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男 陳雨欣 陳櫟圩 胡馨平 苗新茹 祁丹萌
摘?要:以經濟內循環為主的經濟雙循環給中小企業尤其是外貿型中小企業帶來一定的挑戰,但2020年8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使得中小型外貿企業也迎來全新發展契機。本文以蘇州市吳中經濟開發區中小型外貿企業為調研對象,了解雙循環背景下蘇州中小型外貿企業出口面臨的產品出口依賴傳統市場、出口物流成本提升、人民幣匯率高波動等問題,提出新發展格局下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路徑,力求促進蘇州外貿企業的長遠發展,進一步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戰略的落實。
關鍵詞:中小型外貿企業;新發展格局;困境;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14
近幾年,全球范圍內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抬頭,導致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日益加劇,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且恢復緩慢,使全球經濟深陷“長期性停滯”格局。在此背景下,2020年5月,黨中央首次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20年8月,黨和國家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15項穩外貿穩外資的政策措施。雖然以經濟內循環為主的經濟雙循環政策給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外貿企業也帶來一定的挑戰,但給中小型外貿企業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蘇州中小型外貿企業數量眾多,中小企業作為蘇州經濟發展的主體部分,無論是對推動社會進步,還是促進社會穩定都發揮著基礎力量。本文以蘇州市吳中經濟開發區中小型外貿企業為調研對象,了解雙循環背景下吳中經開區轄區內中小型外貿企業出口面臨的現實困難,提出新發展格局下中小型外貿企業發展路徑,力求促進蘇州外貿企業的長遠發展,進一步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落實,提升蘇州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
1?蘇州市吳中經濟開發區中小型外貿企業發展現狀
1993年11月吳中經濟開發區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12月正式升格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從中小企業數量來看,2019年吳中經濟開發區轄區內中小型外貿企業數量919家,2020年中小型外貿企業數量增加至1441家,比2019年增長較多,其中進口增長123家,出口增長166家,進出口總家數增長522家。2021年度增長幅度放緩,基本與2020年度持平。
從出口規模來看,2019-2021年吳中經開區中小企業出口額穩步上升,2019年出口總額達到2218億人民幣,占吳中區5592%,占全市162%;2020年達到258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73%,占吳中區出口總額的6427%,占全市出口總額的194%;2021年273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76%,占吳中區出口總額的6344%,占全市出口總額的184%。
從行業分布情況來看,吳中經開區外貿型中小企業涉及行業廣泛,主要以批發業為主,共561家企業,占比45%,還包括研究和試驗發展行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電氣機械和材料制造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紡織服裝服飾業、零售業等。
從產品結構來看,吳中經濟開發區出口產品包括:機電產品,機器、電子產品、電氣設備;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高新技術產品;賤金屬及其制品;塑料、橡膠及其制品;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雜項制品,光學、檢驗、醫療設備;農產品,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及其制品。其中吳中經開區主要以出口機器、電子產品,電氣設備為主,且出口額逐年增長,各類型出口產品較2019年和2020年均有所增長。
從貿易區域看,吳中經開區產品主要銷往歐盟、美國、東盟、日本、中國香港等國際和地區。特別是前三大貿易伙伴出口規模相當,其中歐盟(包括英國)出口略微領先,東盟出口增速明顯。2021年對歐盟出口達到151955萬美元,增長1376%;對東盟出口達到121081萬美元,增長2628%。而對我國香港地區的出口額逐年下降,2021年出口額20523萬美元,下降1038%。
2?吳中經開區中小企業出口面臨的困境
2.1?產品出口市場過分依賴傳統國家和地區
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的出口產品以機電產品為主,機電產品的出口額逐年上升,且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受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影響,2020年吳中經開區對美國的出口額明顯下降。2021年蘇州機電產品在歐盟、東盟的出口形勢良好,增長率分別是?13.73%、26.78%。
2.2?外循環經濟受疫情影響,出口企業物流成本上升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我國的外循環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外貿型企業更是首當其沖。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并且各國經濟體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在黨的領導下我國企業復工復產,經濟穩步增長。由于海外疫情的惡化,多國地區出現生產停滯、供應不足等情況,國際需求呈現回暖趨勢,而我國成為國際貨物供給的主要來源國。截至2022年上半年特別是上海港仍然“嚴重擁堵”,大量貨物占用出貨的箱子,出現“一箱難求”的現象。吳中經開區的出口產品絕大多數從上海港或寧波港出運,很多企業也表示出口貨物長期積壓在港口導致合同無法正常履行。2021年9月,我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報價317357點,較2020年底上漲11946%。集裝箱海運價格漲幅達10倍,創歷史新高。2022年9月我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為259335點,雖然較2021年9月下降1828%,但與2020年12月相比依然增長7934%。
2.3?人民幣匯率高波動,影響企業利潤
2021?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大幅上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升至6.3572,處于近3年來最高水平。2022年10月人民幣匯率強勢反彈升破7關口,時隔兩個多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強勢重返“6區間”。匯率高波動時代,企業要樹立風險中性意識,控制好匯率風險敞口。而中小型外貿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匯率損益的波幅較大,原因在于匯率風險管理意識相對薄弱,匯率風險管理評價指標不規范,風險控制方法和流程不科學,缺乏專業外匯市場人才等。
