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祥

生活中,人們似乎更愿意和那些善于交際、八面玲瓏的人打交道。因為他們總是主動熱情,與之相處愉快舒心。而那些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則多了幾分清冷孤寂,讓人覺得難以靠近。可人生漫漫,人來人往,真正能留下的其實沒有幾個人。一時的熱情,未必是真感情;經得起時間過濾和沉淀的,才是真感情。
作家李筱懿在社交賬號上分享過一段經歷。小的時候,她總喜歡往孩子堆里湊,倒不是因為有多喜歡,而是害怕孤獨。長大后,因為職業需要,又怕被孤立,她不得不往人群里湊。可其實,她是個實打實的“假性外向”之人。雖然看上去朋友挺多,但很多時候她都在勉強自己融入群體。比起社交應酬,她更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
直到近幾年,她迷上了健身,每周去健身房5次左右,每次約90分鐘。為了堅持下去,她幾乎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應酬,一下班就徑直往健身房跑。3年來,雖然有些朋友和她漸行漸遠,但她收獲了健康和自律。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候:工作了一天只想回家躺平,可面對同事邀約的聚會,還是硬著頭皮答應,生怕被別人說不合群;參加聚會,心里覺得無聊得不行,可又怕別人覺得自己先走無禮,只能死撐著到最后。不知道有多少次,違背了自己的內心,在社交中消耗了自己。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寫道:“和朋友走散,其實是一件好事。”到了一定的年紀,圈子越小、朋友越少,其實意味著你活得越好。
電視劇《風吹半夏》里有句很火的臺詞:“被大部分人都喜歡的人,要么性格好,要么活得累。”倘若能得到絕大多數人的好評,要么是自己萬里挑一,要么就是委屈自己刻意逢迎。過于在意別人的心情,害怕聽到有關于自己不好的聲音,這樣的人看似身邊“朋友”很多,可太多的時候活得很累。
還有一種人,他們看上去我行我素,似乎很少在意周圍人的評價,閑言碎語不過是過眼云煙。人這一生有許多的時候,很難得到周遭人的理解和認可。比起活在別人的評價里,人們更應該活在自己的熱愛里。那些不懂你的人,不必強行結伴,閉嘴、微笑、離去,就是你能給彼此最好的結局。
轟轟烈烈的感情固然讓人心動,但那些來得太快的感情卻很難經得起歲月的洗禮。當最初的心動被平淡取代,雙方的缺點就會被無限地放大,化作墻上的蚊子血、領口的飯粒子。而那些慢熱的人,雖然來時不夠絢爛,卻更能以心換心。他們或許不夠能言善道,很難成為人群中的焦點,也無法在所有的場合里自在地和別人談笑風生,快速地和對方建立起關系。但他們的世界里,很少有虛情假意,每一次付出都不是沖動之舉。
不必勉強自己去合群,遵從于自己的內心,做喜歡的事情,生活就會簡單很多,快樂也會容易得多。也不必去假裝熱情,去維系某一段關系,請相信,自會有人懂你的慢熱深情,愿意和你細水長流。
不討好、不刻意,把時間留給自己熱愛的事情,經營好自己的小天地,所付出的每一分真心,都將得到應有的回應。
(潘燁摘自《莫愁·時代人物》)(責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