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軍 左丹
中小學家長學校是面向學生家長開設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和實踐活動的專門機構。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把家長學校納入學校工作的總體部署。本文擬就如何構建、完善家長學校課程及實施體系展開討論。
一、中小學家長學校課程建設原則
基于需求 堅持以家長為本,加強調研,深入了解家庭教育情況,動態(tài)掌握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需求,完善課程體系。
指向問題 堅持問題導向,家長有什么困惑,學校就提供什么指導,設立什么課程;家長有什么困難,學校就提供什么服務,建立什么機制。
著眼發(fā)展 圍繞學生健康成長問題,充分考慮其年齡變化以及環(huán)境改變、時代發(fā)展等因素,完善家庭教育指導課程,正確引導家長提升家教水平。
立足實際 充分考慮學校及其所在區(qū)域的師資等情況,盡量發(fā)揮和挖掘資源優(yōu)勢,保障家長學校工作持續(xù)推進。
因宜適變 在確保家長學校課程建設穩(wěn)定推進的同時,根據學生成長狀況、家長素養(yǎng)、社會時事等因素,動態(tài)調整、完善課程體系,增強課程的針對性、靈活性和特色性。
二、中小學家長學校課程內容體系建設
夯實基礎課程 家長學校基礎課程建設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家長職責,注重家長指導,主要內容包括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家庭建設指導課程、家庭保護指導課程三個方面。
完善個性化課程 所謂個性化課程,是針對資質突出學生家庭和身心障礙學生家庭開設的區(qū)別教育指導的課程。真正優(yōu)質的教育要實現教育公平,其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家長學校個性化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立足實際、因宜適變,促進了家庭教育質量提升。
開發(fā)定向課程 面向實施家庭教育的特殊主體,家長學校開設定向指導課程,包括單親、離異、隔代教養(yǎng)等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導。定向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對促進家校協同、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三、中小學家長學校課程實施機制
同步入學,集中授課 同步入學指家長在家長學校報到和學生到學校報到保持同步。完善家長報到、注冊等手續(xù),增強家長“入學”的儀式感。學校立足學生學習全過程,對家長的家庭教育進行跟蹤指導。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手冊,按學段、分班級編排家長學校課程表,定期向家長集中授課。
精準指導,智慧賦能 建立顧問服務機制。聘請學生所在班級的任課教師擔任該生的家庭教育顧問,發(fā)揮顧問服務機制作用,增強家庭教育指導的精準性。通過線上教學、在線交流、推送智慧資源等方式,實施家庭教育指導課程,提高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效果。
評價反饋,評估跟進 搭建反饋平臺和便捷通道,引導家長對課程等進行評價反饋,強化互動互促,提升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實施水平。開展家庭教育評估,督促和引導家長改進家教方法,提升家教水平。
加強培訓,優(yōu)化師資 教師是家庭教育指導的主力軍,學校應面向全體教師,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培訓,促進家庭教育指導專業(yè)化發(fā)展。同時充分挖掘和利用區(qū)域社會資源,汲取各領域優(yōu)秀家庭教育經驗,促進家庭教育指導提質增效。
四、中小學家長學校課程建設要求
把握系統性 家庭教育指導從課程內容看,涵蓋學生發(fā)展各方面,貫穿學生成長全過程,指向家庭生活多層面;從實施過程看,立足教學和管理,統籌教師隊伍和資源,協同學校和家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因此,家長學校課程建設應當強化系統思維,堅持全面考慮、長遠謀劃、穩(wěn)步推進。
把握協同性 開展家庭教育指導,不僅要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還要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其中協同性是關鍵。
把握發(fā)展性 家庭教育指導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指向新的問題,把握新的要求,適時更新、完善課程內容,積極變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本文系湖南省長沙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中小學家長學校課程開發(fā)與應用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JK2016011)】