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1.她出生于名門望族,是清華當年唯一的“女狀元”,卻因女性身份差點被拒絕;以第一名的成績大學畢業后,又因女性身份找不到工作,于是出國留學,最終成了“中國的居里夫人”。她經常說:“國家是這樣一種東西,不管對得起對不起你,對國家有益的,我就做。”樸實無華,一片赤誠。她就是何澤慧,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第一代核物理學家,以及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

2.1914年3月5日,何澤慧出生于蘇州,在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何家祖籍山西靈石,是不折不扣的名門望族,在當地有“無何不開科”之說;父親何澄思想開明,屬于當時中國的先進主義者;母親王季山和幾位舅舅、姨媽也是物理、化學、醫學、水利、教育、生物等行業的大牛。在家風的影響下,何澤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還接觸到很多先進思想和新奇的世界,對祖國有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3.6歲時,何澤慧進入外祖母創辦的蘇州振華女子學校就讀,校長則是她的三姨媽王季玉。由于門門功課都是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何澤慧有時候對待功課不是太認真。為了改掉何澤慧的這個“壞毛病”,每次發榜的時候,姨媽就會讓老師故意給她改低幾名。這也讓小何澤慧意識到了“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時刻保持著一顆謙虛好學的心。

4.中學時,何澤慧對物理產生了興趣,因為她的舅舅王季烈是清末民初物理學著作的翻譯家,對近代物理在中國的傳播,有重要的影響力;表哥王守競也是一位物理學家,在量子力學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這樣開明進步的家庭和學校環境中,何澤慧立下了獻身科學的志愿,并最終選擇了物理。

5.1932年,何澤慧去上海考大學。父親跟她開玩笑說:“考上大學就去上,考不上就當丫環。”何澤慧隨身帶了兩元錢,分別參加了浙江大學與清華大學的招生考試,報考的都是物理系,而且都被錄取了。要知道,當時考浙江大學的人有800多人,何澤慧是被錄取的唯一一個女生;考清華的將近3000人,只錄取28人,何澤慧脫穎而出,成了“女狀元”。

6.何澤慧選擇了清華,那年共有10位女生考上清華的物理系。萬萬沒想到,當時物理系的教授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女生學物理沒什么用,居然勸她們轉系。何澤慧不服氣,質問為什么要在考試成績之外,設立性別條件?她說:“你越不讓我來,我越要來;你們不讓我念,我偏念!”不僅堅持留在了物理系,最終還以全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7.跟何澤慧一同考入清華物理系的,還有她未來的丈夫錢三強。當時清華大學的食堂有著男女生混合就餐的規定,何澤慧和錢三強被分在了一桌。久而久之,何澤慧就注意到了這個彬彬有禮的男生。兩人互相欣賞,被人稱為“郎才女貌、天生一對”。

8.1936年,何澤慧前往南京軍公署求職時卻遭到拒絕,說她作為女性無法奔赴戰場。于是決定出國留學的她,找到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技術系主任克里茨,沒想到這個系不收女性和外國人。何澤慧說:“我聽說您當年擔任過中國的軍事顧問,幫我們趕走侵略者,而我也是為了打敗侵略者才來這里學習,我們目標一致,為什么不能收我呢?”這番話打動了克里茨,何澤慧成為了該校技術物理系破例接收的第一個外國學生,彈道專業接收的第一位女性。

9.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何澤慧身在國外,心系祖國,她在給大姐的一封信中說:“國內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壞。我們也許立刻都要回國也未可知,我學的彈道學,也許兵工署就要來電報請我回去服務,不是說中國兵發炮發不準,放槍放不準嗎?其實只要我一算,一定百發百中!他們不早些請我,不然日本兵早已退回三島了!”

10.1940年,何澤慧獲得了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無法回國,為了掌握更多對國家有用的先進科學技術,她進入德國西門子工廠弱電流實驗室工作,1943年又來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1945年,何澤慧首先觀測到正負電子彈性碰撞現象,被《自然》雜志稱為“科學珍聞”。

11.當時錢三強在法國跟隨著名化學家居里夫人學習。何澤慧拜托錢三強代為寫信向父母報平安。兩人往來的信件不能封口,而且不能超25個法文單詞,但在這25個字的情書里,兩人定下了廝守終身的承諾。1945年,錢三強在電報中向何澤慧求婚:“經過長期的通信,我向你提出結婚的請求,如能同意,請回信,我將與你一同回國。”何澤慧回應:“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真誠,等我們見面后一同回國。”

12.1946年春天,何澤慧來到戰后的巴黎,在約里奧·居里夫婦(小居里夫婦)的見證下,與錢三強完婚,并進入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與錢三強成為同事。兩人默契合作,對原子核裂變做深入的研究,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西方媒體稱他們為“中國的居里夫婦”,法國科學院把亨利·德巴維獎頒給了兩人。

13.1948年,處于事業巔峰期的何澤慧和錢三強,卻帶著年僅七個月的女兒,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當時國內百廢待興,連最簡單的實驗儀器都沒有,何澤慧與錢三強就每天騎著自行車,到北京舊貨市場尋找可以利用的五金器材、電子元器件和改造的舊機床,制造成所需的儀器設備,最終研制出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子核乳膠。

14.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何澤慧擔任副所長,她十分關心宇宙線方面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主張開展交叉學科的研究,發展新的生長點。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了高空科學氣球,并發展了空間硬X射線探測技術及其他配套技術。2003年,已是耄耋之年的何澤慧向領導提議對HXMT衛星盡快立項,這也為后來“慧眼”衛星的發射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5.1984年退休后,何澤慧仍每天擠公交上班,晚了就從食堂買幾個包子、饅頭帶回去吃,渴了就喝點白開水。86歲仍堅持每周到高能物理所上幾次班,90歲高齡還與學生一起擠長途臥鋪,到處參加學術會議。2011年6月20日,97歲的何澤慧在北京協和醫院與世長辭,用那看似柔弱之軀,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16.為了紀念何澤慧對我國高能天體物理的起步和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2017年6月15日,中國首顆空間X射線望遠鏡以衛星的形式成功升空,其名“慧眼”,正是寓意它像何澤慧一樣“獨具慧眼”,穿過星際物質的遮擋,發現高能天體的美麗風景,洞見深邃神秘的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