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崔智明
在騰訊、百度、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助推下,2023年前5個月,聚合式網約車訂單總量增加了64.06%。
一直以來,網約車行業有一個響亮的宣傳口號:“去工地不如進廠,進廠不如跑外賣,跑外賣不如開滴滴”,然而網約車行業正變得越來越擁擠。今年上半年,長沙、東莞、三亞等多地相繼發布了網約車飽和預警。專家認為,在許多城市,網約車市場一旦進入飽和期,司機收入和行業吸引力都會下降。
另外,在網約車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的2023年上半年,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開始側重于聚合式網約車方面的經營,期間聚合式網約車訂單總量增幅超6成。
遠期來看,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將在未來成為傳統網約車的強勁對手,并且滴滴、如祺出行等傳統網約車平臺公司已開始押注Robotaxi賽道。
據交通運輸部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統計,2023年1-5月,我國網約車訂單總量分別為5.76億單、6.52億單、7.16億單、7.06億單和7.35億單,環比分別上升14.1%、13.3%、9.7%、-1.4%和4.2%。
今年前5個月,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的互聯網平臺公司由298家增加至313家、增加了15家,而取得網約車駕駛員證的司機由509.0萬人增長至558.4萬人、增長了近50萬人,取得網約車運輸證的車輛由211.8萬輛增加至235.7萬輛、增加了23.9萬輛。在平臺公司增加相對有限的情況下,網約車司機的從業人數和參與營運的網約車總數仍在大幅增加,這導致了網約車行業競爭開始進入白熱化、網約車市場也開始日益紅海化。
今年以來,已有長沙、東莞、三亞、珠海、溫州、濟南、遂寧等多地相繼發布網約車飽和預警,提醒當地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不足10單。從網約車行業的經濟規律來看,日均接單量夠不夠10單是網約車司機的經營生死線。如果日接單量不足10單,那么大多數網約車司機在扣除租車、加油、充電等成本后將無利可圖。
三亞市交通運輸局和長沙市交通運輸局分別于5月5日和5月16日起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網約車相關業務恢復辦理時間將在兩地運力評估完成后另行通知。
另外,在北京等城市網約車市場的車輛供給也不再那么充足。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網約車租賃公司負責人向《汽車縱橫》記者表示,目前他們沒有現車提供給新入行的網約車司機,過一段時間可能會有一批燃油車提供給網約車司機,而網約車司機們更青睞的電動車可能會面臨長期無法補新的情況。
據了解,在北京駕駛電動車的網約車司機每天需支付的充電費用基本在50元以下,而駕駛燃油車的網約車司機每天需支付的加油費用基本在200元以上,因此駕駛電動車的網約車司機每月可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然而,無車可開的局面正在把許多準入司機擋在網約車行業大門之外。
對于網約車行業今年的發展情況,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約車此前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在行業快速增長時司機收入比較高。經過多年發展,行業由快速增長期轉為進入穩定期,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經進入飽和期。一旦進入飽和期,司機收入和行業吸引力都會下降。”
在網約車市場越來越卷的2023年,聚合式網約車業務越來越被互聯網巨頭們青睞。據交通運輸部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統計,2023年1-5月,聚合平臺的網約車訂單總量分別為1.46億單、1.69億單、1.97億單、1.96億單和2.10億單。相比2022年11月完成的1.28億單,今年5月聚合式網約車完成的訂單總量增長了64.06%。
據了解,聚合式網約車業務對高德打車、美團打車、騰訊出行、百度打車這類平臺公司來說,屬于輕資產運營,平臺公司僅作為渠道第三方參與撮合交易,并不需要組織車隊、更不需要在各個城市申請獲批《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相比于自營打車這樣的重資產經營模式,高德、美團們在經營聚合式網約車業務時,其經營模式將更加靈活多變、戰略調整也將更加從容。
