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俊艷 蔡建剛
摘?要:旅游景區門票定價是景區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采用數理模型分析方法,從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對一部制和兩部制定價的效率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兩部制定價不僅可以解決由邊際成本定價帶來的景區虧損問題,還可以解決由一部制定價造成的社會福利偏低問題,具有社會福利增進的優越性。為了更好地實施兩部制定價,應重視旅游者需求數據的收集和旅游價格信息數據庫的構建,完善景區配套工程、產品與服務,調整景區固定費用與從量費用的比例,并加強景區門票價格監督。
關鍵詞:景區門票;兩部制定價;社會福利最大化;價格規制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66
旅游景區門票問題涉及民生福祉、體現國家政策。景區門票價格管理改革已成為現階段政府推動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接連發布系列政策文件,旨在完善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和管理工作,特別是對重點國有景區降價問題提出了要求。《“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發〔2021〕32號)明確指出,“加強旅游景區門票、觀光購物等價格管理,重點查處國有旅游景區不執行政府規定的價格水平和浮動幅度、擅自增設收費項目、通過違規設置‘園中園門票等形式變相提高門票價格、捆綁銷售、不按規定明碼標價、不執行優惠措施、價外加價等行為”。在此背景下,基于兩部制定價產生的“園中園”門票或二次門票收費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然而在實踐中,兩部制門票依然是國內外景區門票的主要形式,國內也有不少旅游目的地(如鳳凰古城)因通票(即一部制定價)而形象盡毀。一部制與兩部制,到底孰優孰劣?本文采用數理模型分析方法,從政府規制和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對一部制和兩部制定價的效率進行比較,并對現行兩部制門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辨析,以期為我國旅游景區門票定價和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1?自然壟斷與景區門票價格規制
旅游資源具有自然壟斷屬性。從旅游資源開發的角度來看,多家企業共同開發不僅會造成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還會造成產權不清、秩序混亂等問題。因此,假如某家企業已經成為特定旅游資源的開發商或某個景區的經營者,那么其他企業就不能擁有該旅游資源的開發權和經營權,顯示出排他性。與此同時,從旅游者消費的角度來看,旅游資源往往不存在競爭性,而且隨著游客人次的不斷增加,旅游資源開發會體現出巨大的規模經濟效應,而規模經濟(或平均成本遞減)則是“成本次可加性”(sub-additive)的充分條件。
價格規制是指規制者從資源有效配置和服務的公平供給觀點出發,以限制壟斷企業確定壟斷價格為目的,對價格水平和價格結構進行規制。自然壟斷的企業是某種特定市場需求的唯一提供者,壟斷勢力極強,具有壟斷定價的動機和條件。然而,旅游資源或景區往往具有準公共物品的性質,其價格應該體現公益性和公平性,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制度優勢。如圖1所示,MR為邊際收益曲線,MC為邊際成本曲線,D為需求曲線,當P=MC時,即在均衡點(Pe,Qe)處,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化。如果不加以規制,景區會按照MC=MR的利潤最大化定價法則定價,此時的價格Pm遠遠高于Pe,供給量卻小于Qe。與此同時,部分消費者剩余轉化為了生產者剩余(G),并造成了社會福利的無謂損失(H+K)。因此,政府對于景區門票的定價要加以規制,不能說只要進入市場,就應該以市場經濟的法則來對待門票價格問題。
2?一部制與兩部制定價的效率比較
2.1?最優定價標準
旅游景區門票定價的目標是使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化,即實現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之和最大化。假設信息是完全的,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不存在壟斷和外部性等扭曲因素;假設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為p,旅游者對于該景區的需求量為q,景區的需求函數表示為q=f(p),則其逆需求函數為p=p(q)。
假設該景區建設和運營的成本函數為:
C=C(q)=cq+c0(1)