3?吳中經開區外貿型企業出口發展路徑
3.1?抓住“一帶一路”、?RCEP協定發展機遇,實施多元化戰略
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的出口產品以機電產品為主,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吳中經開區中小型外貿企業不僅要鞏固已有海外市場,還要致力于開拓新市場。
首先,企業積極參加東北亞博覽會、中俄博覽會等,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
其次,RCEP?協定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意味著涵蓋東盟10國、中日韓澳新等?15?國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地。這一協定中降低投資壁壘及放寬市場準入等相關方面的內容對我國開拓外循環發展空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吳中經開區中小型外貿企業要緊抓?RCEP?帶來的發展機遇,挖掘?RCEP?成員國市場。
3.2?創新運營模式,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3.2.1?企業層面
吳中經開區中小型外貿企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完成數字化轉型:
第一,在生產端加快生產設備、供應鏈管理等設施設備的智能化改造。首先建立數字化生產標準,通過提升設施設備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來提升企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要加強企業員工的數字化生產意識。
第二,銷售端改變傳統運營模式,對接大型國內外電商平臺,利用平臺優勢實行線上線下融合運營,線上貿易談判與出口產品分銷。
第三,對于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人才需求問題,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開展學徒班、訂單班等模式,為企業培養數字技術應用型管理人才。
3.2.2?政府層面
吳中經開區中小型外貿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暴露出人才資源、資金、以及數字化轉型的風險管控等問題,致使吳中經開區中小型外貿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難度加大。經調研發現,這些企業在人才需求及人員培訓方面的政策需求最為迫切。這就要求政府部門要充分了解中小企業的政策訴求,做好人才鏈與產業鏈的匹配融合。而對于中小型外貿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資金困難問題,政府牽頭,通過金融機構為中小型外貿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例如,構建普惠制數字化轉型專項基金或在研發新的金融產品等,為中小型外貿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金融支持。
3.3?構建高效物流體系,提升貨運效率
從企業角度,第一,中小型外貿企業可以考慮與海運公司進行深度合作,例如簽訂中長期運輸合同,從而使企業能夠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以相對穩定的價格來獲取運輸服務保障。第二,吳中經開區中小企業的最大貿易對象是歐盟,其次是美國和東盟,除了采用海運、航空運輸之外,對于出口歐盟和東盟的產品可嘗試采用國際鐵路聯運模式。此外,中小企業的出口量一般不大,可以聯合多個出口企業進行拼箱,從而提高集裝箱使用效率,降低運費成本。第三,加快建設海外倉,拓寬海外銷售渠道,對于已建的海外倉通過提高其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來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從運輸監管部門角度,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推動航運企業和海運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要充分發揮工作機制的協調作用,加快構建開放共享、覆蓋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要保障進口貨物進得來、出口貨物出得去。
3.4?政銀保合力優化營商環境,在供給側提升服務質量
首先,政府部門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為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
其次,金融機構應在發展普惠金融扶持中小型外貿企業、提升企業的匯率風險服務水平等方面充分發揮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此外,金融機構應正確引導中小型外貿企業合理的利用匯率避險工具來應對匯率風險。
最后,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在保障出口企業的收匯安全和銀行的信貸安全的作用,為中小型外貿企業在出口貿易中提供風險保障,以便中小型外貿企業運用更加靈活的貿易手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開拓新客戶、占領新市場。
4?結論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近幾年全球政治經濟局勢提出的重大經濟發展戰略。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蘇州市吳中經濟開發區中小型外貿企業面臨著許多挑戰。中小型外貿企業應著力開拓新市場、創新運營模式,有效利用國內國際兩大市場資源和需求,提高生產運營效率來應對外部環境沖擊、利潤大幅壓降等危機。同時政府部門聯合金融、保險等機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供給側提升金融保險服務質量,扶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薛見寒,黃茂興.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出口型民營企業現實困境與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22,(1).
[2]侯銳.數字經濟背景下中小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J].紡織導報,2022,(04).
[3]陸岷峰,徐陽洋.經濟雙循環背景下中小企業的機遇、挑戰與成長的著力點[J].西南金融,2021,(01).
[4]劉洋.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J].紅旗文稿,2020,(19).
[5]萬順平.后疫情時代中國外貿企業的經營困境與對策[J].輕工科技,2021,37(02).
[6]楊玉珍,魏敏.雙循環背景下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出口的創新路徑[J].對外經貿實務,2021,(08).
[7]王連香.交通運輸部:五項措施推進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N].現代物流報,2022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