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梅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群的構建應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指引,以情境化的學習任務為主線,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四年級下冊二單元四篇課文及口語交際欄目涉及了科普文、說明文、新聞等實用性文體,結合本單元學習主題,嘗試以時間為線索,設計以“跨越歷史長河?擁抱大千世界”為主題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在設計學習任務時,將預設問題前置,設計梳理比較、口語表達和習作等學習任務。希望學生在積極參與語文實踐的過程中,既關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鑒賞,也關注實用性文體的特征,逐步提升語文閱讀與表達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關鍵詞: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實用文;自然與科技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78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按照內容整合程度分三個層面設置了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其中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含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清楚得體的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日常生活交流和溝通的需要。“實用性閱讀”中的“實用性”雖指向閱讀對象即實用性文體,但仍應綜合考慮閱讀文本的特點,既關注文本作為實用文注重理解性閱讀與操作性閱讀的一面,也關注文本作為經典閱讀篇目注重品味與鑒賞的一面。“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在本質上是“輸入—內化—輸出”的過程,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應相機安排“實用性交流”學習任務。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人文主題為“自然與科技”;閱讀要素是“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寫作要素是“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發明的東西”。本學習任務群涉及的內容包括四篇課文《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夢圓在今朝》、口語交際《說新聞》以及寫作《我的奇思妙想》。首先,四篇課文皆為實用文,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既能體現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優勢,將單元內容有機整合,在短時間內快速捕捉信息、分析并內化信息,也可以體現“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實用性特征。本任務群創設“跨越歷史長河?擁抱大千世界”主題學習活動,以時間為線索,實現單元內容的有機整合。將課文串聯,實現“實用性閱讀”的情境化,在突出文體特征的同時,適時引導“說新聞”,寫一寫我的奇思妙想,將閱讀與交流相融合。在設計閱讀篇目學習任務時,從任務群學習和經典文本解讀兩種視角切入,既關注本單元實用文的實用性,也注重對經典文本的鑒賞,在《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中,關注學生愛國情感的提升。本學習任務群共設計4個教學環節,每個教學環節設計不同學習任務,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到聽說讀寫當中,整體性的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本學習任務群只是預設,各學習任務中的梳理表格可靈活運用,既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也可小組討論或由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其他部分也應酌情考慮,進行取舍。
1?探尋遠古
1.1?梳理恐龍演化過程
時間回到兩億四千萬年前,此時還沒有人類。
(1)現實生活中哪些動物可以飛向藍天?恐龍如何飛向藍天?默讀課文,驗證猜想。找出描寫恐龍與鳥的詞語。
鳥:輕靈、五彩斑斕?凌空翱翔?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
恐龍:粗壯有力、兇猛異常?笨重?遲鈍?茹毛飲血。
鳥和恐龍看似毫不相干,兩者有什么關系呢?(引導提出問題)。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話揭示了兩者的關系(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2)閱讀第二段,說一說讀后的收獲。如果就第二段的內容提出問題,你會怎樣提問?(為什么科學家會認為恐龍與鳥有關系?(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發現有羽毛的恐龍化石))。
(3)閱讀第四段,說說第四段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恐龍的演化。
結合表格,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試著針對課文提出問題。
鼓勵學生提問,并整理,一一尋求答案
1.2?說說課文中的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時間來到幾萬年前,此時的人類還處于智人階段,樣子跟大猩猩差不多。這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是不懂的字詞、句子、結構等,也可以對課文提出質疑)并整理提出的問題如下表。
為什么要寫這塊琥珀?它有什么特別之處?怎么理解第16段“這是很少見的”?
為什么說“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詳細情形”?
第9段“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這里的“一轉眼”是不是與“幾千年”矛盾了?
課文中琥珀的形成經歷了哪些階段?課文中的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2)邊讀邊解決問題
(3)課文中琥珀的形成經歷了哪些階段?課文中的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填寫表格:
(4)對照表格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中的琥珀的形成過程。
2?了解科技
2.1?梳理“飛天夢”實現過程
這要追溯到明朝時期(大約600年前),齊讀課題“千年夢圓在今朝”針對課文題目提出問題,并整理問題,尋找答案
(1)閱讀課題,提出問題。
(2)自讀課文,嘗試解答。
選擇部分問題重點解讀。
如:為什么稱這個夢為“千年夢”?
①“千年”是虛指,形容時間很長。
②在古代,科技并不發達,人們只能將“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夢想寄托于幻想,因此是“夢”。
成語“嫦娥奔月、鯤鵬展翅、九天攬月”都是古代人民對于飛天的美好想象。相機學習成語:“嫦娥奔月”提示讀音“奔”讀四聲,最早見于《淮南子》。
“鯤鵬展翅”關于飛天的奇思妙想,源于《莊子·逍遙游》。
“九天攬月”“九天”指天的最高處,這是李白的飛天夢想。
③古代神話傳說,點燃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明代萬戶進行了大膽實踐,從明代到現在,為實現飛天夢中華兒女一直持續努力,延續很長時間,且在今后會一直努力,所以稱為“千年夢”。
(3)以時間為線索梳理飛天夢的實現過程。
(4)對照表格,說一說飛天夢如何逐步實現,在實現飛天夢的道路上有哪些節點性事件?
