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波 王佩玲 趙會利



摘要 以牛角椒、線椒、螺絲椒3種類型辣椒為試驗材料,分析了集約化穴盤育苗中采用自動播種機播種時,設定不同播種深度參數對辣椒幼苗出苗率及株高、莖粗和葉片數3個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播種深度參數設定為1.0 cm,能夠適應不同類型的辣椒種子,種苗符合要求,生產效率最高。
關鍵詞 辣椒;育苗;播種深度;出苗率;性狀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9-0081-04
辣椒是我國重要的可作食用蔬菜和日常調味的作物,終端產品有綠鮮椒、紅鮮椒、辣椒干、辣椒面、辣椒醬等,在人們日常飲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陜西省是全國辣椒八大主要產區之一,種植面積達6.7 萬hm2。中國每年辣椒種植總面積、產量及內外貿易量均居全球前列,貿易總量占我國市場交易量的20%。辣椒按生態類型可分為牛角椒、線椒和螺絲椒;按種植方式可分為露地、大拱棚、溫室;按種植季節可分為越夏、秋延、越冬等。越夏露地以線辣椒為主,陜西關中地區辣椒種植面積最為集中,是馳名中外的線椒生產基地,此外在陜南漢中和陜北也被大量種植。秋延大拱棚種植集中在渭南地區,以牛角椒、螺絲椒為主。近年來,隨著辣椒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種植水平的不斷升級,專業分工越來越明確,種苗生產已經成為一個關鍵的環節。目前,陜西省有專業化育苗點1 200個以上,工廠化育苗中心30個以上,年育苗數量20億株以上,其中辣椒種苗在4億株以上。傳統分散式的育苗方式和育苗技術已不能適應當前產業發展的需要,工廠化、集約化育苗以其專業、集中、高效的優點成為辣椒種苗生產的趨勢。工廠化、集約化育苗多采用穴盤育苗、自動化機械播種,以提高生產效率。為了能夠保質保量提高種苗整齊度,調節合適的播種深度對辣椒種子的出苗尤為重要[2-3]。為此,筆者研究了自動化穴盤播種機在辣椒種苗生產中設置不同播種深度參數對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對生產優質辣椒種苗具有重要的意義[4]。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基質及設備。以丹麥品氏0~6泥炭土作為育苗基質,該育苗基質纖維粒徑規格0~6 mm、吸水性50%、有機質含量98%、pH 5.5、EC值0.5,具有理化性質穩定、通氣性能好、質輕、有機質含量高的特點,可以保證種子的發芽率和提高幼苗發育質量。
播種采用凱邁瑞KMR-78-2型自動穴盤播種機,該設備適用于大小為0.3~12 mm的種子,種子形狀不限,具有自動光電感應監測系統,播種精度在95%以上,播種速度500 盤/h以上,播種壓穴深度參數可調,廣泛應用于各大育苗點和育苗中心。
為保障種子出苗不受其他因素影響,穴盤要求不易變形,單穴容積在50 mL以上,選用規格參數為540 mm×280 mm,單穴50 mm×22 mm×50 mm的凱貝蒂50孔PVC專業育苗穴盤為試驗育苗基質的載體。
1.1.2 研究對象。不同類型的辣椒品種,在栽培技術要求上各有不同,育苗技術也存在差異。為了提質增效、控制成本,工廠化、集約化育苗要求盡可能采用統一標準和方法進行種苗生產,最大限度地保證整個生產流程簡明順暢。試驗考慮到實際生產中辣椒種植主要有3種辣椒類型,為研究不同播種深度對不同類型辣椒的影響,選用以下3個辣椒類型在當地的代表品種。牛角辣椒品種東方巨龍,主要在春秋大棚及部分地區露地栽培;線椒品種辣豐線霸耐儲運,主要用于制醬、剁椒及烘干加工,在露地和春季拱棚中廣泛種植;螺絲椒龍椒2號,在設施或露地種植,為高辣味鮮食辣椒的主要品種。
以上品種均為辣椒生產中3種類型辣椒的主要栽培品種,在種苗生產上也以這3個品種為主,作為研究材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選用種子為市場上自主采購,試驗前隨機抽取100粒種子在28 ℃恒溫箱中采用培養皿進行發芽測試,發芽率均在98%以上。
1.1.3 試驗地點。試驗在陜西涇云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涇陽育苗中心育苗溫室內進行,溫室為可進行溫濕度調控的專業聯棟育苗溫室,可移動育苗架、自動噴淋灌溉系統等育苗設施齊全。
