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莎
摘 要:鋼琴演奏是一種常見的音樂表演形式,演奏者通過演奏將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傳遞給觀眾,讓觀眾從音樂中獲取精神的愉悅和美學價值。由此可見,美學與鋼琴演奏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優秀的鋼琴演奏者不僅能夠順利演奏樂譜,還能夠挖掘其中的美學內容,并將其傳遞給觀眾,帶給觀眾美的體驗。為進一步探究美學角度下鋼琴演奏的特征,本文從美學與鋼琴演奏的關系入手,分析美學在鋼琴演奏中的具體表現,闡述了美學角度下鋼琴演奏的原則,并提出美學角度下鋼琴演奏的有效策略,以期為鋼琴演奏者的表演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美學角度;音樂表演;鋼琴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06-00-03
鋼琴演奏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其與繪畫藝術、文學藝術一樣是美學的重要載體。鋼琴演奏者在充分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情感與音樂作品的情感融為一體,并通過高超的演奏技巧表達出來,為觀眾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從而使觀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美。由此可見,鋼琴演奏的美學價值表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對于鋼琴演奏者有較高的要求。因此,作為鋼琴演奏者必須對美學有一定的了解,意識到美學與鋼琴演奏融合的重要性,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斷提升自身對美學的感知和領悟能力,培養自身的表演技能,從而在鋼琴演奏過程中為觀眾帶來美學享受。
一、美學與鋼琴演奏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美學在鋼琴演奏中具有重要地位
從美學角度來看,美學在鋼琴演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演奏者想要呈現出一場精彩絕倫的鋼琴演奏,美學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參與因素,重要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美學具有情感性價值。情感表達是美學價值的根本所在,通過對美的感知和欣賞獲取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是更高一層的追求。將美學與鋼琴演奏相融合能夠讓觀眾從中獲得精神的享受和情感的洗禮,從而暫時遠離喧囂的現實世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美學具有超越性價值。即從美學角度來看,鋼琴演奏能夠讓觀眾的審美擺脫現實世界的束縛,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心靈層面的融合。
(二)鋼琴演奏是美學的表達途徑
美學是一種抽象的、無形的概念,其沒有固定的表現形態和表達方式,而是必須借助一定的載體和事物進行呈現,如可以借助繪畫藝術表達美學思想,也可以借助文學作品表達其中的美學價值。因此,鋼琴演奏也是美學的表達途徑。鋼琴作曲家所創作出的音樂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但在沒有演奏之前只是一堆音樂符號,觀眾并不能從中感受到美學的魅力。而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的理解和想法對樂譜進行再創作和表達,從而將樂譜中的情感通過鋼琴演奏準確地傳遞給觀眾,使觀眾感受到其中的美學思想和美學價值,為美學的表達提供有效的途徑。
(三)美學是鋼琴演奏的最終目標
鋼琴演奏作為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其演奏的目的不僅是將樂曲正確地演奏出來,更重要的是要在演奏過程中將樂曲的韻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內容進行充分的展示和表達,從而讓觀眾在鋼琴演奏中獲取美的享受。如果鋼琴演奏者對于美學的理解不夠深刻,在演奏過程中沒有將情感與演奏技巧進行融合,所演奏出的音樂無法向觀眾傳遞樂曲所要表達的美學思想和情感,無法體現鋼琴樂曲的真正價值。由此可見,通過鋼琴演奏讓觀眾感受到美、欣賞到美才是鋼琴演奏的最終目標。
二、美學在鋼琴演奏中的具體表現
(一)演奏技巧中的美學
很多觀眾認為,鋼琴演奏中的美學主要是指情感的傳遞和表達,其實美學滲透在鋼琴演奏中的方方面面,如演奏技巧中同樣有美學的存在。演奏技巧是鋼琴演奏中的重要內容,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夠改變樂曲的音色、音律等,從而使音樂呈現出不同的美感,傳遞出不同的思想情感。例如,演奏者為了有效呈現鋼琴曲中情感的變化,通常會運用不同的觸鍵方式和演奏技巧去詮釋不同的樂句。音樂樂句就像人類的語言一樣,需要一句一句地表達清晰,樂句的句頭和句尾都需要不同的情感處理,樂句之間需要有呼吸。演奏者要借助手指和手腕及手臂有效地結合和運用起來,去表達不同樂句和樂段的美感。演奏者也會根據情節發展調整演奏技巧。通過這種技巧上的變化能夠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音樂作品中情感的波動和發展,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給予觀眾美的享受。
(二)情感表達中的美學
