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書雅,王 娜,景衛利,汪 嫚,鄧 曼
十堰市太和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湖北442000
護理職業獲益感指護士在執業過程中,能夠感知到護理職業帶給自身的收益,認同護理職業能促進自我的全面成長[1]。其作為一種內源性的良好情緒價值,能夠提高專科護理工作的質量,穩定護士隊伍,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對護士的身心健康也有重要意義[2]。護士核心能力是護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最主要的能力,包括護士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態度[3]。由于兒科護理對象的特殊性,護士的核心能力是保證兒科護理安全和質量的前提[4]。研究顯示,兒科護士往往承受著更大的壓力[5],兒科護士的穩定性是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近年來有關護士職業獲益感和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受到很多學者的重視,本研究分析兒科護士職業獲益感現狀,并探討護士核心能力與職業獲益感的關系,為穩定兒科護士人力資源提供參考依據。
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20年6月—7月選取我院兒科148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在本院工作的注冊護士;②在本院從事兒科護理工作滿1年;
③本人知情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調查期間不在崗的護士;②外院進修學習和實習護士;③近3個月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影響情緒者(如親人病重或亡故、個人健康問題等)。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結合相關文獻[2-4]與護士臨床工作實際情況自行編制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學歷、職稱、聘用方式、工作年限、婚姻狀況、夜班次數、是否參與科室事務(如質控、臨床教學、科研等)等。
1.2.2 護士職業獲益感量表
該問卷由胡菁等[6]編制,共包括5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計分,從“很同意”到“很不同意”依次賦值5~1分,得分越高表明護士職業獲益感越強。該問卷具有較強的信效度,總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958,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21~0.893
1.2.3 兒科護士核心能力調查問卷
該問卷由文靜[7]編制,問卷包括共6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賦分為1~5分,總分66~330分,分數越高表示兒科護士核心能力越強。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48,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768~0.949。
經本院護理部許可后,由兒科護士長通過科室群發放問卷星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152份,回收問卷152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14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4%。

148名兒科護士職業獲益感總分為(132.78±13.75)分,護士核心能力總分為(287.77±20.51)分,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維度得分見表1。

表1 兒科護士的職業獲益感和護士核心能力總分及各維度評分(n=148) 單位:分
不同人口學資料分析顯示,學歷、職稱、工作年限、是否值夜班、專科護士、參與科室事務的職業獲益感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護士核心能力與其職業獲益感均呈正相關(r=0.564,P<0.01),護士核心能力及其各維度對職業獲益感各維度均有影響。見表3。

表3 兒科護士的職業獲益感與護士核心能力相關性(r值)
以職業獲益感總分為應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為控制變量,以護士核心能力各維度作為自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第1層放入一般人口學資料,第2層放入護士核心能力各維度得分。結果顯示,職稱、工作年限、是否值夜班,專科護士、參與科室事務及護士核心能力中5個維度(專業態度、溝通協調能力、專業發展能力、護理實踐能力、疾病與信息管理能力)進入回歸方程。控制一般資料后,R2=0.518,P<0.001,護士核心能力中5個維度可聯合解釋應變量總變異的51.8%。見表4。

表4 護士職業獲益感的多元線性分層回歸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兒科護士職業獲益感處于中等偏高水平,略高于崔亞娟[8]的研究結果,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和時間不同。選取醫院是附屬教學醫院,護士的學歷、職稱、工作年限整體相對較高,專業技能及心理素質更加成熟,各項工作能夠得心應手,對職業的正向體驗也會更多,因此得分有所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自身的成長維度得分最高,可能是醫院管理者注重對護士綜合素質培養,促進護士成長。此外,兒科患兒病情危重,需要兼顧患兒和家屬的需求,促使兒科護士必須要加快自身成長步伐,不斷提高專業綜合能力以勝任日常護理工作。正向職業感知維度得分最低,這與陳雪蕾等[9]的研究一致。近年來護理專科獨立性日益凸顯,但是傳統“重醫輕護”思想的根深蒂固,改變大眾認知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10]。兒科病人易恐懼、哭鬧、不配合,家長期望高,頻繁倒夜班,不能很好地兼顧家庭與工作的關系,付出與回報感知失衡[11],也會影響護士的正向職業感知。
本研究結果顯示,兒科護士核心能力總分為(287.77±20.51)分,處于中等水平,與杜娟等[12]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中護士得分最高的維度是專業態度,提示兒科護士在主觀上對本職工作認同,專業知識技能水平較高,工作態度積極,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這可能得益于所研究醫院積極開展磁性護理服務[13],以家庭為中心,護士不僅高效完成日常護理工作,還主動為患兒及家屬提供生活及情感支持,使其能夠切實感受到優質的專業態度。疾病與信息管理能力得分最低,護理信息化建設,可以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減少護理安全隱患,對護士職業正向感知具有重要意義[14]。護理管理者應該積極引導護士掌握必要的信息管理能力,利用院內護理數據平臺,鼓勵護士靈活使用微信群等自媒體開展工作,培養信息素養能力,改善護理服務質量。朱振云等[15]基于微信平臺的探究式教學法,提高了兒科低年資護士的自主學習能力。借助互聯網信息化將護理服務延伸至早產兒全程,增加了護理工作的趣味性和延續性,提高了患兒及家長的滿意度[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兒科護士核心能力與護士職業獲益感呈正相關(r=0.564,P<0.01),即護士核心能力越高,護士職業獲益感越高。這一結果與類似研究[17]結果一致。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控制一般資料后,專業態度、溝通協調能力、專業發展能力、護理實踐能力和疾病與信息管理能力可解釋護士職業獲益感的51.8%。兒科護士核心能力的提高,能夠使護士成熟應對工作中的各類狀況,在不斷完成挑戰的過程中,護士也會獲得良好的反饋,職業獲益感水平也會隨之提高。護士感受到職業帶給自己的收獲和益處,在工作中產生正向的體驗和情緒,轉化為對護理工作的積極情感體驗,激發其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熱情和精力[18]。護理管理者在正確把握兩者關系的基礎上開展措施:一方面,舉辦積極心理學和職業規劃等專題講座,激發護士不斷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另一方面,運用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以提高護士的核心能力,搭建良好的個人發展平臺,讓護士參與科室各項日常管理工作,將學習所得應用至護理工作中,感受到自身能力提高,收獲工作帶來的意義和滿足,提高職業獲益感。
兒科護士的職業獲益感處于中等水平,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護士核心能力是其主要影響因素。護理管理者應加強對兒科護士核心能力的干預,進一步激發其對職業認同感,為患兒提供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兒科護士職業獲益感越強,能使其感知護理本職工作帶來的價值,從而提高滿意度,穩定兒科護理隊伍。本研究僅限于本院部分兒科護士,統計數據結果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將進一步擴大研究樣本范圍,開展多中心調查,為穩定護理人力資源提供更有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