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華 廉靜 張愛菊



摘要:在對燒傷瘢痕患者進行整形修復治療的過程中,硅凝膠瘢痕貼片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新型材料,開始在此類患者的修復治療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對接受整形修復治療的燒傷瘢痕者進行分組研究,分別實施常規皮膚軟組織擴張治療和皮膚軟組織擴張聯合硅凝膠瘢痕貼片治療。結果表明,在皮膚創面愈合時間與血運恢復時間、術后不同時間皮膚創面愈合率、臨床疼痛程度,以及皮膚瘢痕評分情況等方面,皮膚軟組織擴張聯合硅凝膠瘢痕貼片治療均體現出較為明顯的臨床應用優勢。
關鍵詞:燒傷;瘢痕;整形修復;硅凝膠;瘢痕貼片
中圖分類號:TQ336.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23)03-0151-04
Application of polymer medical material silicone gel scar patch in wound repair
LIN Qinghua,LIAN Jing,ZHANG Aiju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gtai Medical College,Xingtai 054000,Hebei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silicone gel scar patch,as a safe and effective new material,has begun to be used more and more in the repair and treatment of burn scar patients. In a group study of burn scar patients receiving plastic and repair treatment,conventional skin soft tissue dilation treatment and skin soft tissue dilation combined with silicone gelscar patch treatment were implemented,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kin soft tissue dila? tion combined with silicone gelscar patch treatment showed obvious clinical application advantages in terms of skin wound healing time and blood recovery time,skin wound healing rate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surgery,clinical pain degree,and skinscar score.
Keywords: burn;scar;plastic repair;silicone gel;scar patch
針對燒傷瘢痕患者的整形修復問題,也日益受到各方的關注。在對燒傷瘢痕患者進行整形修復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選擇應用的治療方式和治療手段十分多樣,例如植皮與皮瓣移植等。其中,以往的整形修復中植皮治療的開展較多,但術后在皮緣形態、皮膚色澤等方面的修復效果往往不夠理想。皮瓣移植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效果,但容易給患者帶來較大的身心痛苦[1]。近年來,皮膚軟組織擴張技術開始在燒傷瘢痕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對瘢痕修復效果顯著[2]。為了進一步提供燒傷瘢痕的修復效果,可以將皮膚軟組織擴張技術與其他一些材料予以聯合應用。硅凝膠瘢痕貼片是一種瘢痕修復材料,具有安全無毒,修復性好等特點,其中含有的硅油成分可以促進皮膚新生組織透氣性的改善,以更好的改善皮膚膜下的氧交換狀態,促進皮膚的擴張,在修復瘢痕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3]。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硅凝膠瘢痕貼片,由人福醫藥集團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提供(批準文號:20122641750)。產品包括硅凝膠貼片和離型膜2部分:離型膜的材質為聚丙烯;硅凝膠貼片由醫用硅橡膠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該產品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與應用安全性,對人體皮膚無毒、無刺激性、無致癌、無致畸性,彈性好,伸展性好,質地柔軟。材料的彈性與人體皮膚接近,具有良好的透氣性。
皮膚軟組織擴張器,由上海威寧整形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注冊證號:國械注準20173664079)。產品包括擴張囊和導管以及注水壺,均采用醫用硅橡膠原料制成,注水壺耐穿刺,密封性好。
1.2? 實驗方法
1.2.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為80例燒傷瘢痕患者,入組對象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整形外科就診,并接受整形修復治療。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45.35±1.25)歲;燒傷瘢痕位置:四肢35例,胸部15例,頭頸部30例;燒傷原因:熱液燙傷21例,火焰燒傷40例,瓦斯燒傷19例;瘢痕面積10%~65%總體表面積,平均(30.53±1.15)%總體表面積;學歷水平統計: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中專11例,大專34例,碩士及以上25例。實驗方案內容以及流程等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相關標準,并取得倫理委員會許可后進行。