鋼琴演奏不僅是樂曲呈現的過程,也是演奏者表達內心世界、抒發自身情感的過程,而這些情感的表達中就蘊藏著美學元素。觀眾通過欣賞音樂能夠從中感受到演奏者的思想和情感,并跟隨這種情感在腦海中描述出一幅幅畫面,沉浸到音樂演奏當中,這就是情感美學的一種表達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鋼琴演奏者在進行演奏時都有自己明顯的風格特色,因此在表達情感時也有所不同,所呈現出的美學價值和美學理念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例如,鋼琴家郎朗的鋼琴演奏風格多以自由、浪漫為主,在演奏過程中不拘泥于形式,其整體演奏風格更趨向于生動化和情感化,能夠通過演奏呈現出音樂的美學價值[1]。
(三)文化素養中的美學
鋼琴音樂作品種類豐富,很多音樂作品的創作都基于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甚至有部分音樂作品是直接從文學作品衍生而來的,這些音樂作品中蘊藏著深厚的文化素養。因此,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講,在演奏過程中不僅要將音樂和情感的美表現出來,同時也要展現其中的文學美。例如,我國有很多鋼琴音樂作品就是由古曲改編而來的,如《陽關三疊》《梅花三弄》等,其中《陽關三疊》就是以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為基礎創作而成的。因此,演奏者在進行鋼琴演奏的時候要先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和創作背景,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抓住其中的思想主旨,從而才能夠在演奏時準確將文化素養中的美學表現出來。
三、從美學角度分析鋼琴表演原則
(一)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統一原則
從美學角度來看,鋼琴演奏家想要通過演奏傳遞出音樂作品的美,帶給觀眾精神層面的享受就必須遵循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的原則。作曲家所創作的音樂作品都依托于特定的歷史背景、文化環境和社會情境,音樂作品會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因此,鋼琴演奏家必須對作品的創作歷史和背景有詳細的了解和認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從而準確表達音樂作品的歷史特征。同時,演奏者也要考慮當代的審美需要,不能背離現代的審美特征,而是要從表現形式、音樂風格、情感表達等方面找到兩者之間的共性,做到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準確表達鋼琴作品中的思想情感[2]。
(二)嚴謹性與創造性相統一原則
所謂的真實性與創造性相統一原則就是在保持原有作品完整度、真實性的同時,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進一步增強音樂作品的表現力。保持原有作品的真實性就是鋼琴演奏者要忠于原作品的音樂風格、思想情感等內容,在鋼琴演奏過程中不能隨意改變作曲者的創作意圖和創作意境。為了確保鋼琴演奏的嚴謹性,鋼琴演奏者要對樂譜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從音符、表情術語、速度、節奏等內容中反復琢磨作曲家的意圖,從而能夠在演奏過程中進行真實的還原和呈現。同時,為了將作品情感表達得更加準確,鋼琴演奏者可以對作曲家的生平、創作背景、人物性格等內容進行了解,從而有效抓住音樂作品的靈魂。而創造性是指鋼琴演奏就是對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是鋼琴演奏者在基于原作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的音樂元素、審美理念和價值觀念,運用自身的音樂和文學素養對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情感進行豐富和補充,不僅完美表達出作曲者的情感,也能夠賦予音樂作品新的時代特性[3]。
(三)技巧性與表現力相統一原則
鋼琴演奏不僅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也要求演奏者具備情感表達的能力,這樣才能夠為觀眾呈現出一場精彩絕倫的音樂表演。技巧性是鋼琴演奏的基礎,沒有技巧無法準確演奏音樂作品,難以為情感的表達進行服務;表現力則是技巧的進一步升華,是對音樂作品思想情感的表達。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如果演奏者只注重技巧的表達,而沒有情感的注入,則整個鋼琴演奏會讓觀眾感到空洞乏味,難以給觀眾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如果演奏者過于注重表現力而忽視了鋼琴演奏的技巧性,則鋼琴表演會缺少應有的特色和亮點,不易于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鋼琴演奏者不僅要加強對技術的掌握,同時也要強化自身的音樂表現力,通過嫻熟的演奏技巧和超強的表現力完美演繹音樂作品。
(四)感性與理性相統一原則
鋼琴演奏者想要準確表達鋼琴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必須深入樂曲當中體會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同時要將自身的情感與音樂作品進行融合,這就需要鋼琴演奏者保持一定的感性。但同時,如果鋼琴演奏者始終沉浸在這種情感當中而失去了應有的理性,在演奏過程中會無限放大情感部分,影響音樂作品的完整性。因此,鋼琴演奏者在進行表演時要注意感性與理性的統一,在融入情感的同時保持一定的理性,尋找二者之間的平衡,從而把握住藝術表演的精髓[4]。
四、美學角度下鋼琴演奏的有效策略
(一)將美學理念與鋼琴演奏技巧相融合
