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其意義與價值不言而喻。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當前有一部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知遠遠不夠。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顯得尤為重要。在語文課堂上,教育者需深入剖析教材,發掘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使學生深刻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1.1 拓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形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寶庫,包含了豐富多樣的故事、詩詞、成語等文學經典內容。將這些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激發他們對文學的興趣。此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形式,如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演講比賽、課堂講座等,這些都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創造力。
1.2 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思維能力具有積極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價值觀,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可以提升對美的感知能力,并培養對美的欣賞和追求。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思維的深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現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具有深遠的意義。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黑板為媒介、學生為受眾的教學方式,往往使得語文教學過程單調乏味,難以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語文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當前,許多小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存在畏難情緒,認為文言文所描述的環境和情境與現代社會存在很大的差異,缺乏實際的學習意義。在古典詩詞的學習中,部分學生僅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對杜甫、杜牧等詩人的作品缺乏深入理解。更有一些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少心理上的認同,雖然在學習過程中接觸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并未真正認同其教育價值。對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教師需要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更具吸引力和實效性的教學活動。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幫助他們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培養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原則
3.1 精選內容,注重質量
選擇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確保所教授的內容具有教育性、思想性和文化性。同時,要注重內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避免誤導學生。
3.2 融入課堂,有機結合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自然地融入語文課堂,與語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可以通過課文講解、閱讀理解、寫作訓練等方式進行滲透。
3.3 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進度,循序漸進地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先從簡單的文化知識入手,逐步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3.4 啟發思維,培養興趣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中,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可以通過提問、討論、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4.1 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有效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基石和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源,是眾多專家和學者深思熟慮、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精心編寫的。為了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達到教學與文化和諧統一的目的,教師需要在備課階段深入挖掘和分析教材內容,找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契合點,并通過適當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以《中國美食》為例,教師在教授這篇文章時,可以融入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的美食文化。自古以來,我國人民一直秉持著“民以食為天”的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農業基礎上形成的。我國國土面積廣大,且是少數民族眾多的國家之一,各區域和民族在飲食習慣上存在差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食風格。為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美食文化融入教學活動,教師在備課期間應利用互聯網搜集相關視頻和圖片材料,通過信息技術制作成幻燈片(PPT)課件,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我國豐富多元的美食文化,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還可以根據美食拓展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例如,傣族人民因生活環境中竹子生長旺盛,其美食和生活用品都與竹子緊密相連,如竹筒飯、竹粽子以及竹制桌子和凳子等,都體現了當地的特色。小學生好奇心強,對美食充滿興趣,教師應利用這一特點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步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2 講述傳統文化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為了使學生熱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推動其發展,教師需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使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歷史故事等,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重要途徑。以《將相和》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史記》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司馬遷的人生經歷以及編撰這部著作所面臨的困境,進而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在分析廉頗、藺相如兩位人物的特點時,教師應著重強調其優秀品質,如廉頗的知錯能改和愛國主義情懷,藺相如的足智多謀、寬容大度和以理服人等。這些品質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體現。通過此種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形成這些美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歸納并分享各自發現的文章中所體現的與傳統文化相契合的點,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4.3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時,應審慎篩選富有吸引力的教學內容,將學生自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中。通過此種方式,能夠潤物細無聲地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進而提升其思想道德修養與藝術鑒賞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學習欲望、興趣和策略顯得尤為關鍵,遠勝于單純的知識傳授。教師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應將學生的興趣、態度和價值觀置于教學的核心地位。鑒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他們更傾向于聆聽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或參與喜愛的活動。教師可將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融入教學,引導學生深入古詩文所營造的意境,以此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1]。
4.4 提升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教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提升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既有助于其個人職業發展,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要途徑。當教師真正肩負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之時,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更好發展和提升。具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教師,能夠精準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契合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日常教學。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還能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因此,學校應積極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不斷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同時,應激發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熱情,總結教學經驗,塑造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如舉辦研討會、觀摩教學和經驗分享等,營造良好的教師學習氛圍。這些舉措將切實提升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提供可靠的師資保障。
4.5 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了增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熱愛,可以特別策劃一系列古代服飾與文化體驗活動。首先,組織學生穿著古代服飾,親身感受傳統服飾的設計美學和文化內涵,讓他們深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習俗和文化風貌。同時,可以設置傳統手工藝體驗課程,如剪紙、折扇、中國結等。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制作,深刻體會傳統手工藝的精湛技藝和獨特魅力。這些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也讓他們更加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針對不同傳統節日,可以精心組織一系列不同的慶祝活動。比如,在元宵節期間,學生們親手制作元宵燈籠,感受節日的溫馨氛圍;在端午節期間,他們包粽子、掛端午飾品,親身體驗傳統節日的習俗和文化內涵。這些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能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此外,還可以安排古代音樂和舞蹈學習課程。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演奏傳統樂器、學習古老舞蹈動作,從而領略古人音樂和舞蹈的藝術魅力。
4.6 利用多媒體手段豐富教材內容
為深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并激發其學習興趣,本文提倡將多媒體手段融入教學。通過多媒體設備,教師可展示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圖片、歷史照片及文物影像,讓學生能產生直觀的感受。同時,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視頻和動畫片段,這有助于學生更為直接地領略其魅力與歷史背景[2]。此外,還可以利用互動教學軟件,設計如配音、填詞、配樂等交互式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深入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言、音樂所包含的美學價值。不僅如此,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豐富資源,如在線博物館、文化遺址等,讓學生通過電子導覽、虛擬游覽等方式,更為深入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與內涵。鼓勵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創作如幻燈片、影片、動畫等作品,以展現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創意,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索熱情。
5 結語
小學語文課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性是顯而易見的。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深度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更能夠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培育學生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為此,廣大教育工作者需不斷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入途徑,充分發揮其在塑造學生品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引用
[1] 蔡紅芳.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語文世界(小學生之窗),2023(10):50-51.
[2] 蘇瑤.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23(9):19-20.
作者簡介:李婷婷(1982—),女,山東濟寧人,本科,中小學二級,就職于山東省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