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潛

1.羅氏沼蝦養殖基地
一村一落皆是景,鄉村環境美如畫。在高要區蓮塘鎮,錯落有致的特色古村落讓人神往,位于荔枝村神符山下的哈哈樂農耕文化園里,游客迎來送往,這座歷史名村煥發出新時代的活力。這是肇慶市高要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的生動寫照。
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近年來,高要區堅持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充分釋放黨建紅色動能,按照“鎮鎮有帶、帶帶相連、村村覆蓋”思路,扎實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建成“龍騰蓮塘、鳳翔神山”鄉村振興示范帶,加快推進“古韻高要、宋隆僑鄉”80公里示范帶大環線建設,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振興樣板示范帶、先行示范區,輻射帶動全區鄉村振興工作全面提速。
高要區堅持高位謀劃、高位推動,健全區委一線指揮、鎮街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小組,建立區鎮村三級書記親自抓、四套班子領導掛點聯系抓,實行“周例會、月分析、季調度、年考核”機制。
該區還通過常態化開展鎮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打擂比武”活動,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成效論英雄,推動鎮街黨(工)委書記當好“一級施工隊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當好“一線施工隊員”,營造了賽龍奪錦、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高要區持續選優配強鎮街骨干隊伍,選配近百名熟悉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優秀干部進入鎮街領導班子,對表現突出人員進行職級晉升,有效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該區管好用好鄉村振興駐鎮工作隊,推動在示范帶內打造了“稻蝦共作”、大棚蔬菜等重點項目。常態化組織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訓,以招募一批、回引一批、培育一批的方式充實村級后備干部力量。出臺村民小組建設和管理辦法,實施小微權力清單、村級基層組織向黨組織報告制度和村小組干部績效補助,全面實現村民小組黨組織和“組賬村監鎮管”兩個全覆蓋。建強村組戶三級黨建網格,組建3300多個網格黨小組,實施黨員分類管理、積分制、聯戶制,劃分6800多個黨員責任崗,進一步增強黨組織在基層最末梢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形成了黨員干部帶頭上、群眾跟著干的好局面。
高要區著眼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推動鄉村振興產業做大做強。
一方面,深入實施“西江黨旗紅·產業紅鏈”項目,成立水產產業鏈黨委,牽頭建立產業發展資源庫,增強產業鏈黨組織與企業之間、產業各經營主體之間、產業鏈上中下游之間的溝通交流,積極開展市場聯拓、物流共享、倉儲共建等活動,通過“紅色引擎”激活羅氏沼蝦等全產業鏈體系發展新動能。
另一方面,發揮建投、農投公司等區屬國企作用,支持省級預制菜產業園、南藥產業園、絲苗米、羅氏沼蝦、生豬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做大做強羅氏沼蝦、肉桂、牛羊、大米等全產業鏈。充分利用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推廣黨支部領辦、黨員創辦羅氏沼蝦、黑鬃鵝、絲苗米等農民專業合作社370多個,流轉盤活土地資源,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
高要區深入開展“萬干萬企幫萬村 攜手共建和美鄉村”行動,大力實施干部返鄉、人才下鄉、能人回鄉、企業家入鄉計劃,推動力量下沉、人員下移、資源下傾。成立1500多個和美鄉村建設籌委會,組織本土黨員干部返鄉擔任籌委會成員,牽頭推動和美鄉村建設,并選派一批黨員職級干部一線參與和美鄉村建設。
該區用好“雄才故里”金字招牌,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投身示范帶建設,搭建人才服務發展載體20多個,引進培育專家團隊5個、專家和技術技能人才1600多名,吸引華南農業大學專家教授共建區級魚蝦檢測監測站,涌現出“蝦先鋒”陳偉杰、“鵝司令”陳文坤、“電商達人”伍肇杰等一批“新農人”。落實4800 家企業掛點幫扶建設,有效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示范帶建設。通過銀行融資、政府投資、社會籌資等多元化投入,建成和美鄉村300個,推動和美鄉村建設由“點上突破”向“連片推進”轉型。

2.樂城鎮通過“萬干萬企幫萬村攜手共建和美鄉村”行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3.高要區開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打擂比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