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啟軍 韋有周
摘?要:自貿試驗區是對接RCEP的先導示范區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是有效銜接內部價值鏈和對外價值鏈的重要節點。本文分析了RCEP生效對跨境電商發展帶來的新機遇,RCEP生效對自貿試驗區功能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打造面向RCEP的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貿易網絡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RCEP;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09
0?引言
由東盟10國發起,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在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檢驗檢疫等方面形成統一規則,成員國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稅,域內貿易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2022年1月RCEP正式生效,對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時間成本、價格成本、統一規則產生作用,經濟要素流動將更加順暢,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將加速融合。2022年1月至10月,中國對14個RCEP成員國進出口同比增長8.4%。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經濟新的試驗田,2012年起,中國先后設立了上海、廣東、天津等2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自貿區的對外開放、對內引領、先行先試的新高地。自貿試驗區的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但受地域限制,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域只能承載價值鏈的特定環節,必須強化功能關聯,有效銜接內部價值鏈和對外價值鏈,才能充分拓展自貿試驗區功能。RCEP生效后,我國自貿實驗區如何更好把握RCEP帶來的市場開放機遇和挑戰,進一步完善自貿區功能,將自貿試驗區打造成對接RCEP的先導示范區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強化功能關聯,成為有效銜接內部價值鏈和對外價值鏈的重要節點,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1?RCEP生效對跨境電商帶來的機遇
跨境電商貿易額快速增加。近年來全球線上消費需求激增,中國跨境電商快速增長,消費升級引發的對境外商品消費需求不斷增加,2020年我國海淘用戶規模達1.58億。相較于歐美市場,RCEP區域內各國,特別是東盟國家的電商滲透率相對較低,發展潛力巨大。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已達1.98萬億元,增長15%,其中出口1.44萬億元,增長24.5%。商務部《“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指出,2025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2.5萬億元,與2020年相比,增幅將高達47.92%。
RCEP將促進跨境電商擴大進出口規模。RCEP促進了各成員國間和區域間共同作用,產生“1+1>2”的聯動效應。RCEP將在降低貨物貿易關稅、減少非關稅比例、推進貿易便利化等方面促進區域內貿易發展。RCEP大力推廣無紙化貿易,認可電子合同,電子簽名,完善了電子商務的爭議解決機制等措施,RCEP的生效將促進跨境電商快速成長,擴大進出口規模。
推動跨境物流發展。RCEP明確支持電子商務的跨境經營,不對電子商務征收關稅,進一步規范了成員國之間跨境電商的海關監管辦法,RCEP將極大推動跨境物流發展,有利于跨境物流企業助力中國制造企業“出海”,促進東南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RCEP采取預裁定、抵達前處理、信息技術運用等促進海關程序的高效管理手段,簡化海關通關手續。這涉及跨境物流多個環節,包括降低甚至消除郵政小包征收關稅的風險、降低海外物流倉儲建設成本等,港口航運、跨境電商這類企業將直接受益。例如,當進口締約方取得清關所需信息后,應當在48小時內放行貨物;對于易腐貨物,如海鮮、水果和蔬菜等生鮮貨物,進口締約方在收到清關信息后6小時內應當放行,大幅提高了跨境物流效率。
RCEP將驅動跨境電商數字貿易快速發展。在RCEP簽署之前,亞太地區電子商務領域沒有一部較為統一、完整、規范的協議規則,電子商務在爭議中曲折發展。RCEP生效后,創造有利的跨境電子商務環境,可帶動在線營銷、在線交易、在線支付、倉儲物流、數據處理、云服務等數字貿易新業態的加速發展,客觀上要求跨境貿易數據共治共享,具體包括無紙化貿易、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通關電子化、免關稅、數據自由流動等。這需要完善跨境電商生態圈,構建數字化營商環境,協助搭建數字化外貿基礎設施,促進外貿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動并完善RCEP的計算設施位置、電子跨境傳輸等電子商務規則普及,推廣無紙化貿易、電子內容與簽名應用,經濟水平、發展程度、文化風俗各不相同的各個締約國家能夠有所依據解決較為普遍的問題,營造良好的營商貿易環境,減少知識產權糾紛和判定爭議,跨境貿易將更為便利化、高效化、標準化。將電子商務與RCEP對接,減少信息不對稱,扶持電子商務走向國際市場,緩解國內市場飽和問題。