2023年3月6日,美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興在內部郵件中表示,經S-team(美團內部以王興為首的最高決策機構)研究決定,美團網約車業務調整,放棄自營打車模式、轉向聚合模式;美團網約車業務團隊一部分繼續留守,其余的將分批次調配到其他業務線。這表明美團將對網約車業務減少資源和人力投入,而聚合式網約車很符合美團對網約車業務的戰略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聚合網約車越來越“走俏”,行業監管也在穩步提高,其中聚合模式的權責越來越受到關注。4月26日,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下發的《關于切實做好網約車聚合平臺規范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到,做好網約車聚合平臺規范管理工作,切實保障乘客和駕駛員合法權益,促進網約車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該通知繼續堅持聚合平臺“把關人”角色,要求網約車聚合平臺對相關網約車平臺公司有落實核驗責任;通知進一步規范了網約車聚合平臺的信息公示,明確了用戶知情權;強調首問負責制度,及時妥善處理乘客和駕駛員的咨詢投訴;也提出了經營“紅線”,網約車聚合平臺不得干預網約車平臺公司價格行為,不得直接參與車輛調度及駕駛員管理。
在5部門關于聚合平臺管理要求的通知發布之后,已有聚合式網約車平臺公司發起了行業自律行動。6月8日,高德打車在河南召集34家合作網約車平臺召開了落實聚合平臺規范管理通知座談會,學習了國家5部門的通知,并與各合作網約車平臺簽署了《網約車聚合生態自律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
倡議書明確,一是聚合平臺落實網約車平臺公司核驗責任,不得接入未在當地取得網約車經營許可的網約車平臺公司。聚合平臺督促合作網約車平臺保證其提供服務的駕駛員和車輛均應辦理相應網約車許可。網約車平臺公司依法合規開展經營,嚴把車輛和駕駛員注冊關。
二是聚合平臺應當積極協助乘客維護合法權益。聚合平臺及合作網約車平臺結合各自服務內容,依法建立健全咨詢服務和投訴處理的首問負責制度。
三是網約車平臺公司主動向社會公開定價機制、派單機制和服務協議,合理設定本平臺抽成比例上限并公開發布,降低過高的抽成比例。聚合平臺會同合作網約車平臺落實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企業抽成“陽光行動”要求,引導、督促合作網約車平臺主動公開計價、抽成等規則。
目前已進入紅海市場的傳統網約車行業在未來還將迎來Robotaxi的強力挑戰。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AutoX安途等L4級自動駕駛公司正在全國范圍內加速推進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
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將Robotaxi的無人化落地拆分成三個階段:副駕有人、后排有人、遠程監管。目前,文遠知行、百度、小馬智行、AutoX等公司在通過了一定測試里程的技術積累后,已完成自動駕駛出租車從“副駕有人”到“遠程監管”的商業化過渡。
文遠知行2019年11月在廣州推出了全國首個面向市民完全開放的Robotaxi商業化運營服務,其Robotaxi服務目前已在全球5個城市落地,商業化運營天數超1100天。
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平臺“蘿卜快跑”則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等城市開展商業化Robotaxi服務。截至2023年一季度,“蘿卜快跑”訂單量已超200萬。
小馬智行分別在今年3月和4月獲準了在北京和廣州開展車內無司機、無安全員的Robotaxi服務,并且搭載小馬智行第六代自動駕駛硬件系統的Robotaxi車型已在北京亦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開啟公開道路測試。截止4月末,小馬智行Robotaxi的付費訂單量已接近20萬。
AutoX在今年5月獲批在上海進行RoboTaxi商業化運營后,于近日再次獲得了深圳首批智能網聯汽車全無人商業化試點資質,許可AutoX在深圳坪山區開展整車完全無人的RoboTaxi商業化收費運營,全無人駕駛區域達168平方公里。此外,AutoX已在全球建成10大Robotaxi運營中心,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舊金山硅谷5大國際一線城市實現了Robotaxi的常態化測試與運營,其全球總全無人駕駛區域達300+平方公里、全球總自動駕駛運營域超2000+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今年5月在特斯拉股東大會上表示,未來FSD(完全自動駕駛技術)一定會比人類駕駛員安全十倍。而馬斯克的遠期目標之一就是讓閑置在停車位上的特斯拉成為一輛Robotaxi,并為特斯拉車主帶來額外的網約車收入。
另外,如祺出行、滴滴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等傳統網約車平臺公司也早已意識到了Robotaxi未來可能對現有的網約車市場格局帶來強有力沖擊,因此紛紛在Robotaxi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其中,如祺出行的Robotaxi運營車型由廣汽研究院與小馬智行聯合為其打造,該車型是搭載了小馬智行第六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廣汽埃安Aion LX Plus。
滴滴則將在2025年實現首款量產Robotaxi接入滴滴出行網絡。4月13日,在滴滴自動駕駛舉辦的開放日活動上,滴滴自動駕駛發布了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以及首款未來服務概念車DiDi Neuron,同時還公布了在技術、硬件、量產以及新業務探索方面的進展。據悉,滴滴自動駕駛的首款量產車型計劃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