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豐清
華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黨建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鄉村振興里的農村黨建,一方面,要抓好隊伍建設,特別是村書記為代表的村干部;另方面,黨建文化也很重要,老區有很多紅色文化,要好好弘揚,讓它在黨員干部里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曾鷹
廣東革命老區(惠州)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借助這次會議,我們會進一步做一些探索,比如說鄉村政策,還有城鄉融合,從而使我們的革命老區能夠搭上全國革命老區建設的快車,更好地實現廣東的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愿景。

華桂玲
龍巖學院副教授
在鄉村振興的大好局勢之下,廣東和閩西地區進行對口合作,對兩地來說都是很好的機遇。在歷史上,廣州地區和閩西地區就有非常多的交流,有這樣的淵源。真誠希望兩地多多交流,能有更多的平臺進行這樣的交流學習。

林清明
廣東革命老區(惠州)研究中心主任,惠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這次學習研討會籌備已久,目的主要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總結了我們前期老區研究的成果,探討新時代老區建設當中需要解決的難點困惑。研討會得到了學界同仁的廣泛響應,老區建設促進會的同志也參與討論,這是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的一個無縫的對接。

高良堅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
今天下午我們小組的學術論文交流中,有學生提出設計一款游戲,把紅色元素融入到游戲里,讓紅色文化在年輕人之中更廣泛的傳播。這是一個很好的點子,給我們提供了思考和啟迪。

李玥佳
中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
最近對紅色文化的研究起源于和導師做一個項目。紅色文化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非常有底蘊的力量,不僅要有專業的主力軍,還需要有全社會的主力軍,一起去把紅色文化傳播好,傳承下去,在新時代去激發它的新動力。

林奕生
廣東革命老區(惠州)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2016年,我開始對海陸豐革命老區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行程8萬多公里,做了當時算比較早的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文獻的收集,并出了書。近年來海陸豐革命根據地迎來振興發展高潮,我個人非常榮幸,也非常欣慰。

曹輝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副教授
我研究的方向是浙東根據地史。浙東抗日根據地和廣東抗日根據地,都是全國的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我們的研究起步比較晚,但隨著近年研究的加強,在革命遺址修繕、利用和革命文化的傳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羅志輝
惠州東縱文化研究會會長
這次研討會,目的是促進惠州的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我認為非常好。我們是東江縱隊第二代,我們要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承,把原來的我們父輩戰斗過的地方建設得更好,為老區振興、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熊勁松
東莞城市學院教授
現在鄉村振興成了我們國家的一個大的戰略,如今大概有二三十個扶貧概念。在所有的扶貧當中我覺得都離不開新聞幫扶。新聞幫扶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夠打造一個輿論場,形成一個輿論的新生態。中央、省市媒體都應該把更多的新聞資源投入到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輿論場當中來。

沈秋霞
惠州學院學生
我的選題是圍繞我自己在惠州市白盆珠鎮的一些調查,然后對老區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探討。我們青年人應通過投身于老區發展的實踐當中,利用學的知識為老區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這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