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朝紅 劉策 崔璐璐 趙群怡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關乎家國。每年年初的市、縣、鄉人代會上,人大代表一人一票,選出當年的各級政府民生實事項目。2022年,浙江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人大票決(票薦)產生民生實事項目近1萬件。
為民辦實事,重在落實,貴在堅持。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成效幾何?推動民生實事從愿景到現實,各級人大又有哪些實招硬招?
杭州:高質量推動民生實事落地見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為推動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見效,杭州市人大常委會組建了10個市人大代表監督小組,通過“部署會”發動、“監督周”推動、“報告會”問政、回頭看跟蹤、滿意度測評,高質量推動項目實施。
“組拳出擊”顯力度
2022年5月7日,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民生實事項目專項監督部署會,明確監督工作安排,落實相關監督責任。
會后,10個監督小組迅速行動,“量身定制”監督計劃,綜合運用多種監督方式,積極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監督周”活動。第四監督小組提前開展民生實事項目培訓會,編印監督手冊;第十監督小組組織市人大代表先后赴建德市欽堂鄉殘疾人之家、市康復醫院等進行督查,并提出意見建議49條。
“代表監督周”期間,共有204名杭州市人大代表、155名區縣(市)人大代表參加集中監督,開展調研和明察暗訪283人次,監督發現問題112個,提出建議意見199條,協調解決問題64個。
深問實答察關切
票決出的民生實事項目,承載著百姓滿滿的期盼。2018年以來,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進一步規范“一府兩院”工作報告會,深化“代表問政”環節,明確代表可就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情況進行互動交流,提出意見建議。
在2022年8月15日舉行的杭州市“一府兩院”工作報告會上,聚焦民生實事項目辦理的“辣味問政”如期而至。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如何‘提檔升級?”“為什么要建‘鄉村博物館?”……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我們圍繞‘空間有沒有,空間在哪里,如何規劃利用好老舊小區有限空間三個問題,扎實推進空地興建、拆除重建……”“鄉村博物館主要是特色館,因地制宜地發揮資源優勢,突出特色創新。目前,全市已建成這類博物館250余家……”
一問一答間,問出了百姓心中關切,答出了政府部門的責任和承諾。
數字賦能增質效
“建議對地鐵6號線線路進行優化整合。”2022年6月6日,在對地鐵接駁公交(新辟線路)運行民生實事項目開展日常監督時,杭州市人大代表胡秀華發現,地鐵4號線與地鐵6號線的換乘站火車東站的換乘方式為“出站換乘”,市民出站后要再進站換乘,十分不方便。她隨即在杭州市人大“民生實事監督”應用場景提交了建議。項目牽頭部門在收到建議后,第一時間與代表進行溝通,提出線路優化改造設想。
隨著數字化改革的深入推進,數字賦能民生實事項目監督成了新常態。“民生實事監督”應用場景包含項目進度榜、專項監督臺、代表滿意票、實事檔案館等模塊,代表可就近就便開展監督,并通過該應用場景上傳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系統自動生成交辦單,直達有關職能部門,部門在線反饋辦理情況,代表實時進行評價,形成有效的監督閉環。
圍繞代表在監督中提出的意見建議,監督小組會組織代表深入項目建設現場開展跟蹤監督,并通過聽報告、查報表、促回復等形式與部門共同分析梳理難點,推動問題解決。
“這些舉措推動形成了年初有票決、年中有互動、年底有測評的民生實事項目推進完整閉環,有助于政府完善工作舉措,確保民生實事項目落實落地。”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2年12月19日,杭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的報告,并通過“民生實事監督”應用場景對10件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均為滿意。
平陽:聯動監督構筑美麗“生活圈”
美麗河湖工程建設是2022年平陽縣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包含園林綠化、綠地綠道建設、打造水美鄉鎮等內容。一年來,平陽縣人大常委會全力助推項目落地,把“美麗河湖”變為“幸福河湖”。
履職評議助力擦亮生態底色
園林綠地是一座城市最基本、最直觀的生態底色。美麗河湖工程計劃建成園林綠化項目15個、新增綠地12公頃、新建綠道10公里。
為切實推動民生實事項目落實落細,縣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平陽縣政府組成部門及其主要負責人履職監督評議的若干規定》,并于2022年首次組織開展評議。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被納入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履職監督評議指標體系。
