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琪,陳麗言,伊 莉,唐 蜜,鐘超娥
(東莞市虎門醫院 廣東東莞 523900)
關節功能障礙是老年人常見疾病,老年患者關節磨損、骨質丟失、骨密度下降等關節退行性改變均可導致關節功能障礙。關節置換術是關節功能障礙類疾病的最佳治療方式,可采用人工假體置換病損關節,代替其發揮屈曲、旋轉等活動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出院準備度通常由醫護人員評估,可體現患者在院外階段的康復能力,判斷患者能否完成醫院至家庭的過渡[2]。行關節置換術患者出院后需進行康復訓練,完成醫院-家庭過渡期,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故老年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出院準備情況對其預后意義重大。相關研究表明,自我管理能力高的患者健康管理責任感更強,能夠進行家庭自我保健,而社會支持是影響老年患者遵醫行為的重要因素,或影響患者的出院準備情況[3-4]。本研究分析老年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社會支持、自我管理與出院準備度的相關性,旨在為患者的出院準備服務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調查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9年5月1日~2022年6月30日我院86例老年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年齡>60歲;首次接受關節置換術;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腦梗等疾病導致的偏癱患者;既往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病史患者;語言功能障礙患者。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齡(72.68±10.84)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11例,初中及以下75例;髖關節置換術63例,膝關節置換術23例;單側關節置換術67例,雙側關節置換術19例。采用出院準備度量表(RHDS)評估患者出院準備度,RHDS得分0~109分的39例患者納入低準備度組,RHDS得分110~220分的47例患者納入高準備度組。
1.2 調查方法 ①RHDS包括4個維度,總分0~220分,得分與患者出院準備度呈正相關[5]。②社會支持:采用社會支持量表(SSRS)評估,量表包含客觀
支持(1~22分)、主觀支持(8~32分)、對支持利用情況(3~12分);量表評分與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呈正相關[6]。③自我管理:采用自我管理行為量表(ESCA)評估,包括疾病相關知識水平(17個項目)、自我管理能力(10個項目)、自我認知(8個項目)、自我管理責任感(6個項目)4個維度;量表評分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關[7]。

2.1 兩組SSR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SSR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ESCA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ESCA評分比較(分,
2.3 本組出院準備度與SSRS、ESCA評分相關性分析 見表3。

表3 本組出院準備度與SSRS、ESCA評分相關性分析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關節功能障礙患者發病率逐漸增加,臨床對關節功能障礙疾病的關注度也逐漸提高。關節功能障礙患者行關節置換術后能否順利完成從醫院護理至家庭護理的轉變,堅持康復訓練,降低再入院率是影響其手術效果及預后的關鍵因素,故探討老年關節置換術后出院準備度的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十分必要。
社會支持是患者可獲得的、來自社會各界(家人、朋友等)的支持,包含精神層面支持及物質層面支持2個方面,可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提供正向幫助和引導。本研究結果顯示,高準備度組與低準備度組相比較,其SSRS評分更高(P<0.01),SSRS與患者出院準備度有明顯關聯,表明社會支持對老年關節置換術患者出院準備度有顯著影響。分析原因:①社會支持水平越高的患者其孤獨感越低,而孤獨感可誘發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造成心理行為紊亂,不利于出院準備工作的順利進行[8]。②從社會網絡各結構獲得的支持可對患者出院準備工作產生正面影響,如家屬提供的物質支持可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醫療資源;家人及朋友提供的情感支持可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醫護人員提供的醫療信息可幫助患者掌握自身情況,緩解疾病不確定感,增強心理安全感,提高主觀幸福感,保障出院準備工作的順利開展[9-10]。③出院準備過程需要患者積極配合,使其主動參與到康復計劃制訂、疾病相關知識學習中,因此,出院計劃的順利完成需要患者具備積極向上的動力,對后續康復治療有良好信心。高水平的社會支持可幫助患者規避不良情緒對其康復治療積極性的影響,患者在出院準備過程中充滿信心,能積極參與出院準備過程[11]。對此,護理人員可給予以下干預措施:在院內護理過程中加強護患溝通交流,為患者提供專業指導,及時疏導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建立護患溝通橋梁,讓患者感受到社會層面的支持;協調患者與家屬的關系,通過溝通交流明確家屬支持的必要性,囑家屬關心、安慰患者;對于經濟情況較困難的患者,結合當地醫療政策為其申請醫療援助;開展關節置換術患者經驗交流會,為患者提供互相交流經驗、分享治療過程的平臺。
自我管理能力是患者根據康復目標進行自我評估、自我約束和自我照護等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責任意識較強,可引導患者進行家庭自我管理[12]。本研究結果顯示,高準備度組與低準備度組對比,其ESCA得分更高(P<0.01),ESCA評分和患者出院準備度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表明自我管理能力可顯著影響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出院準備情況,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3]。分析原因:①自我管理能力高的患者疾病相關支持和自護技能水平更高,可為患者的自護行為提供理論及實踐支持,幫助患者適應院外自我管理,解決院外康復難題,完成出院準備[14]。②高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可為患者提供疾病確定感,患者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做好出院準備,患者有自信心更好適應院外自我管理,進一步改善其出院準備度。③患者進行出院準備時,需接受大量的康復管理信息,自我管理能力低的患者對相關知識及技能的儲備度不足,故常感困惑、混亂,無法順利完成住院準備,而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高的患者對康復管理信息接受良好,故能更好地完成出院準備。④責任感及使命感是確保出院準備順利完成的重要條件,自我管理水平高、具有較強責任心的患者可確保出院準備順利完成。對此,醫護人員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老年患者理解能力弱,自我管理責任感差,醫護人員應針對患者具體情況設計不同健康教育方式,開展個性化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將常規以護士為中心的干預方式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干預方式,護理人員與患者共同商討護理計劃并進行指導監督,不僅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還可提升自我管理責任感,引導其進行自我管理;開展出院指導和院外隨訪工作,為患者提供院外專業信息來源,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幫助患者完成醫院至家庭的過渡,保障患者關節功能盡快恢復。
綜上所述,老年關節置換術患者社會支持狀況與自我管理能力均可影響其出院準備度,臨床應通過個性化健康教育、加強護患溝通等方式改善患者社會支持狀況與自我管理能力,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提升整體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