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電商為例。現在的電商,由四大生態系統構成:
1.電商訂單平臺。包括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抖音等。
2.支付平臺。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等。
3.物流平臺。包括菜鳥、順豐、中通等。
4.種草平臺。包括B站、小紅書、抖音、視頻號等。
電商初期,只有電商訂單平臺,沒有電商生態系統,比如早期的8848,只能以傳統現金方式支付。電商的發展,其實是生態系統的完善。
一個新事物的誕生,極大可能是一個新生態系統的誕生。
從電商生態系統看,至少有兩點可以確認:一是專業化,都是專業平臺;二是平臺化,平臺都可以共享,多個專業平臺就構成了生態系統。
這是與傳統渠道完全不同的新生態。在新生態系統中,沒有傳統渠道的角色。
傳統渠道的生態系統是什么?
傳統渠道的生態系統是基于深度分銷的生態系統,大致有兩方面:一是主要有四大構成渠道鏈。分別是廠家(F)、經銷商(B)、零售商(b)、用戶(C),部分渠道還包括分銷商(二批)。二是經銷商有四大主要職能。包括推廣職能(品牌推廣、新品推廣)、訂單職能(銷量)、城配職能(送貨到店)、資金職能。
深度分銷的渠道生態有兩個特點:一是只有縱向生態,無橫向生態,縱向生態是廠家、經銷商、零售商三方在縱向的協同;二是經銷商集四大職能于一身,形成“小而全”的渠道格局。
深度分銷渠道生態的最大特點是解決了中國幅員遼闊條件下面向600多萬家零售終端和800多萬家餐飲終端的鋪貨問題。
電商生態的出現,從傳統渠道搶走了約30%的流量。那么,除了電商的持續影響,傳統渠道的影響因素還有哪些?
影響中國營銷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高端化,二是數字化。
高端化
2013年到2016年,中國快消品行業已經達到銷量頂峰,出現銷量持續下滑狀態。比如白酒銷量從最高峰下滑超過50%,啤酒銷量從最高峰下滑超過40%。
在行業銷量下滑的情況下,渠道深度分銷模式陷入競爭的存量僵局。更大力度的深度分銷,不過是在消耗各方的費用,很難帶來銷量增長,這就是僵局。
解決僵局的辦法,不是更大力度的深度分銷,而是高端化。用高端化的增長,彌補大眾產品的銷量下滑。
在大眾產品進入僵局時,高端化正在進入黃金時期。經過3年疫情,消費呈現K型分化,既有消費“降量”,也有消費升級。
如果說高端化是正常趨勢的話,那么消費“降量”不過是對趨勢的短期干擾。
深度分銷是與大眾產品分銷相匹配的渠道模式,那么隨著行業高端化,僅僅靠分銷模式已經無法解決問題,必須轉向以C端推廣為導向的bC一體化渠道模式。
傳統深度分銷的三大核心動作是:鋪貨(分銷)、促銷、導購。核心是分銷。
bC一體化的三大核心動作是:2C組織、場景化、體驗。主要目的是推廣和動銷。
從深度分銷到bC一體化,傳統渠道生態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
數字化
數字化也是影響中國營銷的核心因素之一。
對于快消品牌來講,供應鏈數字化、制造數字化、研發數字化、渠道數字化是數字化的四個核心部分。其中,渠道數字化是快消品頭部品牌相對落后的領域,其他三方面的數字化均有相應的標準模塊。
中國的渠道數字化始于SFA(銷售能力自動化)和B2B,兩者都是B2B。B2B數字化,因為沒有涉及C端,所以只是信息化的升級而已。
真正的數字化有兩大要素:一是C端,二是實時在線。因此,C端實時在線是必要條件。
與高端化相匹配的bC一體化,恰恰帶來了觸達C端的機會,為連接C端、激活C端、運營C端創造了條件。
自2016年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來,被貼上“去中間化”標簽的新零售私域推進情況不理想,表明電商B2C邏輯在傳統渠道的推行不是正確的數字化路徑。
bC一體化與渠道數字化的結合,就是bC一體數字化,兩者可以無障礙兼容。
