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晶
傳統的教學觀強調“以教定學”,現代的教學觀則強調“以學定教”,以“生成”的眼光來進行教學。有效利用生成性學習資源有助于教師進一步提升學科專業素養,從而以更高的視野來把握數學教學本質和規律,同時也能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和改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學習資源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實現從“學什么”到“怎么學”的飛躍。
一、生成性資源及捕捉和利用的定義
1.生成性資源的定義
生成性資源是指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中,動態生成的用于學生繼續深化互動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等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具有過程性、開放性、生態性等特點。資源的過程性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對生成的初始學習資源即時分析、重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學設計原先設定的教學過程。資源的開放性是指師生、生生對學習資源的交流、互動是開放性的,因此,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因為個體的理解差異而動態生成的新的資源也具有開放性。資源的生態性是指生成性資源始終處于一個持續可再生的生態循環中,并通過重組、轉化、完善,最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庫。
2.捕捉和利用的定義
捕捉和利用是指教師在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基礎上,從日常教學過程中捕捉學生的思考、記錄等學習資源,并進一步轉化為可以用于學生繼續深化互動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
二、生成性資源的捕捉和利用教學策略
信息化時代,多元的、不確定的和意料之外的信息與資源不斷生成,教師要及時捕捉、判斷、選擇、調整,將生成性資源應用于教學之中。
1.抓住問題型資源,幫助學生開展深入學習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點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思考。教師要營造自由、民主、和諧的教學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且敢于提出問題。教師要捕捉有意義的問題,二次創設動態的探究問題,幫助學生開展深入學習。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一課習題“照樣子用4根木條釘一個長方形框,再拉一拉,你有什么發現?”時,大部分學生會發現:長方形可以變成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可以變成長方形。有少部分學生會說出“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還有個別學生提出問題: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聯系?這個問題雖然與本節課的知識點無關,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產生的問題是極具價值的學習資源。盡管一些學生提出的問題超過了二年級學習的范疇,但是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去探究、去思考。數學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上,也可以在課堂外。讓學生將課堂學習延續到課外,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去自主探究,既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借助錯誤型資源,引導學生在反思中學習
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學生在理解、認知方面隨時會犯各種錯誤。這些錯誤可以反映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認知水平和意志品質的狀態。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一課習題“52÷2”時,有的學生會出現如圖的錯誤,教師要善于捕捉錯誤型資源,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巧妙把錯誤資源轉化為探究問題的素材,以多種方式組織學生在辨錯、析錯、糾錯中理解知識和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反思中學習數學。
3.對比差異型資源,使學生在感悟中優化學習
每個學生天賦有差異,且家庭背景和文化氛圍不同,所以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存在較大差異。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自主性。在數學教學中,充滿探究性的過程往往比數學結論更為重要,因為智慧的火花都是在相互的思維碰撞中產生的。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教師不能急于否定或者忽視不是最優的解決方法,而應呈現多種解決方法,讓學生在多種方法中自主對比思考、自主選擇最優的解決方法,從而形成數學技能,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9加幾”時,教師可以創設“猴子計算紅蘋果和青蘋果一共有多少個”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計算方法畫出來或者寫下來。于是便有了數數、擺小棒、計數器、湊十法等幾種資源的呈現。教師捕捉到這些資源后,按思維層次從低到高呈現資源,在對比交流中突出湊十法的優點。
4.捕捉原生態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小學生的腦海中通常有兩種數學,即“生活中的數學”與“課本中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包括學生特有的話語系統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與“課本中的數學”相比,它缺乏數學的嚴謹性和邏輯性,但它又是學生看待數學原生態的感受和看法。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常常不經意產生原生態資源,且無法避免。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哪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有個學生說:“老師的臉像個球。”在這里學生混淆了圓和球的關系,“臉”應該是近似一個圓。教師要抓住這個資源,發揮教育機智,讓低年級的學生理解并區分生活中常見的“圓圓的臉蛋”和數學中標準的球的概念。
“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努力提升課堂效率,利用生成性資源反思數學課堂的本質,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從而提升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