1.2 試驗設計
為適應機械化設備的要求,采用干籽播種,根據設備條件和辣椒生理特性,播種深度共設4個處理,同時考慮到種子本身的厚度為0.2 cm,機械播種深度分別調節為:處理1,播種深度0 cm;處理2,播種深度0.5 cm;處理3,播種深度1.0 cm;處理4,播種深度1.5 cm;處理5,播種深度2.0 cm。
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個重復處理6個穴盤(300粒種子),于2021年10月10日播種,播后各重復穴盤隨機擺放。育苗過程中的基質處理、溫濕度管理等農事操作正常進行。
1.3 試驗方法
播種10 d后于10月20日以子葉出土可見為出苗標準,調查記錄每個處理辣椒出苗數,測算出苗率;播種50 d后于11月30日每個處理每個穴盤隨機抽取10株,測量統計平均株高、莖粗和葉片數,每個重復分別統計,計算平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種深度對辣椒出苗率的影響
2.1.1 不同播種深度對東方巨龍辣椒出苗率的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播種深度和覆蓋厚度對牛角椒類型品種東方巨龍的出苗率有明顯影響。比較不同處理之間的出苗率,處理1和處理3之間的差異不明顯,處理4 10 d的出苗率較低。從辣椒種苗的出苗速度和整齊度要求來看,處理1僅胚軸伸長,子葉并未展開還完全在種皮內部,處理4、處理5播種深度過深、覆蓋過厚,不利于辣椒出苗,處理2和處理3的播種深度和覆蓋厚度是可行的。整體看處理3的出苗率最高,為94.7%,子葉平展,比對處理1、處理4和處理5高出37.4、19.3和33.7個百分點。
2.1.2 不同播種深度對辣豐線霸出苗率的影響。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播種深度對線椒類型品種辣豐線霸的出苗率同樣有較大影響。5個處理均有顯著差異,在0 cm播種深度下,出苗率要好于牛角椒品種東方巨龍,可能由線椒類型的品種特性決定,同樣出現子葉未展開的情況。處理間比較,處理2和處理3的差異不明顯,種苗整齊一致,子葉舒展,隨著處理4和處理5播種深度的增加,10 d出苗率明顯下降。整體看處理3的出苗率最高,為97.1%,比處理1、處理4和處理5分別高出35.6、18.3和29.2個百分點,與牛角椒類型品種東方巨龍比較,結果相似,處理2和處理3優于其他3個處理。
2.1.3 不同播種深度對龍椒2號出苗率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播種深度對螺絲椒類型品種龍椒2號的出苗率同樣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處理1的試驗表現與牛角椒和線椒相同,處理2和處理3的出苗率差異不明顯,且明顯優于其他2個處理,處理4出苗率有所提升,但上升幅度并不明顯。處理3種苗整齊度高,子葉均自然平展,出苗率達到97.8%,比處理1、處理4和處理5高29.7、16.0和23.6個百分點。在本試驗組中,處理2出現了部分種苗“帶帽”的情況,可能的原因是該螺絲椒類型品種的種子較大,而處理2覆蓋較薄,在種苗出土過程中不足以脫掉種皮。處理5的出苗率則未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可能與該種子較大,頂土能力較強有關,雖然播種深度較深,但出苗率較東方巨龍和辣豐線霸高一些。
2.2 不同播種深度對辣椒種苗性狀的影響
在辣椒種苗生產中,最終商品苗的株高、莖粗、葉片數是衡量種苗質量的重要指標,根據實際辣椒栽培生產中對種苗的要求,辣椒成品苗標準:螺絲椒、牛角椒株高19~20 cm、莖粗3~4 mm;線椒株高13~14 cm、莖粗2~3 mm,7~10片真葉,6葉1心。
2.2.1 不同播種深度對東方巨龍辣椒種苗性狀的影響。從表4可以看出,對于東方巨龍品種,處理3、處理4的株高沒有明顯差異,達到19.2 cm和18.9 cm,處理3稍高一些,與處理1、處理2、處理5表現出明顯差異,其中處理1和處理5株高明顯不足,僅有15.4 cm和15.9 cm達不到標準要求。在莖粗方面,處理1莖粗為0.293 cm,未能達到標準要求,其他4個處理莖粗在0.319~0.390 cm,均在標準范圍內,隨著播種深度的增加,莖粗逐漸增大。葉片數方面,處理3有9片最多,其他依次為處理4、處理2、處理1和處理5,從實際表現看處理2、處理3、處理4葉片數為7、9、8片,均達到了6葉1心的要求,區別在于生長點心葉片數和大小的差異,綜合3個指標,處理3和處理4更符合種苗生產要求。
