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明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實施“兩強一增”行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步伐,安徽省池州市以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鄉村振興創業園、培育皖美池州推薦官(以下簡稱“一帶一園一官”)為抓手,通過整體設計、一體化推進,初步趟出一條“村居美、田園美、道路美,產業優、生態優、治理優”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有力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池州市以“村居美、田園美、道路美,產業優、生態優、治理優”為創建目標,全力建設黨建引領、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示范帶。
建立“三項機制”,實現高位高效推進。專班推動,成立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工作專班,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統籌協調,市委農辦督促落實,縣區黨委政府具體規劃建設。力爭到2025年,各縣區分別建成5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實現全域推進。常抓常議,將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日常工作考核內容,建立定期督查通報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就示范帶建設作出專門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先后調研調度17次。清單化落實,將2022年的4條示范帶建設任務,落實到點、到人、到時間,實行“專班班長季度調度、縣級領導牽頭包保項目”調度推進工作機制。
堅持“三個突出”,實現“盆景”變“風景”。突出規劃指引,科學規劃布局,確定貴池區“城市郊區休閑農業旅游觀光鄉村振興示范帶”、東至縣“黨建引領村企共建示范帶”、石臺縣“生態硒都南部茶旅融合示范帶”、青陽縣“環九華綠色康養產業示范帶”等4條示范帶。突出項目驅動,2022年示范帶內共實施綠色食品、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美鄉村建設、鄉村振興創業園等項目74個,計劃總投資15.07億元,當年投資4.5億元,涉及12個鄉鎮、31個行政村。突出質效提升,統籌農田、公路、農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點投入示范帶區域,將帶內散落“亮點”串聯,形成一小時車程的可看、可學、可復制鄉村振興示范帶。如,東至縣串聯5個村,建成老虎崗村長江禁漁宣傳主題公園以及香隅村休閑觀光等4個示范點,帶動村集體村均收入超過30萬元。

爭取“三方”投入,實現點上開花、帶上結果。爭取財政優先投入,市縣兩級在項目安排、資金傾斜、用地保障、信貸投放、人才引進等方面優先支持示范帶建設。如,東至縣投入500萬元建設合阜糧食高產示范片,預計畝均增產100余公斤、增收約300元。爭取社會資本投入,優化鄉村產業平臺和投資環境,讓“小農戶”更好對接“大市場”。如,青陽縣重點發展黃精產業,引導社會資金6500萬元。爭取金融力量支持,探索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配套設施等,按專項債券有關要求整體打包。如,貴池區發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債券資金5000萬元,用于示范帶區域人居環境提升項目。
池州市堅持“一園一特色”,落實落細鄉村振興創業園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力爭到2025年,建設鄉村振興創業園不少于40個,安排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每個創業園每年帶動村集體收入不少于50萬元。
圍繞產業發展,做好“三篇文章”。圍繞六大產業做文章,立足富硒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糧油、茶葉、中藥材、水產、家禽、林特等六大特色產業。已建的12家創業園,輻射帶動出列村、一般村49個,主要涉及農特產品基地、生產加工、農旅融合等。圍繞產業特色做文章,選取產業有基礎、區位有優勢、設施有配套的中心村建設創業園,引進培育一批有市場、有就業容量、有示范作用的經營主體入駐園區,聯動周邊村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參與發展。如,貴池區涓橋鎮黃精產業創業園,立足豐富的林地資源,引進黃精加工企業,配套建設黃精種植基地3000余畝。圍繞產業融合做文章,圍繞創業園的主導產業,鍛長補短,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如,石臺縣小河鎮創業園建設硒米三產融合示范園、農耕文化體驗創客中心等項目,打造富硒農業田園綜合體。
聚焦“三大主體”,增加“兩項收入”。集聚經營主體,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發揮企業在創業園建設中的主體作用,12家創業園入駐經營主體161家。加強村企合作,構建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就業務工、股份合作、資產租賃等多元化、全方位的聯村帶農富民機制。如,石臺縣小河鎮創業園成立中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硒米三產融合示范園,年產值達700萬元,帶動就業180余人,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1萬元。壯大人才隊伍,通過吸引返鄉創業、培育土專家、打造示范戶,讓創業園成為各類鄉土人才培育孵化基地。如,青陽縣楊田鎮創業園入駐企業九華禮有限公司獲得“安徽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稱號,獲得2021年池州市集體經濟強村項目大賽第一名。
跟進“三化保障”,推動“三產延伸”。強化資金投入,村級利用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建設廠房形成固定資產,明確產權,與園區企業合作發展。12個創業園已投入各類資金4.3億元,盤活閑置資產2400余萬元,新建廠房8萬平方米。深化品牌打造,實施“公共品牌+”提升工程,加強品牌授權管理,形成一批叫得響、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的公共品牌,提升市場美譽度、占有率。如,東至縣龍工場創業園打造國內首個年輕化紅茶品牌--精神茶局,獲得大量年輕消費群體親睞。優化包保服務,建立“賽馬”機制,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領導班子“一對一”包保服務創業園,今年以來,包保聯系人人均走訪園區8次,解決項目申報、基礎設施改造、資金補助、消費幫扶、招才引智等方面問題30余個。
池州市高標準培育“皖美池州推薦官”,著力培養一批熱愛農村、宣傳農村的鄉村振興“宣傳員”和家鄉、農產品的“代言人”。
精心謀劃,高標準“選苗”。高標準設計,制發推薦選拔通知、實地評審方案,建立科學選拔機制,確保推薦官來自基層、熟悉基層,熱愛基層、服務基層。聯動式推選,市縣組織部門會同相關單位按照推薦標準,深入摸排,廣泛組織人員報名參賽,經資格審查和初選,確定參賽選手25名。實戰化演練,建立訓練營,聘請知名專家、專業導師,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解讀、文化綜合素養、形象禮儀等方面,采用“模塊化、場景化、實戰化”教學模式,實戰講評、踩點演練對參賽選手進行強化培訓。
擂臺比武,嚴要求“擇優”。精選評審路線,結合“帶”“園”,規劃競演路線,挖掘鮮活素材,總結提煉典型經驗做法,打磨精美精彩解說詞。真刀真槍評選,組建“評審團”,實地觀摩評選。選手隨機抽取競演路線,聚焦黨建引領鄉村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發展等主題實地競演。集中授聘確認,舉行集中授聘儀式,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為17名首批“皖美池州推薦官”頒發聘書,增強其榮譽感、使命感。
豐富載體,精準化“育強”。市級示范育,結合池州市第六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大賽暨首屆“村級聯盟”大賽,搭建展示平臺。組織“皖美池州推薦官”進行項目介紹、農產品推介。縣級跟進育,“貴池先鋒”微信公眾號開設《皖美示范帶 掌上“帶”您看》專欄,講好貴池故事;東至縣推薦官加入鄉村電商直播平臺,為鄉村特色農產品、文創產品“代言”;石臺縣推薦官參與錄制視頻、音頻,推薦石臺好山好水、好物好品;青陽縣推薦官為環九華產業示范帶代言,推介靈秀青陽。
(作者為安徽省池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