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萍
一般來說,腦卒中壞死的腦組織區域越大,發生性功能障礙的概率越高,性功能障礙的病情也越嚴重。為降低性功能障礙的發生率,減輕性功能障礙病情,腦卒中后要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1]。階段康復訓練的每階段均具有針對性的訓練變量(重復次數、組數、強度、速度、休息時間、頻率等),是一種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法,良好的肢體擺放位置是康復治療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2]。本文采用良肢位擺放聯合階段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礙,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與分組 選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礙患者110例,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15分,病程<3個月,經洼田飲水試驗評定≥3級。排除標準:合并肝、腎、造血系統、內分泌疾病、腫瘤,意識不清、有智力障礙、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本方案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原則,患者知情同意。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階段康復訓練 ① 臥床鍛煉:充分屈伸運動,每天2~4次,每次5~30分鐘。② 坐立鍛煉:起臥運動,30°左右,每天兩次,每次5分鐘;站立訓練,開始時有家人陪護輔助,每次20~30分鐘,每天3~5次,慢慢過渡到獨立站立。③ 運動階段:選取設備與用具,用于初期的步行訓練。用雙手分別握住助行器兩側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動20~30 cm后,邁出患側下肢,再移動健側下肢跟進,如此反復前進,直至可以獨立行走。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良肢位擺放 ① 仰臥位方法:頭部放置高度在仰臥時應相當于自身豎起一拳高,面部朝向患側。為防肩胛骨后縮,患側肩下墊一厚軟,枕上臂放置外旋稍外展呈45°。患側髖關節下放一軟枕,使髖向內旋,且忌下肢外旋,膝關節微屈曲。健側肢體自然放置。② 健側臥位,頭下軟枕給予適合的高度,高度等于自身1/2肩寬?;技缗c軀干呈90°,患側髖關節和膝關節盡量前屈90°,注意患側踝關節不能內翻旋在軟枕邊緣。健側肢體自然放置。③ 患側臥位:頭部放置高度10~12 cm,患臂前伸(與軀干呈80~90°),前臂外旋,患側髖關節略后伸,膝關節略屈曲,健側上肢放在身上或身后的軟枕上,避免放在身前。④ 床上坐位:髖關節屈曲90°,保持軀干直立,雙膝屈曲50~60°。以上體位每2小時更換1次。兩組均持續治療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 神經系統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IHSS評分進行評估,評分為0~42分,分數越高表明神經缺損程度越嚴重。② 檢測腦電圖δ/α值(DAR)、腦對稱指數(BSI)、大腦患側各向異性分數(FA值)。③ 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分別采用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積分(FMA)、Barthel指數分級法(BI)進行評估,評分均為0~100分,FMA分數越高說明運動功能障礙越輕,BI分數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④ 夜間陰莖漲大(NPT)試驗指標:平均有效勃起次數、平均有效勃起時間和平均勃起硬度。⑤ 國際勃起功能指數(IIEF):評分0~25分,分數越低表明勃起功能障礙越嚴重。⑥ 檢測性喚起時海綿體深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PSV)和血管搏動指數(PI)及精液常規檢查(精子密度、精子活率)。
2.1 兩組基本情況比較 觀察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平均(60.3±5.4)歲;病程平均(41.9±5.3)天;患側:右側33例(55.0%),左側27例(45.0%);TOAST分型: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型32例(53.3%),心源性栓塞性19例(31.7%),小動脈病變型9例(15.5%);合并基礎疾?。焊哐獕?3例(55.0%),冠心病16例(26.7%),糖尿病14例(23.3%)。對照組:男32例(53.3%),女28例(46.7%);年齡平均(59.6±5.5)歲;病程平均(43.2±4.7)天;患側:右側31例(51.7%),左側29例(48.3%);TOAST分型: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型31例(51.7%),心源性栓塞性18例(30.0%),小動脈病變型11例(18.3%);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35例(58.3%),冠心病15例(25.0%),糖尿病15例(25.0%)。
2.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DAR、BSI、FA值比較(表1)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及DAR、BSI、FA值接近,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及DAR、BSI、FA值均低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DAR、BSI、FA值比較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DAR、BSI、FA值比較 ()
組 別例數NIHSS評分DARBSIFA值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6012.4±2.15.4±1.63.9±1.12.3±0.50.4±0.10.1±0.030.5±0.30.3±0.1對照組6011.7±2.28.4±1.83.9±1.23.4±0.90.4±0.10.2±0.070.5±0.30.4±0.2images/BZ_33_481_1998_511_2047.pngimages/BZ_33_918_2001_948_2049.pngimages/BZ_33_1355_2000_1385_2049.pngimages/BZ_33_1792_2000_1822_2049.png
