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婷,周 爽,詹 雪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湖北武漢 430030)
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1],60歲以上群體的骨質疏松癥(OP)發病風險顯著增加,且隨社會老齡化加劇,OP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OP屬于全身性骨病,其特征為骨量降低、骨微結構損壞及高骨脆性,因而存在較大骨折風險,其中以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OVCF)發病率較高[2]。臨床上,OVCF患者可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而對手術治療患者而言,術后康復仍面臨諸多難題,如疼痛、營養補充不足、骨愈合慢、復發骨折等[3]。楊艷等[4]研究表示,治療性溝通干預有助于培養老年患者的疾病正確認知、治療信念與健康行為等。基于此,本研究探討治療性溝通干預對OVCF患者骨質疏松知信行情況及生理恢復水平的影響,經臨床觀察,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2月1日~2022年2月28日收治的80例OVC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5]中OP診斷標準,并結合CT、核磁、X線、骨密度等相關檢查確診;②因OP發生腰椎壓縮性骨折,符合經皮椎體成形術指征,擇期進行手術;③年齡60~80歲,預計生存時間>1年;④臨床資料完善,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腦、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②確診惡性腫瘤疾病;③確診嚴重營養不良;④確診精神疾病、心理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⑤繼發性OP。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1~78(70.19±7.48)歲;受教育時間4~13(8.64±3.31)年;OP病程2~5(3.34±1.26)年;骨折部位:胸腰T12~L1處22例,胸椎T7~9處18例。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0~79(70.82±8.01)歲;受教育時間5~13(8.82±3.55)年;OP病程2~6(3.67±1.59)年;骨折部位:胸腰T12~L1處24例,胸椎T7~9處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評估、止血鎮痛、抗感染治療、遵醫囑用藥、康復指導及抗骨質疏松治療等。兩組隨訪截止時間為出院3個月后。
1.2.1 對照組 實施一般性溝通干預。①術前入院健康教育:由責任護士進行溝通,首先使用親和的語氣耐心進行入院指導,包括醫院規章制度、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病房環境及入院注意事項等,同時詳細告知其床上便器使用方法。②心理護理:術前,由主治醫生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OVCF對機體的各種影響,陳述手術的必要性與療效,介紹麻醉方案與注意事項及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和與防治方案等。③飲食護理:責任護士應與患者詳細溝通,告知其術前飲食不可過飽及原因。術后6 h,責任護士需告知并輔助患者攝入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食物,保證患者獲得足夠熱量、鈣元素等。④疼痛護理:責任護士使用引導性語言讓患者口頭描述自身疼痛癥狀,同時結合其表情狀態進行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記錄其患處疼痛程度后及時告知主治醫生,按醫囑實施鎮痛。⑤康復指導:責任護士為患者詳細介紹術后早期康復活動對病情恢復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盡早活動健側肢體及關節部位,并于術后2 d內戴腰圍下床活動。⑥抗骨質疏松治療:責任護士應耐心講解OVCF與OP之間聯系,告知患者需要長期治療,鼓勵并監督其按醫囑服藥、飲食及運動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治療性溝通干預。①組建OVCF治療性溝通專護團隊:團隊成員包括主治醫生、主管護士、責任護士、康復治療師,所有成員均進行系統性的治療性溝通培訓,并通過考核,熟練掌握該溝通方式的原則、操作過程與技巧等。②治療性溝通的操作過程:具體內容包括住院期間的關系性溝通、評估性溝通、治療性溝通和患者出院后隨訪護理的評價性溝通。③關系性溝通:OVCF治療性溝通干預方案的第一步,溝通時間為30 min,溝通地點為安靜的病房。護理人員使用富含親和力、耐心的語氣詢問患者的一般資料、背景信息(社會關系、宗教信仰、家庭關系等)、人格特征、生活方式及興趣愛好等;在這次溝通中,與患者培養信任感。④評估性溝通:OVCF治療性溝通干預方案的第二步,溝通時間為30 min,溝通地點為安靜的病房。護理人員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詢問患者對OP與OVCF的了解情況、手術治療方案、護理方案、抗OP治療方案等的態度與了解程度,并對患者的手術與藥物治療、護理意識與需求進行評估。在這次溝通中,明確患者對治療過程與治療效果的真實需求。⑤治療性溝通:OVCF治療性溝通干預方案的第三步,溝通次數4次,溝通時間為每次30 min,溝通地點為安靜的病房。a.重構疾病認知。護理人員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詳細介紹OP與OVCF的相關病理信息,使患者獲得正確的疾病知識,讓其得知OP需要長期維持治療,可通過均衡膳食、日照充足、規律運動等方式得到有效控制,并可促進OVCF的預后康復進程,預防再骨折,讓其更客觀、更積極、更科學地面對疾病。b.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引導患者訴說內心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了解其對疾病、手術治療、術后康復、骨折再復發的擔憂,給予其充分的情感支持,循序漸進地引導患者將自己的負性情緒釋放。此外,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管理情緒,并培養其情緒自我管控的能力,如讓其采用音樂療法、冥想、放松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緩解因疾病帶來的困擾。c.加強患者應對能力。護理人員使用引導性的語言指導患者從理性角度面對困境,積極看待OVCF。同時,使用耐心的語氣引導患者建立積極的應對策略,如心態調整、尋求各種支持、注意力轉移以及自我激勵等。然后鼓勵、支持患者重新對自己在疾病治療、生活的角色進行定位,明確自身對治療與生活的期望,挖掘潛在價值。d.提高社會支持。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介紹社會支持對促進疾病康復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積極作用,幫助其完善社會支持體系,培養并加強其追求社會支持的意識。向患者家屬詳細介紹家庭支持對患者疾病管理的關鍵性,充分鼓勵家屬給予患者更多情感上的知識與生活上的幫助,如改變家居用品布局以減少摔倒風險等。⑥評價性溝通:OVCF治療性溝通干預方案的第四步,溝通頻率為每半個月溝通1次,每次25 min,溝通方法為門診復查或電話隨訪。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延續性干預,了解并評估患者疾病認知情況、行為能力、服藥情況、康復情況、心理狀態、應對能力、社會支持感、生活方式等干預效果,然后對其康復狀態進行評價,同時詢問患者該干預方案和效果的評價。