bC一體化有三大特點:一是線上線下融合,無線上線下之分,以獲取增量為主要目的;二是b端連接C端,F、B、b三方共同運營C端;三是C端下單,F、B、b三方共同分享利潤。
目前,基于強關系的圈層bC一體化和基于強聯系的社區bC一體化,技術性操作技術已經成熟。
我們先看看經銷商承擔的四大職能會如何演化。
1.訂單職能。bC一體化一定是全鏈數字化,平臺訂單會越來越多。訂單平臺化當然是趨勢。
2.城配職能。全鏈數字化,意味著任何兩個節點之間都會有訂單生成,因此,渠道從分銷變成全鏈交付。正如菜鳥等交付平臺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交付效率一樣,未來會出現城配平臺。

3.資金職能。傳統渠道,經銷商融資難。經銷商的主要資金形態是存貨,而存貨在傳統金融體系里無融資能力。但隨著訂單、城配等第三方平臺的出現,訂單和存貨有了融資能力。
4.推廣職能。這是經銷商的首要職能。如果經銷商只剩下一個職能,應該就是推廣。bC一體化的三大動作,其實就是品牌推廣、高端產品的推廣。
渠道的四大職能中,訂單職能、城配職能、資金職能都是從推廣職能中衍生而來的。失去了推廣職能,其他都可以被替代。
如果經銷商只有推廣職能,那么一定會非常失落,沒有安全感。因此,對于規模比較大的經銷商而言,要參與數字化平臺建設。我的建議是:
1.一定要參與數字化訂單平臺。經銷商既要積極參與品牌商的全鏈數字化,也要建立經銷商主體的bC一體數字化(B2b2C)。因為小供應鏈是沒有能力建設數字化系統的,但數字化又是不可缺少的。
2.要么逐步放棄城配,要么成為城配平臺的本地落地商。城配平臺取代經銷商城配是必然趨勢,正如國內幾家物流平臺形成寡頭壟斷一樣。城配是絕對的規模經濟,沒有規模就無法生存。但是,城配又需要本地落地形成網絡系統,特別是全鏈數字化的交付包含2B、2b、2C三種交付形態,大平臺更需要本地落地商。
當擁有訂單平臺和交付平臺時,平臺一定會與金融系統結合,成為資金落地商,從而成為融資方之一。
至于推廣職能,則要從深度分銷的分銷動作,轉變為bC一體化的動銷動作,這是經銷商未來的立足之本。
渠道未來仍然要承擔四大職能,不過,除了推廣職能,其他三大職能被平臺取代,因而形成了快消渠道新的生態系統。在新的生態系統中,經銷商要么成為觀望者,要么成為平臺的本地落地商。
電商對于渠道商而言,只是瓜分了30%的市場份額。而全鏈數字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渠道平臺化,則有可能端了大經銷商的老巢。
這不是恐嚇,也不是制造焦慮,而是邏輯推演。
電商系統是數字化系統,電商生態是平臺構成的新生態。
渠道數字化系統的全渠道鏈生態也是平臺構成的新生態。那么,是不是未來的數字化生態都是平臺構成的呢?我想應該是的。
傳統渠道生態中,經銷商集四大職能于一身,這是管理生態。雖然是“小而全”,但在協同能力不強的情況下,可能是最優解。
數字化的重要作用,就是大大提升了協同能力。平臺的出現,肯定有規模經濟的效果,但由于數字化的協同效應很明顯,數字化新生態一定是平臺型的。那么,在大平臺之下,經銷商如何生存?
不得不說到中國渠道的特點,就是人的價值非常重要。中國渠道就是人鏈,特別強調關系、客情。
目前b C一體化比較成熟的行業,一是圈層bC一體化,因為bC之間有“強關系”;二是社區bC一體化,因為bC之間有“強聯系”。
即使是在深度分銷時代,經銷商的價值也不是因為資金和城配,而是有一支深度分銷的隊伍。大經銷商之所以大,恰恰是因為能夠管理比較強大的隊伍。
進入平臺化生態后,經銷商就可以專心于隊伍建設和產品推廣,這恰恰是經銷商的立身之本。
中國的經銷商一直是本地化為主,近期看到開始出現經銷商異地并購的案例。在并購的案例中,經銷商對小終端的并購比較多,因為越是小終端,關系、客情的價值越大。
中國的渠道數字化,經歷過一輪B2B的高峰,不成功。bC一體化是第二輪高峰。改變渠道生態的時刻正在來臨,希望你在現場。(劉春雄,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