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忠群
方太在中西合璧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基礎上,提煉了包括一個核心、三個維度、十二條目在內的“方太領導力”。
除了個人修煉和集體修煉,組織的成功還有賴于領導干部的卓越領導力修煉。方太干部應該具有怎樣的領導力呢?
當前,企業界的領導力理論主要來源于西方。但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歷史沉浮和風云變幻中,歷代圣賢、明君和仁人志士帶領中華民族櫛風沐雨、篳路藍縷、踔厲奮發,從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生生不息的文明延續過程中,也為我們沉淀了豐富的中華領導力智慧。比如孔子的“仁、智、勇”三達德應該是最經典的中華領導力模型;在《資治通鑒》中,司馬光將領導力概括為:仁、明、武,三者兼備則國治民強,本質上還是“仁、智、勇”;在《孫子兵法》中,孫子對將領的五德概括為“智、信、仁、勇、嚴”;岳飛在總結治軍經驗時認為:“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這些都是對中華領導力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在方太中西合璧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對中華圣賢智慧和中華歷史經驗的學習,以及對西方領導力理論的借鑒,用中國的語言和邏輯提煉了“方太領導力”。方太領導力是領導干部感召、組織、帶領眾人實現共同使命愿景的能力,其源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本質是中華領導力,包括一個核心、三個維度、十二條目。
一個核心
方太領導力以“心”為本,其核心是“心”。心為身之主宰,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厚德才能載物。在心上下功夫,道、德、事的提升則事半功倍。最大的寶藏是心靈,領導干部必須加強自身的心性修煉,建設心靈品質,開發心靈寶藏,提升境界格局。
三個維度
方太領導力以“德”為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在中華文化看來,領導力的基礎是品德領導。品德的關鍵在“仁、智、勇”三達德,所以方太領導力模型以“仁、智、勇”為三維度。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仁者無敵、智者常勝、勇者無阻。一個人一旦做到三達德,就能不憂、不惑、不懼,就能無敵、常勝、無阻,就能成人成事,立德立功,取得真正的成功,自然就具備了卓越的領導力。
十二條目
從“仁、智、勇”三個維度出發,我們對每個維度進行了四個條目的細分,共計十二條目。
● 在仁的維度上,包含四個條目:立使命、誠安人、興教化、善激勵。
一、立使命:使命和愿景的建立是領導者成長的第一步。作為方太干部,首先要能夠理解、認同、承擔、傳播方太“為了億萬家庭的幸福”的使命以及“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的愿景;其次基于方太使命構建自己團隊的集體信念,在必要的時候構建自己的部門使命和愿景,并以此感召眾人;最后能夠覺醒和確立自己的人生使命與志向,并進一步啟發員工確立人生使命與志向,共同邁向幸福、圓滿、覺悟、自在的人生。
二、誠安人:方太的愿景是要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作為一名方太干部,要以顧客之心為心,視顧客為親人,為顧客提供美善精品和幸福服務,讓顧客幸福安心;同時,要以員工之心為心,視員工為家人,關愛感化,教育熏化,讓員工物質與精神雙豐收,事業與生命雙成長;更進一步要以世人之心為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讓社會得正氣。君子誠于中,形于外,不自欺,不欺人,以至誠之心服務大眾,利益眾人,使眾人安心。
三、興教化:領導干部要興教化,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者,學在前,做在前,想在前,領在前,為所當為。有所不為者,不破戒,不犯規,不逾矩,不踩線,當不為者絕不為;其次要以語言、文字等方式教化人心,幫助他人成人成事,以言度人,以文化人。有身教在前,言教才更有說服力,才更能讓人心悅誠服;興教化的更高層次是傳道解惑。
四、善激勵:作為一名領導干部,首先要做到使信賞罰。即制度仁義,賞罰嚴明,使員工心悅誠服。制定制度要符合仁義原則,落實賞罰要體現公正嚴明,做到這兩點才能讓員工保持對賞罰的信任感和敬畏感。更進一步要做到使愿追隨。即平等有禮,親和友善,使員工愿意追隨。現代社會,大家更加關注工作帶來的歸屬感和尊重感,親和力成為領導者獲得他人追隨的重要特質;善激勵的最高境界要做到使樂奮斗。即在做好使信賞罰、使愿追隨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做好關愛感化、教育熏化,使員工樂于奮斗。每個領導者都要將這三個層次的激勵融入到領導工作中去,打造出真正高能量、強奮斗精神的團隊。