RCEP將借助跨境電商推動自貿區成為雙循環的重要節點。RCEP框架下成員國間貿易壁壘逐漸減少,跨境電商將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生產要素再整合,促進產業鏈的分工和合作,打造區域價值鏈。自貿試驗區可通過跨境電商試驗區建設,推動自貿區成為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打造成對接RCEP的先導示范區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強化內部價值鏈和對外價值鏈的功能關聯,促進長三角地區和內陸城市參與RCEP區域合作。這符合我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模式,也進一步提升了亞太地區價值鏈整合度,開放世界經濟,促進自由貿易發展。
RCEP將破解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關鍵難題。跨境電商最大的痛點之一就是跨境電商物流。RCEP框架下,各成員國之間采用預裁定、抵達前處理的方式,運用信息技術等高效率管理方式,簡化清關手續,這將大大提高跨境電商的物流效率。RECP框架下,知識產權保護、營銷行為合規的要求以及多方協同監管跨境電商交易數據政策的落實,可緩解消費者對跨境電商商品質量的顧慮,提高商品正品率,破解商品質量難以保障、消費體驗差的痛點。
RCEP將加速跨境電商企業海外倉區內布局。目前,我國海外倉數量已經超過2000個。RCEP的投資條款規定締約方不得歧視成員國投資者,并提供最惠國待遇,這為建設海外倉創造了更加自由便利的環境。海外倉區內布局的優化將促進跨境貿易加速實現本地化,進一步提高跨境電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更好滿足境外用戶的需要。
2?RCEP生效后自貿區功能面臨的挑戰
自貿區面臨如何拓展保稅鏈功能問題。自貿區享有貨物存儲自由、貨物進出自由、貿易自由政策,尤其是“免稅、保稅”功能。RCEP協定生效后,各成員普遍實現了較高的自由化水平,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檢驗檢疫等方面形成統一規則,成員國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稅,自貿區“免稅、保稅”的功能不再具有任何優勢。海外倉的設置對自貿區原有的基本功能(倉儲、物流服務,貨物的國際轉口,國際采購、配送與分撥及相應分揀、包裝等增值活動,以及國際中轉集拼,國際航運服務與港口增值服務、快件轉運服務)發出了挑戰,需要進一步提升保稅鏈功能,進行服務升級和優化。RCEP在貨物貿易領域的另一大亮點是原產地累積規則,根據其規則,在確定產品原產地資格時,可將各RCEP其他成員國的原產材料累積計算,來滿足最終出口產品增值40%的原產地標準,從而更容易享受到關稅優惠。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統計2022年1月至9月,企業申領RCEP原產地證書10.86萬份,貨值50.03億美元,可享受進口國關稅減讓0.75億美元。自貿區面臨如何聚焦供應鏈通道,完善保稅鏈功能,拓展服務功能和提升服務能級,優化區域跨境電商供應鏈和價值資源等任務。
自貿區原有貿易功能將削弱。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將對傳統的貿易模式產生直接沖擊,進而影響自貿區的貿易活動。海外倉的設置對自貿區原有的基本功能,例如倉儲、物流服務,貨物的國際轉口,國際采購、配送與分撥及相應分揀、包裝等增值活動,以及國際中轉集拼,國際航運服務與港口增值服務、快件轉運服務等功能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RCEP原產地累計規則下引發的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轉移也對商品的進出口產生負面效應。
國內城市積極拓展“保稅+”業務。RCEP生效后,國內各地積極拓展“保稅+”業務,推動跨境電商(全國已有132個試驗區)發展。例如,杭州打造“保稅+”涉及“智能制造”“新零售”“直播”等業務;蘇州大力發展“保稅+研發”“保稅+維修等”業務;青島聚力發展“保稅+電商”“保稅+物流”等業務;重慶推動“保稅+智能制造”“保稅+服務貿易”等業務模式發展;鄭州積極發展“保稅+貿易便利化”“保稅+跨境電商”等新型業務。自貿區如何結合自身優勢拓展“保稅+”業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RCEP生效前,自貿區科技定位主要在國家科學中心、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人才高地、“四新”經濟、綜合環境優化和科技金融等。RCEP生效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經濟技術將廣泛運用于跨境貿易服務、生產、物流和支付環節,大幅提升其效率。新型科技創新模式更將極大促進自貿實驗區產業鏈和配置優化升級。
如何提升跨境貿易數字化水平是當務之急。RCEP涵蓋了一系列推動貿易數字化,降低信息溝通成本的規則。在RCEP前,國外貨物需要先進關,后等顧客正式購買后直接從自貿區倉庫發貨,但這樣增加了貯藏成本,且需顧客或商家繳納關稅費用。RCEP中明確規定采取預裁定、抵達前處理、信息技術運用等促進海關程序的高效管理手段,外貿規則更加簡便統一,節約了時間成本。例如協定要求推進無紙化貿易,認可電子文檔與紙質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等。跨境電商交易將朝著數字化方向前進,成員國之間的電子商務將逐步實現數據共享,包括通關、倉儲、交易等各個環節在內的整個跨境貿易將變得更加透明、高效。跨境電商企業可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生型數字經濟,將其廣泛運用于跨境貿易服務、生產、物流和支付環節,提升效率。
3?打造面向RCEP的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貿易網絡
