長度,為農用無人機實際施肥的作業長度,以此計算單位面積實際施肥量。
1.4.2 作業面積調查 每個作業區域農用無人機完成施肥作業后,沿飛行方向均勻取10 個測試點,測量肥料實際落地的幅寬,計算實際落地幅寬與理論幅寬7 m 的偏差,根據飛行作業長度與撒施幅寬,計算每個作業區域的實際撒施肥料作業面積。
通過測定實際施肥量,計算實際施肥量與設定施肥量的偏差均值。表2 顯示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五個作業區域最大施肥量為10.27 kg·667 m-2,最小施肥量為9.53 kg·667 m-2,與設定施肥量10 kg·667 m-2的偏差最大值為0.47 kg·667 m-2,偏差均值為0.3 kg·667 m-2,偏差均值小于0.5 kg·667 m-2的理論期望值,說明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撒施顆粒肥的偏差可控制在3%之內。由此可見,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可以滿足水稻追肥作業要求。

表2 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作業實際施肥情況
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每個作業區域實際測得的平均施肥量趨勢如圖3 所示,每個作業區域的平均施肥量在9.53 ~10.27 kg·667 m-2之間,與設定值的施肥量偏差為0.20 ~0.47 kg·667 m-2,偏差區間在理論期望值0.50 kg·667 m-2區間內,由此得出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撒施顆粒肥平均施肥量與理論設定值偏差穩定[5]。

圖3 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各作業區施肥量變化趨勢
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五個作業區域作業幅寬保持在6.977 ~7.127 m 之間,與已設定理論幅寬7 m 的均值最大偏差為0.127 m、最小偏差為0.023 m、平均偏差為0.082 2 m,作業幅寬誤差控制為1.74%(表3)。由此看出,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撒施顆粒肥能保證作業幅寬穩定性,滿足不漏肥、不重肥的作業要求。

表3 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撒施肥料作業幅寬 m
試驗表明,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五個作業區域測定的50 個測定點實際作業幅寬與理論值的偏差均值為0.082 2 m,實測幅寬主要集中在理論值周圍(圖4)。說明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撒施顆粒肥實際作業幅寬穩定,符合作業要求。

圖4 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實際撒肥作業幅寬偏差趨勢
試驗結果表明,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平均施肥量與設定值的偏差為0.3 kg·667 m-2,小于0.5 kg·667 m-2的理論偏差期望值;實際作業幅寬與設定值的偏差為0.082 2 m,且實測幅寬主要集中在設定值周圍,這說明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撒施顆粒肥作業穩定、施肥精準,可以滿足水稻追肥作業要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應用,農用無人機植保及播種作業得以快速發展和應用[6],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種植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逐步被廣大農民認可。本次試驗的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屬目前市場上普遍使用的機型,采用共軸雙旋翼設計,可達到50 kg(70 L)的播撒載重[7],設計采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桁架式機身,配合一鍵鎖緊的折疊機臂設計,折疊后體積縮小80%,方便轉運存貯。該機型搭載球形雷達系統,可全方位、全天候探測障礙物,自主繞障或避障;有源相控陣雷達融合雙目視覺避障系統,360 °全向感知,探測距離高達50 m,支持智能仿地,順滑翻越和繞行多重障礙物,適應復雜地形,實現暢飛無阻。從試驗結果來看,相比傳統施肥,大疆T40 農用無人機可實現精準、精量、高效的施肥效果,實現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較大面積的施肥作業,節約時間和用工成本。農用無人機作業還可降低對田間作物秧苗的碰撞和踩踏,避免由于踩踏造成秧苗損傷,同時可以解決重施、漏施、無效噴施的問題,與人工及地面機械比較,農用無人機播撒能實現更高的均勻度,施肥量和撒施幅寬穩定均衡,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今后農用無人機應進一步提升載質量,延長續航時間,研究開發配套的噴施肥料,實現無人機遙感診斷與施肥技術的優化融合[8],提高施肥精準度和穩定性,實現農用無人機在更廣泛的領域應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