2.2.2 不同播種深度對辣豐線霸辣椒種苗性狀的影響。從表5可以看出,對于辣豐線霸品種,處理3和處理4株高差異不明顯,株高均在13 cm以上,分別達到了13.9 cm和13.3 cm,能夠達到株高要求。處理2與處理3差異不顯著,且12.3 cm的株高達不到生產要求,處理1與處理5株高僅有10.8 cm和10.2 cm,明顯低于其他處理。對莖粗的影響同樣表現為隨著播種深度增加,莖粗逐漸增大的趨勢,處理1莖粗僅為0.196c m,不符合生產要求,處理3、處理4、處理5沒有明顯差異,處理5的莖粗最大,達到0.324 cm,處理3和處理4略低,達到0.269 cm和0.282 cm,滿足生產種植要求。處理2莖粗為0.217 cm,與后3個處理相比出現差異,勉強達到要求。處理3的葉片數為9片,其他依次為處理4、處理3、處理1、處理5,各處理之間只相差1片葉,處理1、處理2、處理5葉片數分別為6、7、5片,不能滿足生產要求,處理5播種深度過深,葉片數和株高都明顯不足。
2.2.3 不同播種深度對龍椒2號辣椒種苗性狀的影響從表6可以看出,對于龍椒2號,處理3和處理4的株高最高,達到19.7 cm和19.2 cm,處理間無明顯差異,但與其他3個處理表現出顯著差異。處理1和處理5株高僅為15.4 cm和16.8 cm,高度明顯不足,處理2的株高為18.0 cm,與處理3和處理4有較大差距。對莖粗的影響仍然呈現出隨著播種深度增加逐漸增大的趨勢,處理5依然是莖粗最大的,達到0.391 cm,處理3和處理4則無明顯差異,分別為0.374 cm和0.379 cm,處理1的莖粗為0.299 cm,與其他4個處理存在顯著差異。處理2、處理3、處理4的葉片數差距不大,處理3最多,為10片葉,處理2與處理4有9片葉,處理5播種深度最深,葉片數達到8片,差距并不大,可能與該品種種粒較大,頂土能力較強有關。
3 討論
在現代化辣椒種苗生產中,自動化機械大量應用,合理設置機械運行參數是目前急需厘清的重要課題,科學合理地選擇播種深度對辣椒快速整齊出苗非常重要,同時也影響后期的苗齡和壯苗效果[5]。通過對牛角椒品種東方巨龍、線椒品種辣豐線霸和螺絲椒品種龍椒2號3種辣椒在不同播種深度下出苗表現的研究,統計分析10 d后的出苗率以及50 d后的出苗質量,發現在播種深度0.5 cm和1.0 cm下可以獲得90%以上的出苗率,最終種苗的生物學性狀則表現了不同的影響,在1.0 cm和1.5 cm播種深度下株高最高,播種過淺和過深均影響株高的增長,如果種粒較大則影響相對較小。莖粗則在3種類型辣椒品種中表現一致,隨著播種深度的增加莖粗相應增大,播種深度會促使種苗橫向增粗。葉片數在播種深度為0 cm和2 cm時葉片數明顯不足,其他深度則差異不大,播種過深或過淺均不利于辣椒種苗的根系生長[5]。綜合出苗率和3種性狀的表現,以及實際生產對辣椒種苗的要求,在現代集約化、工廠化辣椒種苗生產時,針對自動穴盤播種機,播種深度參數應設置為1.0 cm,可以覆蓋不同生態類型、不同大小種粒的辣椒種苗生產,種苗符合要求且效率最高,以達到最佳的生產效果。
參考文獻
[1] 鄒學校.中國辣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 董鉆.作物栽培學總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 劉華.棚室辣椒穴盤育苗優質培育技術[J].吉林蔬菜,2018(Z1):39-40.
[4] 劉桂霞,韓建國,趙霞.播種深度對不同來源羊草種子出苗的影響[J].種子,2006(9):20-23.
[5] 余文中,劉崇政,賴衛. 辣椒種子不同播種深度對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J].長江蔬菜,2008(18):55-56.
(責編:何 艷)
基金項目 陜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SDBXM16)。
作者簡介 張延波(1981—),男,農藝師,從事蔬菜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