①如何理解“盡管他的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但仍被國際航天史學家公認為人類飛行探索的先驅”?(雖然萬戶的做法現在看來沒有什么科學依據,但是他勇于探索實踐的精神鼓舞著我們,萬戶飛天失敗也說明我國在實現飛天夢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雖遭遇失敗和挫折,但仍不斷嘗試,不斷努力)
②為什么詳寫“神州五號”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和“嫦娥四號探測器月球軟著陸”?(真正的飛天夢就是人到太空遨游,“神州五號”真正實現了這一夢想;“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都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引以為傲)
(5)關注排名,感受自豪。
用數字準確記錄了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取得的成就。
第五到第三第四再到“人類首次”,令人自豪!
2.2?了解當代高科技——納米技術
(1)這篇課文結構清晰,每個段落都有中心句,畫出中心句。
①什么是納米技術呢?
②?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③納米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加健康。
(2)課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有疑問的地方?
①專業名詞:碳納米管、碳納米管天梯、納米吸波材料、病灶、納米緩釋技術(查詢工具書、專業資料得到答案)。
②未來納米技術會用到哪些地方?
(3)這是一篇說明文,文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做比較如果把直徑1納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當于把乒乓球放到地球上現在吃一次藥最多管一兩天,未來的納米緩釋技術,能夠讓藥物效力緩慢地釋放出來,服一次藥可以管一周,甚至一個月。
舉例子為了說明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舉了三個例子:冰箱里如果使用納米圖層,能殺菌、除臭,使蔬菜保鮮期更長;“碳納米管”比鋼鐵結實百倍,未來可能坐上“碳納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納米吸波材料用于戰機隱形。為了說明納米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加健康,舉了三個例子:納米技術可以實現疾病的早期檢測與預防;未來的納米機器人可以治療癌癥;納米緩釋技術可以讓藥物效力緩慢釋放,吃一次藥可以管更長時間。
3?比較寫法,感受實用文的特點
3.1?感受實用文的語言特點
(1)比較王文利《琥珀物語》與課文《琥珀》寫作手法的異同。《琥珀物語》關于琥珀形成的介紹,文字簡潔、用詞準確;而課文中關于琥珀形成過程的介紹是用科學小品的形式展現的,課文講了兩個小故事分別介紹了琥珀里兩個小動物的由來和人類發現琥珀的地點,課文不僅介紹了琥珀的相關科學知識,而且生動有趣。
(2)體會說明文表達特點。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1納米等于十億分之一米”列數字,用詞精準。同時課文在說明“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和“納米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加健康”時,分別舉例子,更具有說服力。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恐龍變成鳥兒飛向藍天的進化過程。第四段“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四千萬年前”,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其中“大約”用詞準確嗎?(雖然“大約”表示在那段時間左右,但是用在文中是準確的,因為時間太久遠了,目前科學家只能做出大致的推斷,不能具體推斷到哪一年,因此這里用“大約”是表達精準的。)這樣的表達還有哪些?(“有些”“數十噸”“一些”等)總之,說明文的文字以表達準確為目的,要實事求是。
3.2?說新聞
我們常說的實用文除了科普文、說明文還有新聞等實用性文體,今天我們試著“說新聞”。
(1)課后收集新聞。
(2)選擇一則新聞和同學交流,注意要說明新聞的來源,清楚、連貫地講述,講述內容準確,不隨意更改內容。
(3)說說自己對這則新聞的看法。
(4)總結新聞的特點。
4?我的奇思妙想
4.1?說一說,寫一寫
萬戶的奇思妙想,讓他成為飛向太空的第一實踐者,凡爾納的奇思妙想,讓他成為科幻小說之父,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奇思妙想,想發明一些神奇的東西,參考教材中的題目“會飛的木屋”“水上行走鞋”“會變大會變小的書包”說一說你想發明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功能?寫下你的發明,讀給同桌聽。
4.2?畫一畫
將你要發明的東西,畫出來,注意畫出它的特點。
4.3?評一評
由教師和同學共同評選優秀作品并展示。評價標準如下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朱于國.“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內涵、課程價值與實施策略[J].語文建設,2020,(09):49.
[3]王榮生.實用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褚樹榮.經世致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解讀[J].語文學習,2018,(09):2629.
[5]茍靖.基于六層次閱讀能力系統的小學實用文教學內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