很多鋼琴演奏者在詮釋作品的過程中只注重技巧的表現,對于美學的理解和表達不夠深刻,從而導致整個音樂作品缺少情感的傳遞,很難讓觀眾與演奏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也難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基于美學角度下鋼琴演奏者想要完美呈現鋼琴音樂作品,必須重視美學理念與鋼琴演奏技巧的結合。因此,鋼琴演奏技巧是完成音樂作品的前提和基礎,但美學理念的表達是演奏技巧的延伸和發展。
演奏者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美學理念和鋼琴演奏技巧的融合:一方面,鋼琴演奏者要加強自身演奏技巧的訓練,通過加強練習不斷提升對演奏技巧的掌握,能夠熟練控制音樂作品中各種節奏變化和技巧難點。同時,鋼琴演奏者還可以分析研究其他演奏者的表演技巧,取長補短,促進自身表演技巧的提升與發展,為美學的表達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鋼琴演奏者要加強對美學理念的學習和感悟,通過欣賞其他優秀的鋼琴演奏作品體會美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并在理解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身對美學的理解,從而將這種美學理解與表演技巧進行巧妙融合。
(二)借助肢體語言表達美學理念
鋼琴演奏是以舞臺形式呈現的,觀眾在這個過程中所欣賞到的不僅是音樂作品,還包括由演奏者、舞臺環境、音樂作品共同打造的舞臺效果,因此其所感受到的美也包括演奏者所表現出的肢體動作、演奏神態等內容。而演奏者的肢體語言作為舞臺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肢體語言不僅能夠幫助演奏者表達音樂情感,也能夠幫助觀眾借助于肢體語言對音樂進行解讀。因此,美學角度下鋼琴演奏必須重視肢體語言的作用和運用,學會借助肢體語言來描繪鋼琴作品中的美學思想[5]。
一方面,鋼琴演奏者要重視對自身肢體語言的控制和訓練,盡可能讓自己的肢體語言與音樂作品融為一體,避免多余、突兀的肢體語言動作破壞整個音樂作品的美感。另一方面,鋼琴演奏者要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找準音樂作品與肢體動作融合的切入點,使肢體語言能夠準確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感,讓觀眾通過跟隨演奏者的肢體語言沉浸到音樂的世界,感受音樂的美好。除此之外,鋼琴演奏家要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和肢體語言特色,在表達音樂情感和美學理念的基礎上形成鮮明的個人特色,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觀賞體驗。
(三)營造鋼琴演奏意境
鋼琴演奏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美學在其中的體現不僅來自音樂作品本身,同時也與演奏環境和演奏意境息息相關。因此,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音樂作品的時候要意識到營造意境的重要性,通過音樂層次的塑造或演奏技巧的轉化突出音樂作品中的意境,讓觀眾沉浸在音樂表演的意境當中,更好地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波動和情緒變化,從中體會鋼琴演奏的美學價值。
一方面,鋼琴演奏者要具有營造意境的意識,對音樂作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確定這首音樂作品的意境風格。同時,在演奏過程中通過音色變化、節奏調整營造音樂作品的意境,讓觀眾對音樂作品展開想象,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鋼琴演奏者要重視舞臺氛圍的營造。舞臺環境作為鋼琴演奏的一部分,觀眾對鋼琴演奏的感官體驗來自舞臺所呈現的直觀感受,其背景、燈光、場景布置等因素都會影響意境的塑造。因此,演奏者在進行表演之前要與舞臺布置人員就自身的感想以及想要營造的舞臺效果進行良好的溝通,并對舞臺及燈光展示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商榷,對表演中的整個舞臺的意境進行思考,讓舞臺輔助其鋼琴表演進行全面的美的展示[6]。
五、結束語
鋼琴演奏是演奏者向觀眾描繪音樂作品,傳遞音樂作品情感的重要途徑,其中不僅蘊藏著演奏者和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同時也包含了一定的美學思想,讓觀眾在欣賞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得美的體驗。因此,作為鋼琴演奏者要認識到在美學角度下鋼琴演奏要遵循創造性與嚴謹性、歷史性與時代性、技巧性與表現力、理性與感性的統一,將美學理念與表演技巧巧妙融合,通過肢體語言和意境營造呈現音樂作品的美感。
參考文獻:
[1]趙文雪.淺析音樂美學視角下的鋼琴演奏[J].戲劇之家,2019(16):1.
[2]朱丹.從美學角度淺議音樂表演中的鋼琴演奏[J].明日風尚,2020(20):135-136.
[3]井晶.音樂與技術在鋼琴演奏中的有機結合——基于美學角度的分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7):119-124.
[4]梁晨.基于美學視角下的鋼琴演奏藝術研究[J].藝術品鑒,2022(30):168-170.
[5]厲冰凌.淺析美學素養在鋼琴表演中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5(16):128,131.
[6]張騰尹.鋼琴演奏的觸鍵方式淺析[J].戲劇之家,2022(2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