2.3 兩組FMA、BI及血流變相關指標評分比較(表2)治療前兩組FMA評分、BI評分、高切全血還原黏度、低切全血還原黏度接近。治療后觀察組FMA評分、BI評分高于對照組,高切全血還原黏度、低切全血還原黏度低于對照組。
表2 兩組FMA、BI及血流變相關指標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FMA、BI及血流變相關指標評分比較 (分,)
images/BZ_33_458_2311_487_2359.png組 別例數FMA評分BI評分高切全血還原黏度低切全血還原黏度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6033.4±9.877.6±11.433.6±8.766.7±9.76.8±1.54.6±1.145.4±7.438.1±5.8對照組60 32.7±10.161.5±13.7 34.8±10.5 52.7±12.86.8±1.45.6±1.644.0±7.441.4±6.2images/BZ_33_901_2311_930_2360.pngimages/BZ_33_1346_2311_1376_2360.pngimages/BZ_33_1786_2311_1816_2360.png
2.4 兩組治療前后NPT相關指標水平比較(表3) 治療前兩組平均有效勃起次數、平均有效勃起時間、平均勃起硬度接近。治療后觀察組平均有效勃起次數、平均有效勃起時間、平均勃起硬度均高于對照組。
表3 兩組治療前后NPT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NPT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
images/BZ_33_537_2623_591_2672.png組 別例數平均有效勃起次數(次)平均有效勃起時間(min)平均勃起硬度(%)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601.1±0.54.8±1.22.3±0.810.2±3.830.4±12.455.8±18.8對照組601.1±0.63.2±1.22.3±0.9 7.2±2.131.8±13.241.8±15.4images/BZ_33_1087_2625_1134_2674.pngimages/BZ_33_1654_2625_1701_2674.png
2.5 兩組治療前后IIEF評分、PSV、PI、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比較(表4) 治療前兩組IIEF評分、BMSFI評分、PSV、PI、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接近。治療后觀察組IIEF評分、PSV、PI、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均高于對照組。
表4 兩組治療前后IIEF評分、PSV、PI、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比較 ()

表4 兩組治療前后IIEF評分、PSV、PI、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比較 ()
組 別例數IIEF評分PSV(cm/s)PI精子密度(×109個/L)精子活率(%)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6013.2±3.621.6±6.230.2±4.646.5±5.81.2±0.31.7±0.252.4±7.953.3±7.385.3±8.688.7±8.6對照組6013.1±3.813.2±7.530.6±5.140.2±6.61.3±0.51.5±0.251.9±8.051.7±8.185.1±9.187.3±8.8images/BZ_33_449_2931_478_2980.pngimages/BZ_33_803_2933_833_2981.pngimages/BZ_33_1160_2935_1190_2984.pngimages/BZ_33_1509_2936_1538_2985.pngimages/BZ_33_1875_2948_1905_2996.png
腦卒中是中老年人易發的病癥,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腦卒中后患者常出現偏癱、吞咽困難、語言障礙等后遺癥,給患者生理、心理和生活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腦卒中后若邊緣系統、下丘腦或大腦皮質發生腦梗死或腦出血,會導致性功能減退,從而出現陽痿等性功能障礙[3]。腦卒中后要及早治療,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后遺癥。因此,積極尋找有效緩解腦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礙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運動有助于預防再次腦卒中的發作,也有利于提升身體機能。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進行低強度的床上運動,恢復患者對肢體的指揮能力并排解壓力[4]。部分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病后會出現走路歪斜等情況,進行適當的平衡訓練非常必要。站立和行走訓練,可促進胃腸有規律蠕動,增加食欲,對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均有益處;有效消除腦疲勞,緩解神經肌肉緊張;步行可減少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聚積,減少血糖轉化成甘油三酯的機會;減少血凝塊形成,減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5];減少激素的產生、過多腎上腺素的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素會引起動脈血管疾病[6]。早期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良肢位擺放并貫穿全過程,重視患者家屬在康復治療中的重要作用,能明顯改善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如運動過程中出現心慌等癥狀,需要停止運動。
本文結果顯示,良肢位擺放聯合階段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腦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礙患者神經系統功能缺損情況、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患者DAR、BSI、FA值、切全血還原黏度和低切全血還原黏度,提升平均有效勃起次數、平均有效勃起時間和平均勃起硬度,提高IIEF評分,改善性喚起時海綿體深動脈PSV和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