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翠,禚嬌嬌*,王 靜,王志香
(1.山東省立第三醫院 山東濟南 250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0醫院;3.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胃腸鏡是臨床診斷消化道疾病的金標準,傳統胃鏡檢查患者承受較大痛苦,影響檢查順利進行,無痛胃腸鏡可使患者在無痛狀態下完成檢查和治療過程,但臨床患者對胃腸檢查缺乏了解,對檢查存在恐懼和抗拒心理。據相關資料顯示,已接受胃腸鏡檢查和治療患者中,約半數不愿意再接受檢查[1-2],1/3的患者有恐懼心理,主要與患者對疾病和胃腸鏡術的認知不足、缺乏胃腸鏡術前術后居家照護技術有關。2018年國家衛健委聯合中醫藥局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文件[3-4],互聯網診療服務在各地市開始運行,通過互聯網等技術為常見病、遠程健康管理、遠程隨訪等開辟更便捷的方式。據我院門診數據顯示,2019-2022年行胃腸鏡患者數量出現明顯下降,這可能與當下特殊的國情無法及時入院就醫密切相關[5]。互聯網診療服務的應用可以有效拉近醫護患之間的距離,方便進行醫療專業知識交流。調查發現[6],僅20%的患者使用過此項服務,近50%的患者沒聽說過此項服務,因此及時培養民眾網絡就醫的習慣至關重要。鑒于此,本研究對行胃腸鏡患者進行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調查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我院行胃腸鏡的121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79歲;我院胃腸鏡門診或住院行胃腸鏡檢查;出院后按規定定期來院復查;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中途退出,無法完成本研究;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一般資料由研究者以相關參考文獻為基礎,函詢專家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自行設計患者一般資料調查表,包含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狀況等資料信息。
1.2.2 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調查問卷[7]此問卷包含7個維度、2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5分表示“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依次計分。各維度采用條目均分進行計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910,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1.2.3 自我護理能力量表[8]該量表由Kearny和Fleischer在1979年根據Orem的自我護理理論研制。該量表共43個條目,包含4個維度。每個條目得分0~4分,其中32個條目為正向計分,11個條目為反向計分,總分172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強。其重測信度為0.91。
1.3 研究方法 調查前,研究者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鄭重承諾患者信息完全保密。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后,簽署同意書,所有問卷均由患者本人填寫。本研究采用線上問卷星發放的形式。患者填寫完畢后,由研究者進行統一問卷篩選及整理。本研究共回收問卷121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1 本組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現狀調查 結果顯示,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得分為(2.95±1.31)分,7個維度中社會影響維度得分最低為(2.13±1.08)分,信任維度得分最高為(4.28±1.33)分。
2.2 本組行胃腸鏡患者一般資料及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單因素分析 經單因素、Pearson相關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顯示,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既往史、病程、疾病復發次數是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P<0.05),具體見表1。

表1 本組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單因素分析(n=121)
2.3 本組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和自我護理能力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與自我護理能力呈正相關(r=0.522,P=0.001)。
2.4 本組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 單因素分析及Pearson相關分析中存在統計學差異的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賦值見表2。結果表明,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既往史、病程、疾病復發次數和自我護理能力是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

表3 本組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3.1 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研究結果顯示,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得分為(2.95±1.31)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其結果明顯高于蒲美多[9]研究中對健康傳播視域下用戶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調查結果。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近年來醫療服務系統就診程序嚴格,與患者過度重視自我防護有關,也與患者對互聯網診療服務不夠了解有關。在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7個維度中得分最低的是社會影響維度(2.13±1.08)分,得分最高的是信任維度(4.28±1.33)分。社會影響維度得分低主要與患者受特殊形勢影響無法更加頻繁的參與社會活動,不能及時進行溝通交流有關;另外,因擔心網絡詐騙[10],很多患者不敢使用互聯網診療服務。信任維度高主要是因為相比其他就醫方式,絕大多數患者更愿意相信醫護人員,與醫護人員面對面接觸能夠增強患者安全感。鑒于互聯網診療服務帶來的諸多便利,及時有效提高行胃腸鏡患者的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迫在眉睫。
3.2 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既往史、病程、疾病復發次數和自我護理能力是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P<0.05)。分析原因:①行胃腸鏡患者年齡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其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越強。結果顯示,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隨著年齡增加逐漸下降,說明年齡越小的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得分更高,使用意愿更強。分析原因: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年輕患者已經接觸互聯網技術,更容易接受[6]。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隨著受教育程度越高逐漸增強,說明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在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得分更高,使用意愿更強。分析原因: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更了解互聯網診療服務的優勢和使用方法,快速了解互聯網診療服務的便利,增強患者參加互聯網診療服務的意愿[11]。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隨著家庭收入增加逐漸上升,說明家庭收入高的患者在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得分更高,使用意愿更強。分析原因:家庭收入高的患者經濟條件更好,可以支持患者獲取高端、先進的電子設備,有利于幫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接觸互聯網、了解互聯網、運用互聯網[12]。②女性、無既往史的行胃腸鏡患者,其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較弱。結果顯示,女性患者對于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得分較低,使用意愿更弱。分析原因:女性患者除了工作,還需要承擔照顧子女教養、生活起居等瑣事,平時無暇關注互聯網[13],加之目前網絡詐騙等因素,致使很多女性患者不愿接受互聯網診療服務。無既往史的行胃腸鏡患者對于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得分較低。分析原因:初次患病、初次行胃腸鏡手術,不了解互聯網診療服務的益處,影響患者選擇互聯網診療服務的意愿[14]。③病程越長、疾病復發次數越多的行胃腸鏡患者,其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更強。結果顯示,病程越長、疾病復發次數越多的行胃腸鏡患者對于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得分更高,使用意愿更強。分析原因:病程長、復發次數多的行胃腸鏡患者經歷多次醫院就診過程,深刻感受到醫院就診的難處[15],接觸互聯網診療服務后可以更深切地進行比較,從而了解其便利之處,更愿意選擇互聯網診療服務。④自我護理能力越高的行胃腸鏡患者,其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越強。結果顯示,自我護理能力得分越高的行胃腸鏡患者,其對于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得分更高,使用意愿更強。分析原因:自我護理能力高的患者具備更全面的醫療救護知識,可以更冷靜地分析互聯網診療服務的益處,更積極地選擇并使用互聯網診療服務[16]。
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為中等偏下水平,迫切需要提高。臨床醫護工作者可針對行胃腸鏡患者互聯網診療服務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實施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從而提高患者使用網絡就醫的習慣,提升護理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