對入組的進行分組,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皮膚軟組織擴張治療;觀察組實施皮膚軟組織擴張聯合硅凝膠瘢痕貼片治療。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45.12±1.09)歲;燒傷瘢痕位置:四肢17例,胸部8例,頭頸部15例;燒傷原因:熱液燙傷10例,火焰燒傷20例,瓦斯燒傷10例;瘢痕面積10%~65%總體表面積,平均(30.65±1.17)%總體表面積;學歷水平統計: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及中專6例,大專16例,碩士及以上13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45.41±1.25)歲;燒傷瘢痕位置:四肢18例,胸部7例,頭頸部15例;燒傷原因:熱液燙傷11例,火焰燒傷20例,瓦斯燒傷9例;瘢痕面積10%~63%總體表面積,平均(30.32±1.21)%總體表面積;學歷水平統計: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及中專5例,大專18例,碩士及以上12例。組間比較2組受傷原因和瘢痕面積站總體表面積比例、燒傷瘢痕位置等一般資料,可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2組具備可比性。
1.2.2 對照組
使用皮膚軟組織擴張器進行治療,實施常規局部麻醉處理。待獲得理想麻醉效果之后,結合其燒傷瘢痕情況,采用常規手術埋置方式,于傷口邊緣處做適宜大小的切口。結合病情,選擇不同規格的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埋入皮膚中,擴張器的容量和數量根據患者瘢痕而定,之后置入注射壺,術中適量注水。術后4~7 d注入適量生理鹽水,每隔3 d 再次注入。術后2個月左右進行抽水,取出擴張器,對擴張皮膚與正常組織進行縫合。
1.2.3 觀察組
實施皮膚軟組織擴張治療,治療中所使用的材料與治療方法均與對照組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聯合對其實施硅凝膠瘢痕貼片治療。結合瘢痕大小和位置、數量,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將硅凝膠瘢痕貼片妥善覆蓋于瘢痕上,使貼片與瘢痕充分粘合。每張硅凝膠瘢痕貼片保留時間12~24 h,并對其實施持續治療及隨訪3個月。
1.3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①燒傷后存在明顯的瘢痕,有強烈的整形修復意愿;②依從性良好;③凝血功能正常;④耐受性良好;⑤意識清醒,精神正常,可以與工作人員正常溝通;⑥對研究情況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的患者。
1.3.2 排除標準
①合并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②無法采集到完整臨床數據資料的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④處于妊娠期患者;⑤出現化膿性感染的患者;⑥對整形修復效果期望過高的患者。
1.4 觀察指標
1.4.1 皮膚創面愈合時間
記錄2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所需時間,愈合標準為創面上皮良好覆蓋,并在適當的活動強度未發生開裂現象。
1.4.2 血運恢復時間
記錄2組患者皮膚血運恢復所需時間,將無菌針頭刺入到皮瓣以下5 mm,拔出針頭后,刺入點溢出鮮紅的血液則視為皮膚血運恢復。
1.4.3 疼痛情況評分
術后6、12、24 h,分別對患者的臨床疼痛程度進行測評,測評工具為視覺模擬評分表(VAS),評分范圍0~10分,評分越高,對應的疼痛度越高。
1.4.4 皮膚創面愈合率
術后7、14、28 d,分別對2組的皮膚創面愈合率進行測評和比較。測量其治療前創面面積與不同時間點的創面面積,計算愈合率。愈合率=(治療前創面面積-不同時間點創面面積)/治療前創面面積×100%。
1.4.5 皮膚瘢痕情況
治療前與治療后3個月,分別對2組患者的皮膚瘢痕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工具為溫哥華瘢痕量表(VSS)評分,評分包括色澤(0~3分)、厚度(0~4分)、血管分布(0~3分)和柔軟度(0~4分)4個維度,得分越高,對應的瘢痕情況越嚴重。
1.5 統計學處理
完整收集此次研究中需要處理的各項實驗數據,匯總后導入到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各項計量數據均按照(x±s)形式予以描述,組間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的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數據間的差異情況檢驗應用卡方 x2檢驗,經檢驗數據間差異顯著的標準均為“P<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2組皮膚創面愈合時間與血運恢復時間統計比較
對照組皮膚創面愈合時間與血運恢復時間均長于觀察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2.2 2組不同時間疼痛情況評分統計比較
觀察組術后6、12、24 h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表2 2組不同時間疼痛情況VAS評分統計比較
2.3 2組不同時間皮膚創面愈合率統計比較
術后7 d,2組皮膚創面愈合率基本相當,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4 d與術后28 d,觀察組的創面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2.4 2組治療前后的皮膚瘢痕評分情況比較
治療前評估2組皮膚瘢痕情況,在色澤、厚度、柔軟度、血管分布情況方面的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治療后再次評分與組間比較,觀察組色澤、厚度、柔軟度、血管分布情況方面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
3 討論
近年來,皮膚軟組織擴張術開始被應用于燒傷瘢痕的治療之中[9]。利用這一“額外”獲得的皮膚,可以實現對鄰近皮膚瘢痕的有效修復,最終的修復效果也往往較為理想。在燒傷瘢痕患者的手術治療中,與常規復合皮移植治療相比較,對患者實施皮膚軟組織擴張術治療可以更好的促進創面的愈合,減輕患者的瘢痕嚴重程度,改善其生活質量,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14]。還有學者通過一項臨床對比研究證實[15],在對頭皮燒傷瘢痕患者進行修復質量的過程中,與游離皮瓣移植術修復相比較,采用皮膚軟組織擴張術進行治療可以獲得更好的手術療效,提升患者外形美觀程度與修復滿意度,并在減少并發癥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優勢。