● 在智的維度上,包含四個條目:謙納言、明判斷、任賢能、識安危。
五、謙納言:方太干部在謙納言條目上的第一項要求就是“戒驕戒滿”;第二項要求是從善如流。即廣開言路,聞過則喜,去蕪存菁,擇善而行。領導者應建立“廣開言路”的機制,面對他人的意見尤其是對自己的喚醒應“聞過則喜”,面對眾多建議時,領導者要能“去蕪存菁,擇善而行”;第三層級的要求是善聽善謀。即博采眾議,執其兩端,謀其中道而行。領導者需要在博采眾議后,運用中道思維啟發更高維的智慧,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策略。
六、明判斷:領導者的核心要務之一就是進行明智的判斷,做出優質的決策,這其中既包含了對方向、戰略的判斷,更包含了對是非、善惡、美丑的判斷。領導者如何才能做到明判斷?首先是依知與見進行判斷。即依據知識、經驗、見識和審美能力進行判斷。日常大量簡單事物的判斷依靠自己多年積累的知識、經驗、見識即可以勝任,而審美力特殊一些,未來對領導者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因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好,更要美;當依知與見不足以支撐我們的判斷,那就需要依理與法進行判斷。即依據企業的核心理念、基本法則進行判斷。核心理念包含了企業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基本法則是指導我們經營管理行為的原理和原則,即十一條方太基本法則。一般看似艱難的決策判斷依理與法便清晰無比;最高的判斷依據是依道與義,即依據天理、良知、大義判斷。
七、任賢能:組織要實現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就需要在每個關鍵崗位都擁有德才兼備之人,方太一直遵循“賢能上、平庸讓、無德去”的干部能上能下原則。每一位領導者需要做好以下三個層面:首先是求賢與能。求賢若渴,不拘一格,廣納賢才,愛惜仁才。不將個人的好惡帶到對人才的識別選擇中,又視人為人、尊重人的差異性,唯有如此才能吸引賢能之士共聚一堂;其次要做到知人善任。察人識人,揚長避短,排兵布陣,人盡其才。知人是基礎,要深刻了解成員的特質、優點和缺點。善任是目標,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可以打造完美的團隊;在這個基礎上,還要能夠舉賢薦能。領導者要為公司關鍵崗位發現、培養、舉薦賢能之士。
八、識安危:方太自成立之初就有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追求企業的可持續經營。每個方太干部需要貫徹如下層層遞進的要求:第一要居安思危。企業經營越是順風順水,越要警惕風險的降臨。領導者要對所有風險準確識別,分類分級,清晰闡明,如法律風險、財務風險、戰略風險、運營風險等四大風險;第二要防患未然。對所有識別到的風險尤其是重要的風險都要做好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有備無患,防微杜漸;第三能轉危為機。危機一旦發生,能夠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科學冷靜應對,將危險轉化為機會。危機過后,認真復盤,舉一反三,再發防止,杜絕類似危機重復發生。
● 在勇的維度上,包含四個條目:真修己、毅擔當、果決斷、擁變化。
九、真修己:修己安人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方太領導力的核心要求。欲安人,先修己,且要真修己。“五個一”是自我修煉的極佳法門。“真”字告誡我們修己時要有敢于向自己開刀的決心和勇氣,堅持不懈,勇猛精進。“五個一”是古圣先賢修煉方法的現代轉化版,是學習踐行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抓手。領導干部要認真踐行“五個一”,不斷靜心、明心、凈心,成就自己卓越的領導力。
十、毅擔當:方太干部要做好毅擔當,可以分三個層次:首先是承擔責任。居其位,安其職,盡其誠,推功攬過,踐行好使命責任。作為領導干部踐行好自己的崗位職責,承擔好四大責任是基本要求,對待事業勤勉盡職、認真專注,同時要能夠推功攬過,不要文過飾非、推諉責任。
十一、果決斷:領導者的決斷力是決定組織效率的關鍵,領導者關鍵時刻要能拿主意、決取舍。優秀的領導者首先要能知所當斷。清晰認知何時、何事需要自己做決斷;然后要當斷則斷。在規定期限內或按照市場和客戶的特定需求,及時決斷,絕不拖延;第三要當機立斷。在緊要時刻能抓住時機,立即做出決斷。
十二、擁變化:首先要接受變化。能夠貫徹執行、配合落實組織的變革創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不喜歡變化或排斥變化;第二要擁護變化。既然應當接受變化,不如積極地擁抱變化,積極主動、全力以赴投入組織的變革創新,積極建言獻策提出自己對于變革創新的建議,并積極推動、貫徹落地;第三要引領變化。審時度勢、自動自發引領組織的變革創新。只有每個領導者不甘于墨守成規,不沉浸在舒適區,樂于革故鼎新,才能贏得日新月異的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