其中,c為變動成本,c0為固定成本;需求函數和成本函數均可微且連續。
由此,社會總效益(SB)可表示為:
SB=∫q0p(q)dq(2)
在沒有外部性的情況下,社會總成本(SC)就是景區建設和運營的成本,即:
SC=C(q)=cq+c0(3)
于是,社會總福利(W)可以表示為:
W=∫q0p(q)dq-C(q)(4)
通過最優化求解可得,當p=C′(q)?=c時,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等于邊際成本時,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化,此時的資源配置效率是最高的。此處,我們把邊際成本定價視為旅游景區門票的最優定價標準。
然而在現實中,由于自然壟斷企業的規模經濟性,邊際成本往往低于平均成本,邊際成本定價會使旅游景區收不抵支,從而產生虧損。政府價格規制既要防止景區壟斷定價獲取超額利潤,又要避免因邊際成本定價造成景區長期虧損。現實的定價往往是在景區收支平衡的情況下,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而一部制和兩部制定價的邏輯前提正是收支平衡預算約束。
2.2?兩種定價制度的效率比較
一部制定價,即一票制或通票,是旅游景區門票統一定價的典型形式,旅游者購買門票后不用另行支付其他費用就可以享受所有旅游產品和服務。兩部制定價,即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旅游者進入景區的基本門票,稱之為“固定費用”,是所有旅游者均需支付的費用;第二部分是景區內產品和服務的費用,稱之為“從量費用”,旅游者可自行決定是否購買。
2.2.1?一部制定價
令旅游景區需求的價格彈性為
,表示如下:
η=η(q)=-dqdp·pq>0(5)
旅游景區收支平衡,即:
p·q-C(q)=0(6)
式(4)和式(6)聯立構建拉格朗日函數:
L(q,μ)=∫q0p(q)dq-C(q)+μ[p·q-C(q)](7)
式(7)對q求一階導數,將式(5)代入,并令其等于0,得到:
pp-C′(q)·μ1+μ=η(8)
令R?=?μ?/?(1+μ),則化簡可得:
p=C′(q)1-R/η(9)
可以看出,收支平衡預算約束下旅游景區門票價格要高于邊際成本。此時,景區沒有獲取壟斷利潤,也沒有發生虧損,實現了收支平衡條件下的社會福利最大化,這就是平均成本定價。
2.2.2?兩部制定價
相比一部制定價,兩部制定價的特點在于成本分攤,而成本分攤的目的就是要公平合理地將不同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攤給不同的產品、消費群和消費者。對于旅游景區的多產品服務模式而言,就是讓旅游者購買的門票能夠與之所要負擔的成本相適應。在邊際成本遞減的行業,兩部收費常作為保本定價的一種手段,即消費者支付一筆基本費之后有權按一定的單位價格購買所需數量的商品,行業運行的收費應該等于邊際成本,而行業出現的虧損則由固定費用彌補。
假設某旅游景區的基本門票(固定費用)為P0,景區內產品和服務的收費(從量費用)按邊際成本收取為c,則收支平衡時有:
P0q+cq-C(q)=0(10)
式(4)和式(10)聯立構建拉格朗日函數:
L(q,μ)=∫q0p(q)dq-C(q)+μ[P0q+cq-C(q)](11)
同理可化解得到:
p=(1+μ)C′(q)-μ(P0+c)(12)
由此可以看出,兩部制定價下的景區門票價格結構有兩個構成,一個是體現固定成本的基本費用(固定費用),一個是體現邊際運行成本的從量費用。這種價格制度充分體現了邊際成本定價的優越性,也彌補了僅僅按邊際成本定價而出現的虧損問題。
2.2.3?效率比較
為了更加直觀地比較一部制和兩部制定價的效率,以下用圖形和數理模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論證。如圖2所示,AC為旅游景區的平均成本曲線,MC為邊際成本曲線,D為旅游者需求曲線。
旅游景區門票按一部制定價時,即以平均成本定價時,門票價格為p2,供需平衡時的均衡點為E,需求量為q2。此時的社會總福利可以表示為:
W一部制定價=∫q20p(q)dq-p2q2+(p2-p1)q2(13)
旅游景區門票按兩部制定價時,旅游者自愿消費的費用按照邊際成本來征收,價格為p1,供需平衡時的均衡點為H,需求量為q1。此時的社會總福利可以表示為:
W兩部制定價=∫q10p(q)dq-p1q1(14)
由于旅游景區的固定成本不變,因此兩部制定價下的社會總福利又可表示為:
W兩部制定價=W一部制定價+∫q1q2p(q)dq-(q1-q2)p1(15)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景區兩部制定價下的社會福利要高于一部制定價的社會福利,即兩部制定價是有利于增進社會福利的。現實中,旅游景區兩部制定價遭到批判和質疑,主要是針對兩個問題:一是違規設置“園中園”門票,二是固定費用和從量費用的比例失調。第一個問題可以通過法律法規的途徑予以判別和解決,第二個問題則是景區經營者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體現,如果處理得當,不僅可以做到收入不變條件下的政策性降價,達成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的降價要求,還能實現游客分流、保護資源等作用,從而彰顯景區經營者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3?結論與建議