探索以自貿試驗區與RCEP經貿合作的新機制,充分發揮自貿區在發展國內外雙循環“連接經濟”的作用,成為國內外雙循環的中心節點,構建面向RCEP的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園區。鼓勵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園區,與RCEP成員國進行產業合作,優化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鏈和供應鏈。與大部分RCEP成員國相比較,我國先進制造業等新興產業處于中上游,有著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通過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建設,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展現區域比較優勢,促進進出口貿易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在國家政治地緣關系緊張、貿易保護勢力抬頭等不利條件下,通過產業鏈重構與RCEP成員國產業鏈共建,發揮區域間產業集聚效應,縮小政治形勢變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與制約,促進國內產業鏈逐步融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貿易商品結構,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鏈和供應鏈發展新格局。
壯大面向RCEP的全球跨境電商集成分銷平臺。構建面向RCEP的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搭建中外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全球跨境電商集成分銷平臺,支持跨國公司設立亞太和全球分撥中心,跨境電商營運中心、物流中心和結算中心,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中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中應加強境外經貿合作,加快布局海外倉,增加境內外專業采購商規模,提升跨境電商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使RCEP與進博會、跨境電商等平臺和業態協同、聯動發展,加強本國應急和重要物資供應安全,保障大宗商品國內供給,也為當地人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
建設面向RCEP的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加快構建面向RCEP成員國的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支持專業服務機構提供通關、物流、品牌營銷、融資、法律等服務,提升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能級。圍繞信息互聯互通、規則共商共建、作業協同協調、風險聯防聯控、資源通享通用等重點,推動海關監管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管理,構建起全新的貿易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加快運用大數據實現安全與便利的有機統一。
發展面向RCEP的國際冷鏈物流樞紐。構建連接世界的冷鏈物流樞紐,打造以冷鏈和保鮮為基礎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強化進口集散功能,積極推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服務企業深度融入國內外冷鏈市場網絡,加強自貿區冷鏈物流企業在本領域運營中的競爭優勢和主導能力,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等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國際中間品冷鏈加工增值、轉口貿易國際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服務京津冀、長三角和大灣區的“國家冷鏈大倉庫”,形成國際國內冷鏈貿易、物流服務和供應鏈動能轉換核心。
參考文獻
[1]顧萬全,張武.RCEP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N].經濟日報,2022.12.27.
[2]陳靚,談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上海經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科學發展,2021,(6):4147.
[3]鄭春芳,肖旭.RCEP的簽署對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六大影響[J].經濟研究參考,2021,(11):116127.
[4]鄭穎瑜.RCEP背景下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創新發展路徑探析[J].對外經貿,2022,(1):5559.
[5]白光裕,梁明.RCEP框架下中國區域價值鏈優化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2,(10):6270.
[6]陳慧.RCEP生效后中國參與區域產業鏈價值鏈重構的機遇、挑戰與應對[J].經濟縱橫,2022,(08):7682.
[7]李欣欣.抓住RCEP政策機遇,精準推動上海三大重點地區高質量發展[J].科學發展,2022,(1):5761.
[8]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全國首單保稅研發和檢測業務落地[EB/OL].[20221220]?,http://www.sipac.gov.cn/szgyyq/c113612/201902/93d20d187fb844eb81772f268fdc1c40.shtml,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