但是,單純應用皮膚軟組織擴張術對燒傷瘢痕患者進行修復治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治療中容易出現明顯的擴張區疼痛,術后存在一定的增生性瘢痕發生風險等。因此,為改善修復治療效果,還需要積極的探索更為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硅凝膠瘢痕貼片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好,應用于瘢痕患者的治療中可以通過水合作用來抑制皮膚水分的蒸發,軟化角質層,抑制瘢痕增生[16]。對燒傷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應用外用硅酮凝膠進行治療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瘢痕情況,降低瘢痕嚴重程度,并促進患者疼痛、瘙癢、感覺異常等癥狀的改善,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17]。
為了獲得更好的燒傷瘢痕治療效果,選擇在皮膚軟組織擴張治療基礎上,對患者聯合實施硅凝膠瘢痕貼片治療。經對比研究發現,對照組皮膚創面愈合時間與血運恢復時間均長于觀察組,術后6、12、24 h 的VAS 評分均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在術后不同時間皮膚創面愈合率方面,術后7 d,兩組皮膚創面愈合率基本相當,但術后14 d 與術后28 d,觀察組的創面愈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評估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皮膚瘢痕評分情況,可得治療前在色澤、厚度、柔軟度、血管分布情況方面的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觀察組色澤、厚度、柔軟度、血管分布情況方面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上述研究結果表明,研究達到了預期目標,說明在對燒傷瘢痕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皮膚軟組織擴張聯合硅凝膠瘢痕貼片治療可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治療中所應用的硅凝膠瘢痕貼片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釋放少量硅油,可以軟化瘢痕,同時使成纖維細胞內膠原合成水平降低。另外,還能夠防止表皮水分向外流失,為上皮細胞再生創造良好條件[18]。大量水分聚集于膜下組織,局部產生較大的滲透壓,減少了蛋白質向瘢痕組織內部沉積,進而有效抑制瘢痕的形成。
4 結語
本研究表明,燒傷瘢痕的整形修復治療過程中,可以應用的方法和手段十分多樣,特點不同,所獲得的修復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與常規皮膚軟組織擴張治療相比較,對其實施皮膚軟組織擴張聯合硅凝膠瘢痕貼片治療可以更好地促進創面愈合與皮膚血運恢復,提高術后創面愈合率,緩解術后疼痛,并在改善瘢痕嚴重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愷悅,鄭德義,李自力,等.皮膚軟組織擴張器治療燒傷后四肢皮膚瘢痕療效觀察[J].貴州醫藥,2022,46(2):271-272.
[2] 趙冰,李玉林,張玉紅,等.外科用生物膠黏劑的研究和最新進展[J].粘接,2020,41(2):1-5.
[3] 蔡景龍,陳曉棟,李雪莉,等.“類人膠原蛋白疤痕修復硅凝膠”治療增生期增生性瘢痕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20,36(4):423-428.
[4] 李勇,孫明波,朱敏娜,等.醫用硅酮疤痕凝膠貼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學驗證[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7):15-16.
[5] 戴曉剛,李小瑩,余厚友.自體脂肪移植聯合脈沖染料激光治療燒傷后增生性瘢痕效果及對患者瘢痕血流灌注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21,50(11):1404-1407.
[6] 張強強,張文博,武海龍.二氧化碳點陣激光聯合殼聚糖季銨鹽硅凝膠治療燒傷后增生性瘢痕臨床研究[J].中國醫療美容,2021,11(9):67-70.
[7] 李巧蘭.醫用水膠體敷料的制備、性能及傷口應用效果[J].粘接,2021,47(9):44-48.
[8] 鄭嫂,孫銀平,屈要萍.殼聚糖創面修復膜凝膠對Ⅱ度燒傷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1,28(6):53-54.
[9] 黃新靈,周忠志,鄒梅林,等.遠紅外頻譜照射聯合水凝膠敷料治療燒傷創面的效果及對血清EPO 和TGF-α表達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8):96-101.
[10] 楊麗英,羅鵬,陳玲.濕潤燒傷膏在點陣CO2激光治療燒傷后瘢痕增生術后創面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21,30(8):35-38.
[11] 狄海波,侯世科.燒傷后瘢痕的非手術治療研究進展[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21,14(4):229-233.
[12] 趙丹丹,彭國琴,金素琴.小兒燒傷后增生性瘢痕的特點和康復治療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16):3036-3038.
[13] 陳斕,張偉,謝衛國,等.擴張髂腹股溝皮瓣游離移植整復大面積燒傷后嚴重瘢痕攣縮畸形的臨床效果[J].中華燒傷與創面修復雜志,2022,38(4):321-327.
[14] 徐兵,張鳳蔚.皮膚軟組織擴張術治療燒傷瘢痕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價值體會[J].當代醫學,2022,28(4):146-148.
[15] 萬勝濤,楊燕霞,肖俊,等.皮膚軟組織擴張術與游離皮瓣移植術修復頭皮燒傷瘢痕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21,27(25):43-45.
[16] 歐陽文娟,陳俊超.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和自體刃厚皮片復合移植在燒傷瘢痕中的應用[J].河北醫學,2021,27(8):1373-1377.
[17] 丁美軍,劉馳,程章亮,等.外用硅酮凝膠對燒傷后增生性瘢痕的療效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6):77-80.
[18] 張琳琳.皮膚軟組織擴張器聯合硅凝膠瘢痕貼片在燒傷瘢痕整形修復中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2,28(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