價格是價格水平和價格結構的有機統一,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制定不僅要考慮到價格水平的可接受性,還要考慮到價格結構的合理性,體現公平與效率的完美結合。通過數理模型分析,兩部制定價不僅可以解決由邊際成本定價帶來的景區虧損問題,還可以解決由一部制定價(或平均成本定價)造成的社會福利偏低問題;兩部制定價迎合了景區多樣化產品和服務的現實,考慮到旅游者由于游覽時間、興趣偏好等形成的需求差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旅游者的負擔,是值得肯定和推廣的旅游景區門票定價方法。
與一部制定價形成的高價門票相比,兩部制定價通過成本分攤的方式降低了景區大門票的價格,又以從量費用自愿購買的方式增強了旅游者的選擇權,既能滿足國家對景區門票降價的政策要求,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景區利益不受影響。政府對景區門票兩部制定價進行規制,重點不在于景區門票有哪幾部分構成,而在于彌補固定成本的基本門票如何確定。由于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的現象,景區經營者有虛報固定成本而獲取較高基本門票的可能性,這就會對兩部制定價機制的實施效果帶來負面影響。為了更好地實施兩部制定價,推動價格機制的正向促進作用,提出如下建議:
(1)重視旅游者需求數據收集,構建旅游價格信息數據庫。旅游景區門票價格制定要充分考慮旅游者需求信息,特別是旅游者的需求價格彈性,通過價格彈性區分旅游者群體,制定針對性強、匹配度高的門票價格。目前,由于旅游數據信息的缺乏和失真,旅游景區無法制定合理的價格,政府則無法開展有效監管。因此,要加強旅游大數據建設,為景區門票價格制定提供真實依據;同時要強化數據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讓各利益相關者能夠方便、快捷地查詢,以便做出正確的抉擇。
(2)完善景區配套工程、產品與服務,采取兩部制價格。旅游景區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設施、優良的產品和服務,這些設施、設備、產品和服務的成本都要內化于景區門票價格之中,但不能讓所有旅游者都同比例的承擔。出于景區的多樣化建設以及旅游者的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旅游景區應大力推廣兩部制甚至多部制價格,增強旅游者的消費選擇性,更加體現景區門票的公平性,同時也通過從量消費進一步支撐景區的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新產品和新服務的供給。
(3)調整固定費用與從量費用的比例,優化價格結構。兩部制定價作用的發揮關鍵在于固定費用和從量費用比例的合理設計,過高的固定費用和較多的從量消費會被旅游者視為亂收費,感受到不公平性,從而引發對“園中園”門票的強烈不滿;固定費用過低,則有可能使景區收不抵支,同時有可能產生嚴重的旅游者“搭便車”現象,對景區資源環境保護等熟視無睹,從而引發公地悲劇。因此,要優化景區門票價格結構,發揮價格機制的促進作用,為景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4)實施政府價格規制,加強景區門票價格監督。旅游景區門票實行兩部制定價是政府推進價格規制的重要途徑,政府要加強對景區固定成本的審查和監管,避免景區基本門票過高和過低,確保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政府要通過部門規章的制定、調控政策的出臺、獎懲措施的推廣等進一步加強旅游景區門票的價格監督,特別是對違法違規行為和不按規定履行相關職責的行為予以嚴懲,提升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為景區門票制定的規范化和有效性“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君昌,曾軍平.公共定價理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1011.
[2]蔡建剛.景區門票價格調整要以保護資源為出發點[N].中國旅游報,20130503(011).
[3]劉強,王磊.旅游景區收費體制的理論框架與改革實踐[J].宏觀經濟研究,2018,(6):133146.
[4]吳普.深化景區門票價格管理改革的中長期政策建議[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5):2124.
[5]張凌云.景區門票價格與門票經濟問題的反思[J].旅游學刊,2019,34(7):1724.
[6]張蘊萍.公平競爭審查視野下中國政府規制治理體系的構建[J].理論學刊,2017,(5):8186.
[7]朱曉輝.基于質量導向的旅游景區門票定價模型優化與實踐——以云南旅游景區為例[J].學術探索,2015,(7):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