“我們成立評議工作組,一周時間每天進駐一個部門,通過召開動員會、分組談話、民主測評以及站所走訪等方式開展評議摸底,力促評議工作實戰實效。”縣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2年11月初,工作組在摸底調研中發現,美麗河湖工程分解指標中,園林綠化項目進度相對滯后。工作組及時將相關情況反饋有關部門,同時提出整改建議,并跟蹤監督,持續關注整改情況。
2022年11月底,縣人大常委會召開專項工作評議會,聽取部門綜合履職報告以及部門負責人履職報告,前期反饋問題的整改情況成為關注重點。
結果令人欣喜,“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新增綠地13.41公頃,新建綠道19.6公里,貫通省級綠道3號線,超額完成民生實事項目任務指標。”
數字賦能凝聚治水合力
水環境的高效治理和常態化保護是美麗河湖工程建設的應有之義。縣人大常委會積極推進“平e近人”應用場景建設,同時聯動鰲江鎮人大打造“護水e路行”基層單元特色應用場景,同步推進線上“護水”場景搭建與線下“護水”行動開展。
“護水e路行”下創設“e路宣”“e路督”“e路商”“e路護”四大模塊,通過增加“宣”的維度、豐富“商”的渠道、拓展“督”的形式,全鏈條串聯起人大代表、選民、政府部門等主體,推動形成全民參與水環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2022年,平陽縣成功創建省級美麗河湖2條、水美鄉鎮4個,完成水上碧道建設11.098公里;累計治理河道16.14公里,完成年度任務的102.5%。
專項監督按下危廢治理快進鍵
“凈土清廢”是美麗河湖工程的“源頭”項目之一。2022年,平陽縣人大常委會跟蹤監督“凈土開拓戰”“清廢規范戰”行動,全力確保土地安全利用。針對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處置費用高、處置難等歷史問題,督促有關部門開展小微危廢收運處置問題專項治理,建立健全小微危險廢物統一收運體系。目前,全縣實現統一收運全覆蓋。
在平陽縣人大常委會的持續監督下,“無廢城市”創建按下快進鍵,同時打出了積分制評估、助企惠企性政策等“組合拳”,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道路。
桐鄉:靶向監督打造人才“蓄水池”
在桐鄉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桐育工匠”被票選為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桐鄉市人大常委會緊盯進程,全程監督,助推項目高質高效實施,各項目標任務均超額完成。
專項監督,全方位做好人才工作
市人大常委會成立由常委會領導領銜、市人大各委室協調、市人大代表參與的代表監督小組。2022年4月20日,代表監督小組到市人力社保局聽取項目推進情況匯報。9月9日,前往桐鄉技師學院和相關企業,實地察看技能培訓開展情況。12月8日,赴市人力社保局開展項目督辦活動。
此外,市人大常委會結合就業促進“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查找技能人才就業方面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督促有關部門解決。
建言獻策,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
“桐育工匠”代表監督小組的人大代表來自不同行業,日常工作即履職現場,他們深入企業、車間傾聽呼聲,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我認為當前仍缺少一線工人自我提升的平臺。”“要凸顯技能人才價值,完善評價獎勵機制。”……在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代表們持續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鞏固成效,厚植技能人才成長沃土
“截至目前,已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3.4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74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880人……”在“桐育工匠”民生實事項目督辦會上,代表監督小組聽取了市人力社保局關于項目落實情況的匯報。成效值得肯定,但監督小組也指出了存在技能人才培育機制不夠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
“‘桐育工匠民生實事項目的圓滿完成是我市技能人才培養的又一新起點。”在今年2月上旬召開的桐鄉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桐育工匠”再次入選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監督推動民生實事項目落實落細,探索更有益于技能人才能力素質提升的途徑,助力厚植技能人才成長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