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凌頌
東晉知名畫家顧愷之畫了一幅特別有名的《洛神賦圖》,畫中描繪了洛神乘坐雙體畫舫嬉游的生動場面,這可是晉代雙體船珍貴的形象資料喲!
雙體船行速慢,而且相對平穩,是皇室、貴族喜愛乘坐的船,這種船上往往有著繁復的裝飾,因而也被稱為“彩舟”或“畫舫”。雙體船上沒有帆,只用櫓推進,甲板上設有暖閣,頂部有遮陽的涼棚,布局設置合理,造型典雅美麗。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魏晉時期作為水上交通工具的船只已建造得非常完善了。

《洛神賦圖》里的晉代雙體船

敦煌壁畫中的船
敦煌壁畫中也有很多畫面描繪了古代的舟船。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50 余座洞窟中從北周、隋、唐、五代直到北宋、西夏時期的70 余幅壁畫,描繪了100多只舟船,包括飄板、橢圓形船、無帆小船、帆船、樓船、雙尾船等各種船型,有些船還具有域外船舶的特點呢。
汴河客船模型
繪畫作品也是當時生活的寫照。從孤舟到舟群,從帆起到帆落,從繩索交錯到桅桿倒臥起伏,很多繪畫作品中描繪了船舶的形態和漁民的生活,為我們“看見”歷史提供了珍貴的素材。
在黑龍江海林柴河鎮群力村牡丹江右岸的巖壁上,有一些新石器時代的巖畫,被稱為“群力巖畫”。畫中有獨木舟,舟上有人或站或坐,有人劃船扶舵,有人雙手撒網,生動描繪了當時人們的捕魚活動。

群力巖畫
到了北宋,繪畫大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細致描繪了汴河上百舸爭流、帆檣如林的景象。畫中汴河上的船只大體可以分為漕船、客船、貨船三種類型,總共二十多艘。張擇端刻畫得細致入微,把船舶體型、結構、布置特點、船上工具以及航行操駕等各方面展現無遺。它既是美術作品,也是考察中國宋代內河船的重要文物資料。

《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河客船

汴河客船模型
繪畫作品中,經常與船舶一起出現的肯定是漁民啦。在古代,一些漁民常年漂泊在水上,以船為家。他們的船大的可以容納三代同堂,小的可供一對夫婦和未成年子女居住。此外,描繪海外貿易的繪畫也是異彩紛呈。這些繪畫中有傳統的中國帆船、綺麗的港灣風景、鱗次櫛比的商行以及各式各樣的出口貨物,呈現了一派繁榮昌盛的海港圖景。其中有一幅十分著名的外銷畫《廣州港和廣州府城畫》,描繪的就是廣州港、廣州城和珠江沿岸的風景,場景規模宏大,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當年廣州貿易口岸的繁華景象。
藝術是生活的反映,除了上面提到的繪畫作品,巖畫、壁畫、帛畫、畫像石、畫像、卷軸畫中也有很多與航行、舟船有關的圖像,借助它們,我們對中國古代的水上世界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你到博物館參觀時記得好好看看喲!

現藏于大英圖書館的《廣州港和廣州府城畫》(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