1.3 觀察指標 ①骨質疏松癥知識問卷[6]:該問卷包括3個分量表,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條目1~11)、運動知識(條目12~18)、鈣知識(條目19~26),各條目計0~1分,滿分26分,得分越高表明骨質疏松癥知識掌握水平更高,問卷重測信度0.701~0.890。②骨質疏松癥自我效能表(OSES)[7]:包括兩個分量表,運動效能(條目1~6)、攝鈣效能(條目7~12),各條目計0~10分。各分量表與總量表計分方式:(各條目總分×10)/條目數,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越高,量表重測信度0.733~0.900。③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量表(OHBS)[8]:包括7個分量表,運動利益(包含5個條目)、運動困難(包含5個條目)、食鈣利益(包含5個條目)、食鈣困難(包含5個條目)、易患性(包含3個條目)、嚴重性(包含3個條目)、健康動機(包含5個條目),各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1分為很不同意、2分為不同意、3分為中立、4分為同意、5分為很同意,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健康信念越強,量表重測信度0.752~0.850。④康復情況:包括術后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出院3個月內再住院率。

2.1 兩組干預前后骨質疏松癥知識問卷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骨質疏松癥知識問卷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OSE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OSE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OHBS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OHBS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治療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情況比較
OP是OVCF發病的基礎病因,故有效治療OP可從源頭上預防OVCF。相關研究指出,手術治療與術后康復鍛煉無法從根本上治愈OP,需另外實施針對性的抗骨質疏松治療,以緩解其疼痛,提升骨量水平與骨質量,避免再骨折[9]。Kendler等[10]研究指出,由于抗骨質疏松治療維持較長,部分OVCF患者因年齡過高、受教育程度有限而對疾病認知不全或存在不良生活習慣及低自我效能等,無法堅持治療,導致抗骨質疏松治療效果不佳,術后再骨折風險增加5倍。因此,針對OVCF患者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王春燕等[11]研究表明,有效的溝通方式有助于培養醫患之間的信任度,提高患者治療信心與自我效能。
治療性溝通在改善老年患者群體心理負擔、認知偏差、治療依從性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其對OVCF患者術后康復與抗骨質疏松治療等的影響仍存在探討空間。本研究探討一般性溝通、治療性溝通兩種干預方案在改善OVCF患者骨質疏松知信行水平、術后康復進程等方面的差異,明確治療性溝通在OVCF臨床護理領域的有效性和可推廣性。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兩組骨質疏松癥知識問卷評分各項評分與總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將治療性溝通應用于OVCF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有效提高其疾病認知水平,與袁園等[12]研究結果一致。通過治療性溝通,護理人員可以及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充分了解患者在疾病認知領域的不足,有助于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進一步提高OVCF患者對骨質疏松危害性與防治方法的了解程度。此外,干預后,兩組OSES各項評分與總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治療性溝通有助于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究其原因: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應對能力進行了針對性提升,引導患者從理性、積極的角度面對困境,同時輔助患者建立各種應對策略,使患者能不斷挖掘自身潛在價值,實現自我效能的提升[13]。孫玉娟等[14]研究顯示,有效的溝通干預對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增加有所助益。本研究發現,干預后,兩組OHBS各項評分與總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治療性溝通有助于加強OVCF患者的治療信念,與護理人員對其社會支持感與家庭支持感的培養有關。在治療性溝通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介紹社會支持感的理論與支持方式,解釋其對長期堅持抗骨質疏松治療的作用,同時輔助患者建立社會支持體系。另外,護理人員向患者家屬介紹家庭支持感對患者治療過程的助益,鼓勵家屬給予患者更充足且科學的關心照顧,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念感。李淑芬等[15]研究也支持了這一結果。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治療性溝通在加快OVCF患者術后康復進程方面具有優勢。原因可能為,治療性溝通有效提高了患者骨質疏松知信行水平,保證其良好的治療依從性、生活習慣以及康復信心,進而達到早期下床活動與康復出院目的。但兩組出院3個月內再住院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有關,后續需擴大研究樣本量進一步探討治療性溝通對OVCF患者預后疾病復發風險的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治療性溝通在OVCF患者術后康復及抗骨質疏松治療過程中,有利于提升患者骨質疏松知信行水平,促進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